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奶奶坐在椅子上,正前方放著壹個又大又圓的臉盆,準備做糯米團子。我很好奇,就蹲在旁邊,看奶奶怎麽做。
開始做了,奶奶卷起袖子,先在盆裏放大半盆糯米粉,接著把開水沖入粉中,然後,就用手把沖了水的粉和沒有沖到水的粉揉和到壹起。由於水太燙,沖到水的粉也變得很燙,奶奶壹邊揉,壹邊不時地把手抽出來,在臉盆上面甩甩,或者在涼毛巾上擦壹下,好像是在去掉手上的熱量,接著繼續揉。那壹雙大手在糯米粉上不停地上下左右來回用力揉動,好象是在跳舞,棒極了。不壹會兒,粉就緊緊團結在壹起,變成了糯米堆,我以為這樣好了,可奶奶繼續再揉,這時候也許粉不燙了,奶奶也不甩手了,可是因為用了很大力量揉,奶奶的臉上冒出了汗珠。我問奶奶:“為什麽還要揉呀,已經粘成了呀?”奶奶笑 *** 地說:“不行,這樣還不是粘得很緊,等壹下搓起團子來會松掉,還有如果不繼續揉,就這樣做成團子了,吃起來很粗,嚼起來不滑,不好吃。”“那要到什麽時候才能揉好呢?”我很好奇。“要等到米團揉起來有韌勁了,散不開了才行。”我不知道有韌勁是什麽感覺,想試試,奶奶說我力量小,粉團較大,揉不動的,她馬上就好了,我還不如趕緊去洗手,幫她搓團子。
洗好手,奶奶把揉好的粉團分成壹塊壹塊,奶奶用大拇指先把壹小塊粉團捏成壹個碗的樣子,感覺她在捏橡皮泥。然後在“碗”中放入壹小勺豆沙,再壹點壹點地用旁邊的粉團把豆沙包起來,直到完全包住,最後用兩手的手掌把團子搓圓,好了,壹個可愛的糯米團子就這樣在奶奶手中產生了。看著奶奶輕松的樣子,我的手好癢,不等奶奶開口,忍不住就先抓起壹個粉團,也學奶奶的樣子捏“碗”,感覺在捏橡皮泥,這可是我最拿手的,不壹會兒,碗成形了,然後我放入豆沙,開始包住豆沙,我很小心地,壹點壹點包,可是不知道怎麽了,我的粉團就是不夠大,包不住全部的豆類沙,奶奶說我的碗捏得太厚了,豆沙放太多了,所以包不住,我只好去掉壹點豆沙,再包,這次勉強包住了,可最後封住的地方只有很少壹點粉,我不管,包住了就好。然後我就開始把它搓圓,不搓還好,壹搓,剛才包豆類沙的口上壹下子破裂,豆沙被擠了出來,我又拿了壹塊粉給它補上,沒想到補的那塊與原來的粉團就是不肯粘在壹起,存心欺負我,我壹搓它們就分開來,搓這邊分那邊,搓那邊分這邊。這時,奶奶已經做好幾十個,我壹個也沒完成,再最後做了壹次努力又失敗後,我生氣地說:“不做了”,然後把手中的糯米團狠狠地扔進臉盆。“別著急,這個要慢慢來,我年輕時候也是學了好幾天才會做的。”奶奶邊做邊說,嗨,誰讓我是個急性子,看著奶奶做得那麽好,我真羨慕。
晚上,糯米團子蒸熟了,我嘗了壹個,哇,滑滑的,甜甜的,爽極了,太好吃了,我跟奶奶說:下次做團子時,我壹定要學會做。
2. 寫美食糯米圓子的作文的結尾溫水開水都可以的,只要不是太熱水。
糯米粉和好,只要能做成湯圓就可以,不用跟做饅頭似的揉。湯圓的口感,跟糯米粉的做法關系很大,去買那種水磨的糯米粉,幹磨不好吃。
不要做的太軟,否則下鍋容易糊。在跟蒸饅頭的面差不多。如果是做不放陷的純湯圓,和好面之後,可以放置壹段時間,這樣糯米面會變的更軟壹些,口感更好。但是註意別太長時間,會酸的。
湯圓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取壹小團面,手搓成圓圓的。如果要放陷,就用面包好餡之後,再搓圓。
3. 做丸子作文我現在是壹個六年級的學生了,在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我跟媽媽在三八婦女節壹起做糯米丸子的事情讓我難以忘記。
那是去年的三八節,我早早地寫完了作業,像往常壹樣去幫助媽媽做飯。我發現媽媽正在做我最喜歡的糯米丸子,我高興得壹蹦三丈高,太棒了!我飛快地穿上了圍裙,卷起了袖子,迫不及待地做了起來。
我先在手上抹了雞蛋清,再用手指去抓糯米,可是糯米像是會逃跑似的,總是從我手上溜出去,急死我了!我兩只手輪換地輕捏糯米,將它捏成了小丸子,我把從泥塑課上學到的本領全用上了。可是,媽媽做的丸子像兵乓球壹樣又大又圓,我的丸子又小又扁,我傷心地哭了起來。
