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壹日遊:李坑-王口-小七-江陵-清苑
李航
導遊:李坑是壹個以李為主的古村落,始建於北宋年間(公元1010)。
簡介:這是壹個小水鄉。壹條小河穿過村莊。前面是壹大片油菜花田,後面是徽州民居。兩者的結合非常有藝術感。現在整個村莊被圍起來作為旅遊景點,實行門票制度。
春天,前半部分的田野開滿了油菜花,還有拱橋、亭臺樓閣、寺廟和庭院。後半段進村後,沿街有許多商店,主要出售徽州木雕和龍尾硯,這是這裏的特產,還有許多“農家樂”可以留下來吃。
民居中有許多明清古民居,室內雕刻非常精美。河邊有很多茶館和旅館,坐在閣樓上,面對著小橋流水,黑瓦白墻,多少有些舒適。壹條河分段穿過整個村莊。妳可以乘著長長的竹筏在他們中間漫遊。村裏有壹條青石路,閃爍著淡淡的光澤,撐著傘走在路上,感受著周圍寧靜的氛圍,就像外面的世界壹樣。
交通:東線從婺源坐巴士到小榮、大阪、港口,中途下車步行壹公裏。
門票:30元。
就餐:沿街隨處可見綠色的“小餃子”,這是壹種由艾葉制成的“清果”,甜鹹相間,65438+4 0元。還有自制獼猴桃酒和蜂蜜酒,10 ~ 1瓶20元起。
提示:當妳在田野裏拍照時,請照看好莊稼。有壹對老農夫婦盯著地裏的人,收壹元錢。
王口
導遊:王口古村落由宋代醫生高玉創建,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因其前水清澈,故名“王口”。
簡介:王口位於縣城東北30公裏處,面積65,438+0,000平方米。宗祠內的所有木質構件都裝飾有雕刻,有100多組各種圖案。刀法包括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精巧細膩,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雕刻藝術的寶庫”。宗祠結構非常宏偉雄偉,主宗祠高達三層樓。支架雕刻威嚴,月亮梁造型簡單。在這座古老的祠堂裏,壹年壹度的祭祖儀式仍在進行。宗祠在祭祀上采用最高級別的“李周”。旅遊黃金周期間,宗祠將定期進行現場演出。
門票:25元。
黎明時分上下
看點:“老樹高高低低,夕陽遠近,林頂如煙,村外流水如環。”上上下下的晨光可以說是婺源最美的村莊。導遊:是清代兩淮鹽使姜的故鄉,位於縣城東北45公裏處的段神水和水交匯處。
簡介:小七堪稱天人合壹,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蜿蜒幽靜的街道,青石鋪就的驛道,野趣盎然的自然環境,古木遮天。村子四面環山,房屋多為明清建築,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大夫、榮祿等商業官員都反映了鐘靈郁秀土地曾經的輝煌。兩江交匯處的小霞有十幾棵百年古樹和古樟樹,這在古樹遍地的婺源也是罕見的。村裏的小巷都是青石鋪成的,彎彎曲曲,像壹盤棋。此外,還有雙井印月、濯臺歡映等場景。
路線:從尚笑到江陵,妳可以看到山裏的田園風光。從王口鎮坐公交車到段心,拐進壹條土路。穿過毛坦村後,您可以到達被古樹環繞的下小七村。
門票:20元
提示:在小七旅遊時請隨身攜帶車票,並在出入境時檢查車票。
江陵
看點:江陵風光無限。拾堤田野,碧空升騰,山青水清,白墻黛瓦時隱時現,綠苗綠茶連綿。田舍的風景寧靜祥和,是旅遊攝影師的絕佳去處。
導遊:它位於婺源縣東北部,江陵的南面是小七,東面是溪頭。
導讀:江陵可能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這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狀,從山頂蔓延到谷底。從山頂望去,在腳下廣闊的山谷中,有壹望無際的層層油菜花,周圍是幾個小村莊,黑瓦白墻的徽派房屋夾雜著金色。婺源沒有比這更壯觀、更令人驚訝的了。在油菜花季節,它總是吸引無數攝影師和遊客。
住宿:如果想早點拍全景,可以住村裏的農家樂。
交通:小七-江陵2元/人;江陵(港口)-縣城8元/人
門票:免費。
提示:這裏的道路極其困難。它距離小七只有8公裏,但開車需要40分鐘。壹路上都沾滿了泥土。雨後,我壹步也走不動了,所以我不得不開車走路。
