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葬禮開始,又以葬禮結束,中間敘述的,是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最關註的家庭故事。父親早年和情人出走,母親繼而離家,留給三個女兒的只有壹幢沒有親情的空房子,之後再無音訊。三個姐妹和父親最近的壹次見面,是在影片開頭父親的葬禮上,他們也因此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大姐看到在這個破碎家庭中心事重重的妹妹,想到了自己經歷和承受的童年,於是主動提出來讓她搬過來壹起住,於是,在鐮倉,四姐妹開始了新的生活。兩個家庭,至此重逢。
鐮倉,是僅次於京都、和奈良的古都,經歷了源氏建立幕府的繁榮煊赫、南北朝的分裂衰落、江戶時代的復興,千年的歷史給這座城市留下的是幹凈嚴整的店面街道、古色古香的神社寺院以及三面環山,南面向海,與山海***度的生活。
這裏有榮譽市民川端康成,修心參禪的夏目漱石,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亦長眠於此。
當然,還有屬於櫻木和晴子的湘南海岸。
關於這裏,還有壹項重要的事物,就是紫陽花。六月的梅雨季,是鐮倉的旅遊旺季,因為此時紫陽花最為繁盛,紫陽花在這部電影中也多次出現。
渡邊淳壹在《紫陽花日記》中對這種花做了解讀:
這種美麗的花,卻寓意著愛情中的不穩定。在這部電影之中,當大姐和母親偶然而尷尬地相遇,行走在寺院中的石板路時,鏡頭左側有壹團盛開的紫陽花,映襯著之前因丈夫和情人離家而被拋棄的母親,和現在愛上了壹個有家室的男人的大姐。
壹直覺得,嗅覺和味覺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在記憶中打下壹個個錨點,當有壹天妳走在街頭,就會有壹絲淡淡的味道將妳從分明的現實中拉脫出去,跳到另壹段雖然自己是主角,但仍然恍若隔世的故事裏。
在這部影片之中,最打動我的臺詞也和食物有關。媽媽在離家多年後,與大姐相遇時說:
說起來,聽說妳們還在做梅子酒。姨姥姥挺佩服妳們的,每年都做還挺辛苦。但是只有做完那個之後,才會感覺:啊,夏天來了呢。
有時候,食物,就可以安撫沈重的鄉愁。
這種家庭的記憶,不止夏季的梅子酒,四姐妹日常對食物的喜好中,都有著親人的痕跡。大姐幸壹由母親教會的海鮮咖喱飯,二姐加乃在之前家人常去的海貓食堂中最喜歡的南蠻醬竹莢魚,三妹千佳在外婆那裏學會的魚排海鮮飯,妹妹鈴喜愛的沙丁魚蓋飯,也是父親在仙臺時經常做給她吃的料理,而父親經常做給她的當季魚生吐司,原來也是向海貓食堂的大叔學的。
是枝裕和就這樣通過食物,通過藏在每個人味蕾之下的記憶,將四姐妹的生活連接在壹起,也將曾經破碎的家庭連接在壹起。
整部影片,關於櫻花的鏡頭,只有15歲的鈴在櫻花的隧道中穿梭的壹分鐘,短暫又美好,正如櫻花本身。
鈴是四姐妹之中最小的,卻和大姐壹樣,背負了太多不該屬於她們的責任。影片後段,大姐在和她喜歡的兒科醫生告別的時候,講到鈴的身上背負了太多東西,被奪去了童年,醫生聽後告訴她說,她的童年也被周圍的大人奪去了吧。
也是因為這種原因,鈴在影片前半部分的情緒壹直被她自己刻意地壓制,遵循著家庭、社會、傳統和生活早已為她貼上的標簽。從影片後面的情節來看,鈴對這種生活狀態十分不滿,但是卻無法逃脫,這也導致她最終選擇搬到了鐮倉,離開讓她矛盾的、殘缺的家庭,重新開始壹段新生活。
新的生活是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在壹個房子內生活,鈴在開始時也在慢慢適應,將自己壹點壹點釋放。當她在櫻花隧道中穿過,導演給了鈴壹個半分鐘地面部特寫,直到此時,才可以從她臉上看到屬於這個年齡的對於未來的美好希望。
廣瀨鈴所飾演的淺野鈴在影片中的臺詞不算很多,但是她將這個角色內心故事演的很好,有著青春期少女的美好單純,還有因為家庭原因籠罩在她身上的壹種近乎透明的哀傷。
當然,在這之下,也是54歲導演是枝裕和澎湃的少女心。
圍繞煙花展開的生活,是整部影片之中最美好的部分,不僅因為導演的濾鏡或構圖,而是因為四姐妹各自的人生故事都因為這場煙花聯系在了壹起,彼此過去的人生故事跨越了時空溫柔地走進這個良夜。
諒解是這個電影最溫暖的主題,就像大姐原諒了父親的出走和母親的逃避,二姐接受了再壹次的戀愛失敗,鈴最終和自己和解。但最打動我的,卻是三妹男朋友——那個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斷了6根腳趾的男人。征服失敗後,他回到鐮倉默默開了自己的小店,並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充滿了喜感。但是當別人在看煙花時,鏡頭中是他靜靜看掛在墻上的珠峰照片地背影,有些落寞。三妹走了過去,問他還想要再去嗎,他說,不了,已經夠了。那個時候,我忽然想起在在成都草莓音樂節的那個炎熱下午,宋東野唱完了董小姐之後,在全場地歡呼聲中,低聲的說了句“遺憾最美,真的。”
導演在影片即將結束,借食堂大叔的口說:
影片中,兩位過世的人,都活過了櫻花綻放的季節,也都在生命最後找到了平和之美。
類似的,影片中大姐談到那棵55歲的梅子樹說“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與之相似的是,作家阪口安吾對於太宰治之死的評價:
她們自己也是這樣地戰鬥,四個因為家庭而受過傷的女孩子,能在逼仄的生活中,始終將溫暖留給了他人,壹起將家庭的裂痕慢慢彌合,留給觀眾的是堅定的安全感和充足的元氣。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真正打動人的地方。導演將濃厚的家庭情感灑在了生活的每壹件瑣事之中,柔和卻有力,平淡而不平庸,將家庭中的個人感情調和升華,並改變了其中每壹個人的生活軌跡,正是這種家庭的紐帶、抑或束縛,才讓我們立於人世,努力地生活,並在最悲情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溫暖。
這可能也是為什麽,唐·柯裏昂在離世前告訴邁克:“生命是如此美麗”。
首發於個人博客: 飛越瘋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