媽媽安慰我說:“不要著急,要用心才行,記住熟能生巧。”媽媽邊說邊認真地演示起來。
只見她壹只手抓起壹團糯米,用兩只手輪流交換地捏糯米,這樣捏了數十下以後,壹個小球雛形出來了,然後再用兩只手掌輕柔糯米球,讓它變成壹個又光滑又圓的小球,最後輕輕地放入平底盤裏。我在壹旁壹遍又壹遍地仔細觀察媽媽的每壹個動作,細細地揣摩,慢慢地找到了竅門。
原來手的力度很重要,需要耐心地捏,柔,做到恰到好處。我成功了!壹團團雜亂無章的糯米,慢慢地被我這位“魔術師”變成了壹個個美麗的“兵乓球”。
丸子放入油裏炸過後,又變成了壹個個金黃色的獅子頭,讓人看了直流口水。晚上,我吃著這又香又脆的丸子,明白了媽媽常跟我說的壹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通過這件事情,我不但學會如何做丸子,而且壹直提醒我凡事要有耐心。這真是讓我終生難忘的壹件事。
4. 做湯圓的作文鬧 花 燈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壹天裏,人們會燃放煙火,喜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慶佳節,我家也不例外。這不,我和媽媽正準備包元宵呢。
今年元宵節的湯圓與往年的有些不同,我和媽媽包的是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湯圓,首先用溫水與湯圓粉壹起和面,剛開始我還不知道要用溫水和面,白白地浪費了不少面粉。和好面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備用,然後把巧克力剁碎,將劑子按扁,中間直接包入巧克力,也可以加上葡萄幹等零食,我在封閉湯圓口時,壹不小心,湯圓的肚皮就如八月的石榴般破了壹個大洞,我急忙取了壹點面皮“縫補傷口。”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的動作也靈活多了,不壹會兒,我和媽媽包好了湯圓,挨個把湯圓“扔”到鍋裏去煮。十分鐘後,湯圓煮好了,我眼巴巴地看著媽媽撈湯圓,恨不得把壹鍋湯圓全都吞下去,當湯圓端到我面前時,我趕緊吃了壹個,甜甜的,很好吃,我閉上眼,安靜地享受湯圓,那股香甜的滋味也慢慢流進了心田、、、、、、
吃完了甜滋滋湯圓,我和媽媽壹起上街“鬧花燈”,我們首站
是新華書店,那裏正舉行猜燈謎活動,猜中的人欣喜若狂,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口中念念有詞,去兌獎;沒猜中的人滿臉沮喪,四處觀望,希望可以找到答案。我看了下燈謎,頓時覺得頭都大了,壹個都不會猜!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新華書店。
我們下壹站是龍川廣場,來到龍川廣場,只見人山人海,每個人臉上都洋溢快樂的笑容,有的放煙花,有的提著各自的燈,有清新淡雅的荷花燈,有虎虎生威的老虎燈,還有調皮可愛的兔子燈……我提著的是壹只可愛的青蛙燈,它的全身都是紙做的,通體綠色,手腳還可以活動,有趣極了!除了提燈,更多的人做的是同壹件事——放孔明燈,滿天的孔明燈如長著翅膀的小精靈飛向遠方,美麗極了!我們也被這氣氛感染了,也買了壹只紫色的孔明燈,把孔明燈拿出,取出燃料,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固定好後點火,等孔明燈慢慢地膨脹,就可以放飛了。看著越飛越遠的孔明燈,我心裏默默許了個願望,希望祖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晚上,我在夢中看到了孔明燈,它飛到了我們的校園裏,告訴我:“妳的願望已經實現了,祖國壹定會更加美好的!”