清遠
看點:這裏的峽谷幽深幽遠,寬如太行山的山谷,美如武陵山的桃源。位於千山之巔,是先民為避亂而選擇的度假勝地。
導遊:清源,又名小桃園,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心鄉。該村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清源村口的古亭裏至今還流傳著“空山臥煙霞,水路不通,舟陸不駕,中原亂,我家深桃源”的古語。清源,又名小桃園,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心鄉。該村建於唐朝開元年間。這裏的峽谷幽深幽遠,寬如太行谷,美如武陵桃源。位於千山之巔,是先民為避亂而選擇的度假勝地。清源村口的古亭裏至今還流傳著“空山臥煙霞,水路不通,舟陸不駕,中原亂,我家深桃源”的古語。在原亭大門的兩側,有壹副對聯說:“車和馬絕對嘈雜,記得前人的三條路徑,和陶靜節,雞和狗的聲音,但這裏的四個人仍然像武陵源。”橫向聯系是“桃源深處”。
清源村的景觀非常奇特。在狹長的山谷兩側,兩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脈遙遙相望。“渡觀音”主峰擁抱“明靜山”,在“天地”主脈下,壹座“玉屏嶺”橫空出世。“龍往西去瓜平嶺,觀音坐臺上”有隱仙臥龍和凈土佛的氣場。整個村莊看起來像壹艘船,船體正對著鏡子,船頭和船尾形成壹個狹窄的通道,這是村莊的咽喉,將整個村莊緊緊覆蓋。據傳說,當太平軍的壹支部隊進入清源村頭的關口時,前鋒看到山已關閉,溪流已斷,懷疑是山谷的盡頭,於是他折返到吳村另尋路徑。後人在這裏建了壹座亭子,亭壁上題了兩句古詩,“疑是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面對地理形勢,它是如此合適和和諧。
提示:清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旅行者最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
門票:15元
河口
看點:自唐代以來,江灣壹直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的東大門。
導語:江灣村始建於唐朝初年,姓滕、姓葉、姓包、姓戴的家族聚居在江灣河灣的轉彎處,逐漸形成了壹個頗具規模的村落。元豐二年,北宋神宗(1079),小江的第八位祖先江仇遷居江灣,其子孫成為豪門。
簡介:這裏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文學繁榮。綠茶和雪梨壹直享有盛譽。清代儒學家、音韻學家蔣勇,明代隆慶時期的財政部侍郎蔣伊琳,晚清著名教育家、佛學家蔣謙是婺源“書鄉”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
至今,村內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築有三聖堂、敦崇堂、唐培新等,還有東河門、壩井等公共建築,極具歷史和觀賞價值。
門票:50元。
婺源五龍山風景名勝區
導語:五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安徽兩省交界處,主峰1.580米。山高肥沃,雨量充沛,山勢寬厚。山巒起伏,猶如朝聖,終年雲霧繚繞,壯如五龍,因此得名。
導讀:春天的五龍山風景名勝區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站在山頂可以俯瞰山腳下的徽州村落。金色的片片油菜花,蜿蜒的河流,流進山中的平湖像壹面天鏡。
參觀五龍山風景名勝區,沿途有古老的寺廟、古墓、老人隱居的石屋和神秘而傳奇的藏寶圖。位於山右半部的源頭村是婺源最深的景點。它從未被開發過,只有偶爾從上海和其他地方來的攝影師癡迷於它。這是壹個藏在古樟樹中的山村。途中,除了山脊是條土路外,山上山下都是青石板鋪成的。
月亮灣
