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鎮
北緯37度02分至37度04分之間。位於縣城西北部齊河至廣饒的深大斷裂帶上。泰山山麓洪水沖積層、河漫灘沖積層和湖泊相交替沈積。主要巖性為亞砂土和砂質粘土層,沈積厚度約200米。地質構造由東西向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組成。越南北部小清河與高青縣接壤,南接陳莊鎮,南北縱向距離5.5公裏,西跨勝利河與鄒平縣接壤,東至景家鎮,東西橫向距離12.5公裏。總面積44.96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8.88%。1991年由農村建鎮,轄馬橋、前進、後金、吳莊、姜家、北紅廟、北嶺、羅道、齊家、北岔、東岔、西岔、碼頭、張莊、楊康、小莊、東泉、西泉、南營和孫茜。2002年,全鎮人口為29396人,有8840戶人家,包括漢、彜、白、回、壯、佤和朝鮮等七個民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656人。
地貌特征: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略呈微波狀,海拔13.86-7.83米,地面坡度比1/1500,總面積67443.2畝。最高點位於北營二村東南,海拔13.86米。區內微地貌分為高坡、平坡和窪地,南部為微傾斜的平地,中部為13-11 m的高坡和高地,坡率為1/1000,北部為低窪湖泊,海拔6.8-7 m..農業植被占可利用植被的99.32%。主要樹種有楊、柳、榆、桐、槐、松柏等10余種,桑、柘、紫穗槐等5種,蘋果、桃、李、杏、棗等10余種。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為主,如蘆葦、香蒲和各種雜草。在植被類型中,有40多種高等植物。自然河流和人工河流交織成網,水資源豐富。小清河和興化河由東向西流,勝利河和人字河由南向北流入小清河。黃集的何姿河自北向南流經該地區的中部。境內水陸交通便利,小清河橫貫東西。省道張店至天鎮路、紅廟至新莊路、荊家至紅廟路構成三縣壹市的交通要道。
2010年,馬橋鎮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統籌鎮村,著力打造生態和諧宜居宜業小城市”為目標,真抓實幹,精益求精。當地民營經濟為全鎮主體,實現銷售收入43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56億元,落實全鎮15個邊緣村。
2012 9月26日,馬橋鎮入選淄博市14示範鎮之壹,每年享受政府6600萬元財政扶持。淄博市每年安排6600萬元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用於補助省市級示範鎮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直接單列發放。
農業
1988全鎮農業總產值16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0元。1993,農業總產值6626萬元,人均純收入1191元。2002年農業總產值1.6億元,人均純收入3988元。與1997相比,分別增長了45.4%和56.6%。
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1988全鎮播種小麥3.01000畝,栽培畝產326公斤,總產量9812600公斤。玉米2.42萬畝,栽培畝產356.5438萬+0公斤,總產量850.54萬公斤。全年糧食總產量為65438+8365438+80萬公斤。1990年,小麥、玉米畝產分別為410公斤、600公斤,全系實現“噸糧大鎮”。1992年實現“雙千鎮”。1995,全鎮小麥2.95萬畝,種植畝產515公斤,實現了小麥“前進鎮”。1997期間,調整種植結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耕種畝單產穩步提高。2002年,全鎮糧食總產量保持在2957.06萬公斤以上。
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蔬菜。1988年棉花播種12000畝,耕種畝產值520元,總產值624萬元,蔬菜種植1942畝,總產值155萬元。1991年調整了種植結構。到1995年,棉田減少到2000畝,耕種畝產值860元,總產值172萬元。2002年種植棉花3449畝,畝產值26543.8萬元,總產值724萬元。蔬菜種植10528畝,產值2750元,總產值2895.2萬元。蔬菜品種主要有花菜、芹菜、胡蘿蔔、白蘿蔔、白菜、甘藍、番茄、韭菜、韭黃、茄子、辣椒和大蔥等。
林業
1992年建設農田防護林10000米,植樹1993、115000株,森林覆蓋率12.5%。1995年新建林網41.65公裏,植樹110000株,覆蓋率15%。從1996到1998,種植了26萬棵樹,28條大型林帶,總長100公裏。從1999到2001,種植了36萬棵樹,有14條林帶,總長48公裏。速生林面積2000畝,森林覆蓋率18.2%。2002年速生林面積2.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4%。
畜牧業
主要養殖品種有牛、驢、馬、騾、豬、羊、雞、鵝和鴨。1998年有牛2268頭、驢364頭、馬548匹、騾349頭、豬3830頭、羊1225只、家禽80464只,產值574萬元。2002年奶牛208頭,豬2720頭,羊1491只,家禽92690只,總產值1451萬元。當年發展畜牧養殖小區12個,面積75畝,可容納奶牛1000頭,青貯玉米稭稈飼料6000立方米。
工業
1988全鎮共有企業33家,其中鎮辦企業6家,村辦企業24家,集體企業3家,工業總產值858.04萬元。1989年,實施“支持重點企業擴張戰略”,馬橋造紙廠搬遷擴建。1992年,金城石化成立投產。到1995時,工業總產值為4.3億元。1997期間,擴建常減壓30萬噸,氯堿、乙烯、熱電項目投產,實現工業總產值8.3億元。1998,工業總產值達到108億元。2001年,博匯集團【3】投資8億元新建年產30萬噸塗布白卡紙項目,造紙產能增至60萬噸,發電機組容量為65438萬千瓦。金城石化擴建20萬噸重油加工項目和65438萬噸催化裂化項目。全鎮工業總產值654.38+0.65億元,稅收525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位居全市鄉鎮前列,成為淄博市工業強鎮。2002年依托博匯、金誠兩家龍頭企業,堅持發展,堅持大投入大產出,大規模提升大效益。投資500多萬元建設13項目、5萬千瓦火電擴建項目,對常減壓、催化裂化、延遲焦化三套生產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同時,繼續加大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技術改造和創新步伐,為蔬菜深加工、漁具、包裝、家具、化工等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實現個體私營企業銷售收入6543.8+0.2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利稅3億元,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4億元。博匯集團主導產品為文化紙、包裝紙、白卡紙、氯堿、乙烯、熱電等,30個品種通過了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和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金城石化的車用90#無鉛汽油、0#、10 #-10 #柴油、液化氣、石腦油、輕油、輕蠟油、石油焦、石蠟等石油產品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驗收,被評為優質產品。
建築工業
1988年,全鎮共有建築安裝隊64支,建安公司3家,從業人員2433人,年承接工程36項,完成產值2285萬元,合格率100%。1993年建安施工隊67支,員工4800人,年產值4022萬元。1995,公司有6個工區,68個項目部,產值6050萬元,利稅3065438+萬元,省優工程6項,全優工程4項。2003年,全鎮建安產值8300萬元,利稅593萬元,工程總量654.38+0.72萬平方米,工程造價過億元,工程優良率提高到66%。建設公司成為淄博市首批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企業、省檔案先進企業、淄博市20強企業。
服務行業
1988年,鎮內商業網點主要由供銷社下屬的14個零售網點、228個個體工商戶、1個萬人以上攤位組成,掛牌商品總值達1.3萬元,日營業額達30萬元。1993—1995、五天六集、金家夜市先後復盤。2002年,有400多家商店、餐館和面食加工廠,有2家超市,有2000多名員工。集市7個,掛牌攤位8661個,日交易額155.4萬元。馬橋大吉日掛牌人數為2萬人。有6個6000人的展會。馬橋金秋物資交流會自1991 10年6月起每年舉辦壹次。大會期間固定展位2000個,零星展位2500個,日成交額60萬元,參會人數最高時達2.5萬人次,位居全縣鎮級交流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