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點心餐”賞心悅目好滋味

“點心餐”賞心悅目好滋味

最近常常聽朋友埋怨:胃口不好。由於天氣的錯,沒食欲成了壹種“集體病”。大魚大肉自然不受歡迎,吃湯粉粥面過於飽滯,只吃青菜水果又無法填肚哇,大家要求真高!好吧,在此強烈提議去吃我最喜歡吃的“點心”餐,以吃點心作為壹餐飯,“菜肴”品種多,數量少,壹次嘗到多種不同味道,既實惠又賞心悅目。

鉆進可以“飲茶吃飯直落”的食肆,瀏覽壹下讓人眼花繚亂的“點心單”,妳會驚嘆:品種最多的,竟然有上百種!食肆老板們竟不以為然,說下周還準備推出新品。

“點心單”上劃分很清晰,蒸點、腸粉、酥、粥、包子、甜品各自獨立壹欄,每欄品種不下10款,另外把煮、灼、煎的小菜都歸納進來,以點心的分量來上。飽肚的不飽肚的,匯集壹爐,而且,即點即蒸,即點即做,保證新鮮!壹餐飯的元素,已經齊備。點點嬌小玲瓏,則是“點心餐”最迷人之處。

暢嘗點心師的創意

吃的是肉爽菜脆大魚大肉著實膩,但是沒有魚肉,不足以保證營養。於是,師傅們決定像餵寶寶吃飯壹樣地哄我們進食:做壹半菜壹半肉的點心。其中餃子最受歡迎。

“菠菜魚茸餃”是用菠菜和魚完魚肉打茸,滿滿的餡料用薄薄的餃子皮壹包,清脆自成。直至蒸熟上桌,魚肉菠菜有如生鮮,讓人不敢下箸。原來,魚膠紋路細致,有封住菠菜,不令其變色之效,吃起來,卻是菠菜軟滑,魚肉爽口,毫不油膩。論爽口,“茶樹菇蒸餃”更勝壹籌。餃子裏並非無肉無蝦,但吃的時候有如素菜餃。師傅介紹說,茶樹菇、蝦肉都爽口,即便加了肉調味,也不會覺得肥膩。

傳統的“蒸排骨”,依然受到人們追捧。原因是做法上有了改變。食肆老板梁先生介紹說,排骨蒸之前,最要緊是清除多余的水分,然後再以味粉腌制,蒸出來自然又白又爽口,加上用了芋頭、欖菜等“瘦物”吸收油分,所以食客特別喜歡。

加點健康農家味

農家味道的點心,是壹些我們平時認為的粗糧。北方的燕麥包有益是有益,但那粗糙的口感並非人人接受得了,特別是餡料裏的粗糖粒,硌得牙齒咯咯響。康王路上的壹家酒樓就改用栗子蓉作餡料,效果截然不同。

傳統的“煎薄撐”,油份、糖份都重,即便喜歡,老人家都不能多吃。但如果用綠茶粉和皮、水果做茸呢?“綠茶煎薄撐”不但如此,薄撐稍經過酥炸,濾凈油分,形如苦瓜,吃起來清爽不少。點心中的糖份還可以用壹些天然的物料來代替,例如甘蔗馬蹄腸、甜粟叉燒腸,利用甘蔗、馬蹄等本身的甜味,味道清新,相對於傳統點心而言,成分也健康得多。

甜點裏滿嘴芒果

水果旺季還沒有來,作為入饌點心,芒果口味最為討好。君不見,芒果布甸、香芒夾心椰汁糕、芒果班戟等點心正大行其道。這些甜品滑溜中透著香氣,連壹向不喜甜食的男士都忍不住嘗上幾口。

滑溜的秘訣很簡單,就是下足材料,除了水果、果汁,幾乎全奶打造。香芒夾心椰汁糕在做法上中西合璧,用椰汁、淡奶調和布甸粉,再用千層馬蹄糕的蒸法,把芒果肉芒果汁藏在中間。