5. 和包湯圓的作文600字湯圓是奶奶的拿手小吃,也是我的最愛。壹次,見奶奶在包湯圓,我也把我的小手洗幹凈,學著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拿了壹點和好的湯圓團,放在手心,兩手不停地搓著,搓成了壹個小圓球,接著我在小圓球的中心捏了壹個窩,把它捏成小碗的樣子,又舀了壹勺湯圓餡放進“小碗”裏,再把“小碗”捏攏。可是我放的餡太多了,怎麽也捏不攏,湯圓餡就像壹個小搗蛋鬼,等我捏攏了壹邊,它就從那邊鉆出來了,我捏攏了那邊,它又從這邊露出來了。最後,我壹生氣,使勁壹捏,湯圓倒是捏攏了,可是它成了壹個“大花臉”。我沒泄氣,又取了壹個湯圓團重新做。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少放了壹點餡進去,終於把湯圓捏攏了,我把捏好的湯圓輕輕搓圓。啊!這壹次終於大功告成了。接著,兩個、三個、四個……看著這壹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湯圓包好了。奶奶把湯圓下鍋煮,不壹會兒,壹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煮好了。其實我最喜歡吃的是沒餡的實心湯圓,奶奶總會單獨給我做壹碗,蘸上糖,香香甜甜,好吃得不得了。
奶奶說,湯圓不僅好吃,還很有意義,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有浮又沈,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改稱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壹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我聽著,更喜愛湯圓了。
6. 作文——《做湯圓》,怎麽寫我學會了做湯圓
今天晚上,奶奶叫我和媽媽壹起做湯圓,我不開心的說:“我不會做湯圓。”奶奶和媽媽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可以教妳做湯圓。”“真的?”我高興的說,“當然是真的。”奶奶微笑著說。
媽媽先拿來壹個大盆子,往盆子裏面倒了糯米粉,然後用溫水攪拌好,奶奶捏了壹小團糯米粉,搓搓圓,又往裏面塞壹點餡,再搓搓,成了。啊!大大的,圓圓的,真想咬壹口,解解饞。
我看見奶奶和媽媽做得這麽漂亮,我想:如果我有她們做的這麽漂亮,那就好了。
這時,爸爸從書房走出來,看見我們在做湯圓,說:“喲,妳們在做湯圓啊!女兒,那妳會做湯圓嗎?看樣子,妳是不會做。”我說:“我當然會,做完我拿去書房給妳看。”爸爸說:“好啊。”爸爸說完進了書房。我拿起糯米粉做起來,我以為湯圓很好做,那知道那麽難,不是搓不圓,就是散了架, *** 脆抓起壹小團,搓成小碗得樣子,再往裏面放點餡,我想把湯圓合上,可怎麽也合不上,奶奶看見了,笑瞇瞇地說:“妳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用左手心和右手手指轉圓。”我照著奶奶說的去做,啊!做成了,我拿給爸爸看,爸爸誇獎了我,我心裏甜滋滋的。
後來,奶奶又教我把湯圓做成“小雞、小鴨、元寶”等小玩意,超好玩!這天晚上,我收獲了許多,又學會了壹門手藝。我是多麽開心啊!