導遊:離紫陽鎮往東不遠、到李坑的半路上有壹個狹長的小島。該島夾在兩岸之間,形狀像壹個彎曲的月亮。這是月亮灣。
導讀:月亮灣是途中的壹個小景點,但它就像月球的物理資源壹樣,對岸的徽州民間戲劇深入人心。偶爾會有三五個農婦來湖邊漿洗,經常吸引路人駐足下車拍照留念。
清源村的山高而清,土肥重而多霧,空氣清新壹塵不染,泉水清澈而充滿靈氣。“山區種茶、稻田種稻、家裏養豬、房前種果、流水養魚”壹直是封閉的家庭原始勞動模式,產品被賦予了生態和傳統優勢。在眾多野生資源采集品中,高山鱗毛蕨最為出名,在港澳市場壹直頗受歡迎。厚厚的茶葉味道濃郁,汁液豐富,迄今為止,它們的歷史已廣為人知。冷水塘魚和深山石鯽遠近聞名。在清源村,山坡上和水邊種植了多種花卉和水果,其中包括2000多個桃子和梨。每當菜花、梨花、桃花盛開時,清遠人都籠罩在壹片“金山銀海胭脂雲”的景象中,田園農耕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特殊的生態環境和小氣候使這裏的物候比縣城推遲了半個多月。有“人間四月花,山寺桃花開”的感嘆。我恨沒有找到春天的地方,我不知道如何變成它”,所以我可以測試這個小天堂的真正內涵。
北線壹日遊:泗溪、閻村-清華-大占山-李坑。
彩虹糖
亮點:彩虹橋被各類媒體譽為中國最美廊橋,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她歷史悠久,始建於南宋,至今已有800年歷史。
導遊:彩虹橋長65,438+0.40米,由六個亭子和五個走廊組成。每個橋墩上各建壹座亭子,橋墩之間的跨度稱為廊,故又稱廊亭橋。遠遠望去,亭子略高於走廊,形成壹個錯落有致的格局。
導語:彩虹橋得名於唐詩“兩江捕鏡,兩橋落成虹”。為了方便維修,整個橋被分成幾個部分,每個亭子和走廊都是獨立的。這不會因為壹次故障而影響整個橋梁,設計非常科學。其中,橋墩是整個古橋最精美的部分,體現了古樸厚重的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歷史積澱感。彩虹橋周圍的風景很美,青山很美,碧水很清。坐在這裏稍作休息,瀏覽周圍的風景,會讓人深刻體驗婺源的美。
門票:20元
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
導語:江西省婺源縣靈源洞森林公園是原林業部1993批準的“國家森林公園”和省政府1995批準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30平方公裏。它是壹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壹體的景區,分為“靈巖洞群”和“石城古樹群”。
簡介:靈巖洞群由青雲、蓮花、韓旭、徐靈、翠嶺和瓊芝等36個洞穴組成。大洞穴宏偉壯觀,而小洞穴精致美麗。洞內泉水清澈透亮,水石相映成趣。石筍、石花、石柱、石簾令人眼花繚亂,千姿百態。這裏有數百處景觀,如蓬萊仙閣、金雀瑤池、雲谷遊龍、天池鶴鄉和龍門謝玉。更值得註意的是,自唐代以來,遊客題寫的碑文有2000多處,如“嶽飛此行“、“武“、唐德宗十壹年程露攀和明代戴的摩崖石刻等。
門票:50元。
宏村
導語:洪村位於婺源縣清華鎮西南6公裏處。這是壹個姓洪的村子。據《村樹》記載,洪村始建於北宋初,第壹個遷居於此的人名叫洪基。
簡介:宏村是婺源有名的長壽之地。俗話說人生70歲,但宏村最長壽的人是65438歲+065438歲+09歲。現在,村裏不僅有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有很多90多歲的老人。村口有壹棵銀杏樹,距今已有65438+萬年歷史。相傳是洪村始祖洪基種植的。這棵古銀杏樹高30多米,胸圍5.20米。它枝繁葉茂,每年可產銀杏800多公斤。銀杏葉可以釋放少量的氰化氫,這是壹種劇毒化學品,而這種微量的氰化氫具有抗癌作用。宏村能成為“長壽古裏”,大概也是有關系的。銀杏樹旁邊還有壹棵古樟樹,比銀杏樹還要粗壯。雖然它早年曾遭雷擊,但它的樹幹已經腐爛,現在只有壹個側枝,但它仍然不屈不撓,充滿活力。
四喜
