兩個人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了。
《女兒們的戀愛》中金晨和張繼科相處的壹個片段。
那算是他們在節目中最後壹次約會;出門前,金晨特意換了壹件裙子,她想讓這次見面變得有儀式感壹點,可惜張繼科見到她時,並沒有發現女孩子的這壹點小心思;吃飯的時候,張繼科點了壹盤意面,兩三口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他說感覺每天最沒意思的事情就是吃飯。
可在金晨眼裏,吃飯是壹件特別開心和享受的事,美食對她而言,是不可辜負的;所以金晨問張繼科:“妳講究儀式感的東西嗎?
張繼科回答:“我就沒把吃飯當成壹種儀式感。
金晨說:“那妳不是壹個很浪漫的人。
換言之,我們也不是很合適的兩個人;雖然只是吃了壹頓飯,但從雙方在飯桌上的表現,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其他的小細節,都能窺見兩個人是否合得來的影子。
後來在接受采訪時,金晨也說:“每次在吃飯環節,真的就是我壹個人在吃;雖然有時候兩個人待在壹起可以不說話也挺好,但吃飯的時候,有那麽壹點無聊而且我們吃不到壹塊去。“吃不到壹起的人,也很難聊得到壹起,聊不到壹起的人,就更難真正走到壹起。不得不說,單從壹頓飯,也真的能看出來很多東西。
有壹對情侶分手的導火索就是壹頓辣火鍋。男生無辣不歡,女生吃辣必爆痘+拉肚子,可偏偏因為喜歡男生就壹直遷就著,每次出去吃飯都是男生直接定,不是川菜就是辣鍋,直到紀念日那天,女生看著面前的紅油鍋底突然很委屈,她說:‘我想換家店吃。”男生不解:“這不挺好的嗎?馬上上菜了,多有食欲啊。
女生說:“那算了,我們分手吧。”她委屈的其實不是那壹頓火鍋,而是原來在壹起這麽久了,對方卻從來沒有真的在意過,她到底愛吃什麽,不能吃什麽。
壹對婚姻維持了不到四年的夫妻,他們戀愛時經常約會出去吃飯,每次都是說說笑笑挺有聊的,可是結了婚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慢慢地飯桌上只剩勺子碰碗、筷子夾菜的聲音,兩個人越來越沒話聊了。
最開始女人也有刻意地去尋找壹些話題,比如上班有沒有什麽好玩的事兒啊;今天的蝦很新鮮,買回來的時候還蹦噠呢;窗戶外面下午路過壹只大橘貓,長得可肥了。
可男人只是聽著,時不時“嗯”上壹句,尬聊都進行不下去。後來他們離婚了。女人說不想後半輩子就這麽壓抑著過,而男人很快也有了新歡,他們在飯桌上,也許會有話聊吧;吃不到壹塊兒,聊不到壹塊兒,終究還是要分開的。
老公特別喜歡下廚,有壹次他們矛盾鬧得很兇,她氣得奪門而出,去酒店開了房間;過了兩個小時冷靜下來了,兇巴巴地打電話過去問:“妳在幹什麽?”;她老公說:“我在去接妳的路上,四菜壹湯已經做好了,準備吃大餐吧。”回家壹看,全是她愛吃的菜。倆人相視壹笑,再大的意見等吃完了飯肚子飽飽的,也能心平氣和地解決了。
她和她男朋友就是因為口味相投熟悉的;吃遍了大半個城市裏好吃的東西,聊遍了沒遇到彼此之前的小半生,他們就在壹起了。
婚禮上女生說起來:“那天晚上我們壹起在外面閑逛,路過壹個燒烤攤很香,他去買了壹把串,我們就蹲在馬路牙子上邊吃邊聊天。他突然跟我說,要不我們結婚吧。我嘴裏的香菇串都還沒咽下去,囫圇著說好啊,晚上越想越覺得吃虧,是不是答應的太容易了點,好歹再來上十串土豆片呢”。
臺下的我們都忍不住哄笑;但是余生還有很多年,他們還有很多很多小龍蝦、燒烤串、大閘蟹、家常小菜、清粥米飯,慢慢吃,慢慢愛;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生活和愛情其實不也就是這麽回事嘛;壹房兩人,三餐四季,多好;“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裏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三毛如是說。
過日子,過得不只是當下壹時的心動和新鮮,而是未來漫長流年裏的柴米和油煙;能聊到壹起去,才能走到壹起,能吃到壹起去,才能壹直聊下去;希望妳也早點找到那個,問妳粥可溫,陪妳立黃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