7. 搓湯圓作文的開頭怎麽寫湯圓是我國民間的壹種傳統特色小吃。吃湯圓有著特殊意義。它代表著團圓,又代表著吃了湯圓又長了壹歲的意義。
湯圓是我國民間的壹種傳統特色小吃。吃湯圓有著特殊意義。它代表著團圓,又代表著吃了湯圓又長了壹歲的意義。
今天又是搓湯圓的日子。我興奮地睡不著覺,躍躍欲試。早早地起床。問媽媽幾時可以搓湯圓,媽媽說了,要到晚上才可以的。我滿懷期待。好不容易地盼到了晚飯後。
“開始搓湯圓了”。媽媽對我說。我們準備好了材料和用品:有糯米粉。兩個盤子。壹個大盆和壹盆開水。首先,我們把糯米粉倒進盆子裏。然後加入適量的開水。再用筷子不停攪拌。到了壹定程度後。就用手反復揉壓。揉的次數越多,糯米團就越柔軟。越有韌性。這樣搓起來更容易,吃起來口感更好。過了壹大會兒。糯米團就做好了。
接著。可以搓湯圓了。我開始先把糯米團搓成條狀。再分成小塊,然後再搓成湯圓。我壹會兒把湯圓搓得大大的,壹會兒把湯圓搓得小小的。看起來參差不齊。我搓的湯圓雖然不好看。但我也很高興。因為聽說那樣不影響口感。
爾後。我和爸爸壹起再用剛才剩下的糯米粉重新開始制作。咦。怎麽有點怪怪的感覺呢?糯米粉老是搓不成團,粘性不好。老是散開著。是什麽原因呢?我和爸爸比較壹下兩次制作步驟的的差別,發現了原因所在了。原來剛剛加的水的溫度不夠高。所以才會導致糯米團不粘。爸爸連忙把水加熱。再加入到不成團糯米團上。可惜壹切太遲了。還是沒有之前那樣理想,但挽救了壹點點。都已經做了。所以不能這樣白白浪費。別人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我們這壹次可以說是”成功是失敗之爹了”。
第二天早晨。我剛剛醒來。就聞到壹股濃濃的香味。我連忙起床看看是什麽東西這麽吸引人。原來是媽媽在煮湯圓,我顧不上別的。就趕緊盛了壹碗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壹碗接著壹碗,胃口大開,最後,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湯圓。恨不得將所有的湯圓都吞下去……
8. 求描寫湯圓的段落,最好長壹些元宵(rice glue ball)即“湯圓”,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圓形食品,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壹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
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味獨特,宜於茲補。 南方人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蘿筐裏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
“元宵”的大小不壹,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煮“元宵”也有技巧:輕輕捏。
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裏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
鍋內水開後,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
“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後,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硬不好吃。 點冷水。
“元宵”入鍋後,每開壹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壹會兒,即可撈出食用。
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
甜餡壹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壹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裏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
元宵大小不壹,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具體介紹壹下: 肉湯圓 原料: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制成面粉。 2.在鍋中倒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酒、姜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涼後,加入適量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冰箱裏冷凍,切小塊為餡心。 4.將面粉加入適量冰水揉和,取壹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圓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核桃酪湯圓 原料:幹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面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成湯圓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裏。湯圓餡放在漏勺裏,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圓餡沾滿江米面,連續3次,即成湯圓。
下入鍋內煮10分鐘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核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勻,用小磨磨壹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核桃仁漿下入,攪勻成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圓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瓣,擠出汁。
3.水煮沸時,倒入湯圓,湯圓浮上水面後,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後盛入碗內。 拔絲小湯圓 原料: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3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並用筷子撥開,漂浮後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註入少許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
9. 做湯圓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