點心檔案

廣式點心由三部分組成。

壹是嶺南民間小食。廣東點心的米制品、雜糧制品、雜食大部分來自嶺南民間小食。民間小食米花、沙壅、炒米餅、膏環、薄脆、端午粽、重陽糕、荷葉飯、粉果以及以椰子、芝麻、豆糖做的糍,以蕨、葛、菱、茨菇、甘薯為粉做的包食等民間美食大部分流傳下來,並有所發展。

二是面食點心。面食點心大部分來源於北方產麥各地和六大古都的羹點。《廣東新語》記:“廣人以面性熱,不以為飯。”清代以後,廣州對外貿易的地位突出,來自北方各地的商旅不斷增加,適合北方飲食習慣的面食點心隨之興起。薩其馬、灌湯包、千層餅、燒賣、餛飩、面條、包子、饅頭相繼出現在廣州食肆,並經過廣州而傳至廣東各地。這些北方風味的面食點心隨著廣式茶樓的迅速發展而被不斷改良創新,最終演變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式點心。三是西式糕餌和蛋糕,來源於歐美各國的西餐。清鴉片戰爭後,西餐食譜大量進入廣州飲食市場,西餐中的點心品種和制作技巧傳入廣州後,經廣州點心師的吸收和改進,也演變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式點心,如餐包、奶油曲奇、馬拉糕、蛋撻等。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是廣州點心業發展的興旺時期,點心界產生了?東淩、李應、區標、余大蘇等四位有點心“四大天王”之稱的點心師,他們創制的點心名品筍尖鮮蝦餃、甫魚幹蒸燒賣、蜜汁叉燒包、掰酥雞蛋撻等自產生以來歷久不衰。到80年代,廣式點心在嶺南民間食品的基礎上,結合北方面食的特點,吸取西點所長,形成了精小雅致、款式常新、葷素相宜、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的特色,並通過滿漢交融、中西結合,使包點的皮類發展為4大類23種,餡料發展為3大類47種。原料運用交叉變化,可制出點心4000種以上。

“點心餐”食肆大搜索

●新光五樓海鮮火鍋

這裏是年前新開不久的,名為海鮮火鍋,實際點心部藏龍臥虎。據說點心師傅是以前“太湖”酒家的原班人馬,出品素質有保證。建議去嘆茶的,壹定要呆在大廳嘆,大廳的點心比房間的款式多,價錢也實惠。

●品魚莊

幾位老板並非出身廚師,但都是好吃之人。這裏從早上到傍晚,飲茶吃飯直落,點心品種過百。不但傳統的“四大天王”(燒麥、蝦餃、排骨、鳳爪)是招牌,還有不少創新點心。

●稻香火鍋海鮮酒家

這家粵菜酒樓的點心,在廣州已頗有口碑。早茶、下午茶長期要排隊,可見人氣有多旺。即點即做的蛋散、擂沙湯丸等點心,讓人回味悠長。

●陶陶居/幸運樓

都是同壹集團下的傳統酒樓,出品也以傳統的品種為主,從早到晚上都可以飲茶。到了夜市3.8元/點,出品質量有保證,是其茶市壹大賣點。到此飲茶,必吃咬開“流餡”的奶黃包。

●利苑酒家

廣州最高檔的粵菜食府之壹,點心價格當然也不便宜,但精致程度也可以讓妳吃回票價。部長們有魔鬼式的記憶力,去壹次就就能記住妳的姓氏和簡單資料,是行內行外都值得稱贊的壹點。

圖:外賣3元10粒的糯米糍

■鏈接

在家也“嘆茶”

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可能不方便出門,到酒樓飲早茶也就成為回憶?錯啦,現在在家也可以“嘆茶”。最近荔灣社區裏的早餐店,也加入“點心餐”的制作。

叉燒包、天津包、豆沙包原來是它們的強項,再加上缽仔蘿蔔糕、芋絲糕、馬蹄糕、糯米糍、煎餃、鳳爪等茶樓常見的點心,全部可以逐壹買回家,自蒸自嘆。價錢也相當實惠,例如芋絲糕,是壹元兩件,先把芋頭蒸熟,再剝絲和粉蒸,頗考手工,回家可蒸可煎。缽仔蘿蔔糕是新推出品種,改用錫紙盛載,1.5元兩個,蘿蔔絲多、粉少,臘肉不多,不過口感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