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 美食 的駐足點。
廣東中山,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東面臨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等三條經市境出海。古代稱“香山”,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壹,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中山是壹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地方,是壹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同時,中山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廣東地區性中心城市之壹。
在參觀完中山的古老地標“煙墩塔”後(有興趣了解詳情的朋友可翻閱前面文章《廣東中山“古老地標”,當地人稱為“文筆”,是“香山八景”之壹》), 珊珊三丫頭經過步行街,過了橋,來到了岐江公園。
岐江公園位於中山市區中心地帶,由在廣東中山市粵中造船廠舊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題公園。 這個公園改建築時的設計非常有意思,引入了壹些西方環境主義、生態恢復及城市更新的設計理念,是工業舊址保護和再利用的壹個成功典範。 岐江公園這個項目,在國內外多次獲大獎: 2002年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年度榮譽設計獎、中國建築藝術獎、全國美展金獎和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綜合金獎、2008年世界城市濱水傑出設計“最高榮譽獎”、2009年ULI亞太區傑出榮譽大獎……所以,珊珊三丫頭專門抽空到公園內壹逛。
沿著岐江向前走,快到岐江公園門口,看到壹條已經廢棄的鐵路,鐵路上還擺著壹些機械的造型,看來是充滿藝術設計感。從鐵路向前走,就是岐江公園。此時的岐江公園, 依然保留著原來中山市粵中造船廠原場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築物和生產工具,由設計師進行了藝術處理,將船塢、骨骼水塔、鐵軌、機器、龍門吊等原來的標誌性物體串聯起來,記錄了船廠曾經的輝煌和火紅的記憶,形成壹個完整的故事。
時光倒流,我們壹起回看岐江公園的前身:中山粵中造船廠 。粵中船廠是中山解放後第壹家新建設的工廠,也是第壹家省屬國營廠。它曾是中山工業化發展的象征,始於1954年,終於1999年,歷經了新中國工業化進程艱辛而富有意義的歷程。
初期,粵中船廠以造木質海洋漁船為主。60年代,廣東開始加強內河客運,粵中船廠造出了全省第壹艘鐵質機動客輪“紅玉”號,後改稱“紅星”輪,逐步取代了木質“花尾渡”。此後,船廠以生產砂鋼質內河、沿海運輸船舶為主。為了配合國家政策,粵中船廠後來又造出壹批專門往返省港澳出口物資的運輸船。令人惋惜的是,船廠在8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1999年全面停產。同年,中山市政府決定將這裏進行改造,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場景。
珊珊三丫頭繞著公園走了壹周,裏面有幾個景觀,例如琥珀水塔、骨骼水塔、紅色記憶、中山美術館,讓人印象深刻。同時,這些景觀中的船塢、骨骼水塔、鐵軌、機器、龍門吊……等, 讓人有復古和懷舊的感覺,加上充滿設計感的設計布局,非常適合拍照,讓愛拍照的妳分分鐘能拍出文藝大片。
當然,除了拍照,妳還可以細細品味這裏的設計: 岐江邊上的榕樹島上 琥珀水塔 由壹座有廢舊水塔罩上壹個金屬框架的玻璃外殼而成,設計者認為這好像古世紀的昆蟲被凝固在琥珀之中壹樣,所以命名為琥珀水塔; 骨骼水塔 是將壹座廢舊水塔剝去水泥後,剩下鋼筋留在原處,設計者認為這就如同世界上的人無論男女、貴賤,最終都將歸於壹副白骨壹樣; 中山美術館 是岐江公園的主體建築,外墻立柱采用檸檬黃色的水泥立柱,上架鐵青色的工字鋼鋼架,並用大幅的落地玻璃相隔其中,整個設計如同壹個工廠車間……慢慢走,慢慢看,妳會有不同的發現。
岐江公園,整個公園設有設圍墻,巧妙地利用溪流界定了公園,使公園與四周融洽和諧地連在壹起,在城市中這樣的壹個地方,真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