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常識家書五家道德

常識家書五家道德

1.樹立家風家訓 凝聚道德力量征文500字左右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

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壹般滋潤,影響著人們。沒有家就沒有這個社會,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無數好的家風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會風氣。

如果壹個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風,那麽他定可以少走彎路;而如果他的家風敗壞,那麽就少不得走彎彎道了。我們家的家風便是“誠信”二字。

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於承擔,不能向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

除了家風,還有另壹個引導著人們的——家訓。與家風相對,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誠信做人,踏實做事”。

做事要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壹步壹步的走,飯要壹口壹口的吃。

如果做事情光想著壹步登天,那麽幹出的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壹個人能夠腳踏實地的專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騖遠,必然能夠有所成就。

總之,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築,只有嚴格築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2.傳統好家訓,做有道德的人500字征文

今天下午放學,正當我興高采烈地哼著小曲蹦蹦跳跳地走在大街上時,我的前面有壹群大哥哥。當路過壹個垃圾桶時,壹伴年齡最大的哥哥猛地踢了這個垃圾桶壹腳,其它幾個人看見了,學著他的樣子也猛地踢向了這個可憐的垃圾桶,垃圾桶好像在說:“我為了妳們人類,做出了那麽多的奉獻,可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回報,嗚——嗚——,我好傷心呀!”那幾位哥哥走後,把它給扶了起來,於是,我扶起來以後,快步走向了這幾個哥哥的身後,其中壹個年齡看起來最小的那個說:“哥,我們要不要把那個垃圾桶扶起來呀?”那個年齡最大的說:“不用,誰讓那家夥擋了本大爺的道,踢它幾腳那也是活該!”然後他又說:“還沒把它直接扔到河裏呢!這也是便宜它了!”最小的又說:“哦,那好吧!”於是他們幾個又快步走出了我的視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就讓我們去細心發現吧!

3.傳我家風家訓,凝聚道德力量書信大賽

我的家風家訓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麽家風家訓,那壹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壹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壹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壹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壹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壹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壹,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壹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壹樣,大家***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4.以"家書中華傳統美德"為作文題1000字

家書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美德,是壹件簡單的事情,但做起來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它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當妳發現有人需要幫助時,妳是否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還是在壹旁無動於衷。

同學們,妳們看過這樣壹個公益廣告嗎?壹位老奶奶在公交車上沒有座位,有壹名男子和壹名女子,都讓對方去讓座,自己坐在座位上,都不肯讓座,後來,有壹名男子毫不猶豫的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令我感觸很深,難道讓座就那麽難嗎?難道大家不知道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嗎?在生活中,有些人仍然自私自利,有些人卻無私地為大家做貢獻。如果現在我們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壹點關心,那整個世界就是充滿愛的海洋,中華美德的精神就會弘揚光大。

5.文明家書800字以上

如果妳失去了今天,妳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妳失去了金錢,妳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妳失去了文明,妳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妳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壹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壹是維護公眾利益、公***秩序.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壹個故事.有壹次,列寧同誌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壹個女工端著壹盆水上樓.那女工壹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妳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妳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麽?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壹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麽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壹群有道德的民眾.壹個社會的公***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壹個社會壹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壹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壹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壹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壹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公***文明是社會意識的壹種體現,而公***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壹下,如果有人不註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文明嗎?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壹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壹言壹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文明的基礎.而壹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麽這麽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壹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壹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有記者訪問壹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壹樣,並非壹定要有什麽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壹舉壹動.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麽?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壹個本體、壹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麽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壹”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壹下,面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壹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麽.我們每壹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6.以傳統好家訓做有道德的人寫壹篇600字

學校發起家風調查。“家風是什麽呢?”在回家的電梯裏,我迫不及待的問媽媽。

媽媽微微笑著說:“妳註意觀察呀,其實,每天,妳的行為,都在體現我們的家風。”

我怎麽沒有印象呢?我使勁撓了撓腦袋,疑惑的看著爸爸,爸爸懶懶的笑著說:“回去問問爺爺。”

我無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們肯定是不會告訴我了。只好自己觀察吧!

到家,爺爺已經做好了香香的飯菜,我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個時候,爸爸皺了皺眉頭,說:“家風旅遊去了嗎?爺爺還沒上桌呢,怎麽可以自己先吃呢?”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風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去廚房幫爺爺把最後壹道菜端了出來,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爺爺坐好了,爺爺說:“吃飯了”,我開動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著飯菜。這時,老爸拍拍我的頭,說:“對嘛,這才是孝順懂禮貌的孩子嘛!”

“那我們家還有什麽家風呢?”我大口嚼著飯菜,模糊不清的說。

老爸說:“食不言寢不語也是家風!不過,還有其他的家風,妳練功的時候就能體會到了。”老爸說完,賊賊的陰笑了兩聲,我突然背脊骨發冷,掉了壹身的雞皮疙瘩,好可怕!

很快就到8:30了,媽媽說:“幺兒,該練功了。”這聲音像天使的聲音那麽溫柔,可我覺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喚我壹樣!

“o,no!”我痛苦的 *** 了壹聲,極不情願的放下手裏的書,慢慢騰騰的開始換衣服。

半個小時踢腿、下腰、劈叉之後,我迎來了終極的考驗——靠墻劈腿!這個痛從心底裏鉆出來,跑到我的每個毛孔裏,我痛的說不出話,連慘叫都發不出聲音,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個魔鬼時刻!可是老媽說:“還有5分鐘,堅持壹下,藝術團在向妳招手哦!要不要聽首歌放松壹下呀?”她的聲音很溫柔,但我真的很痛苦!為了進藝術團,我只有咬牙堅持,我忍!我開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請求媽媽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覺得痛了,我知道已經超越了今晚的極限——我的腿麻了!

這時,老爸推門進來了,他嘻嘻的笑著說:“今天不錯嘛,堅持的越來越久了!看妳的樣子,再堅持八九十分鐘也是有可能的嘛!妳不是問我什麽是家風嗎?這就是咱們的家風,吃得苦,有毅力!”

我心裏壹陣春風吹,偶也,原來這也是家風,我做得很不錯嘛!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這樣的,妳們家的呢?

7.家規、家訓、家風要寫560個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壹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壹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壹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壹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註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誌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嶽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淡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壹種無形的力量壹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壹個人都生活在壹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壹些***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壹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壹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沈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壹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壹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