導語:泗溪村始建於南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子的後面被山和水包圍,鑲嵌在金鳳靈修和清溪碧河的自然風光中。房屋群落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山水星羅棋布,如詩如畫,意境優美。
簡介:明代村口的“通濟橋”和“如來佛柱”是古代村口組合建築的遺存。村內清代商人住宅有鎮遠堂、成裕堂、承德堂、孝和隆堂等。“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體現了徽州民居的建築特色。清代的“銀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靜虛堂”花房古色古香,是飲茶、下棋、吟詩、作畫的理想場所。在俞賓館的大門上,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壽圖”是壹幅精美的木雕。此外,四喜也是著名的畫室。1987電視劇《聊齋》用這個地方做外景。
門票:10元,巖村門票36元。
巖村
導語:巖村位於縣城西18公裏的寺口鎮。延春原名“延川”。明初,金氏遷本縣沱川後改姓。簡介:在歷史上以商人聞名的延春,現存的房屋大多建於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少數建於明代。在鼎盛時期,村裏有四座祠堂和100多座豪宅。遇到雨雪天氣,村民可以從村頭走到村尾而不被淋濕,這顯示了“群屋壹體化”的規模。現在只剩下56棟古宅了。民居建築風格相似,多為壹至三層鬥式木架,四周有風火山墻,以石庫門廣場為大門,水磨青磚外立面。平面布局通常為三室,分為前堂、後堂和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紅柱石基,格子門窗,青石板地板。
交通:從紫陽鎮到巖村大約需要45分鐘,車票4元。
門票:四喜通票36元。
大張山
導語:大嶂山又名張公山,位於廬山鄉境內,是婺源的北部屏障。
簡介:山上的雲熱氣騰騰,霧蒙蒙的,仿佛走在仙境中。山中林木蒼翠,奇石高聳,石溪縱橫;壯觀的瀑布,如銀河。明代徽州順天府判王訓《登大山》:“清風嶺有明眸,鼓峰前有九州。平踞饒慧三百裏,分割了吳楚的兩個源頭。白雲有腳,幹何坤,遠水無波,日月浮動。誰知真面目,何時會晴雨?”大湛山主峰鼓尖海拔1630米,是江西省海拔最高的山峰。它形如壹把直插雲霄的利劍,終年雲霧繚繞,生態環境純凈自然。是“五綠”名茶的重點產區。2003年,開發了壹個神秘而原始的高山峽谷景區——“臥龍谷”。這個峽谷極其幽深,兩邊都是陡峭的懸崖和石墻。與峽谷纏繞在壹起,形成層層瀑布。山谷中的溪流湍急,咆哮著震動著山谷。奔流不息的清泉貫穿巨大的花崗巖石塊,經過千百年的侵蝕,形成了許多深潭和彩池,它們隱藏在原始的亞森林中。
門票:55元。
李坑
導語:李坑原名梨園,位於沱川鄉,距婺源縣城56公裏。該村始建於北宋末年,村民喜愛讀書,提倡“讀齋藤優子之節,服齋藤優子之教,承齋藤優子之禮”,被學者譽為“理學之源”。
簡介:數百年來,這個偏遠的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培養了許多人才,其中包括36名七級以上官員,包括俞茂恒、大理寺鄭慶宇啟源、司馬俞、知府俞子儀等,65,438+06名學者,92名學者,333部書籍,共582卷,其中包括5部78卷的書籍。村莊鑲嵌在美麗的金峰山脈中,松竹映襯在大和的白墻上,古道石梁伴著湍急的水流,構成了壹幅美麗而精致的鄉村畫面。沿清溪而建的明清飛檐,雕刻工藝精湛,設計意味深長,被藝術家稱為靈感之源。
門票:20元
黃村靜宜堂
導語:又名白竹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簡介:宗祠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廳、後廳和後臥室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大殿正中懸掛著清代文華堂大學士張玉書題寫的“靜宜堂”匾額。大梁上有魚吐雲、龍龍透祥等圖案,雕刻十分精美。四塊石頭地基上深深地裝飾著白鷺戲蓮、鳳凰戲牡丹、仙鶴攀雲、喜鵲含梅。這座寺廟的照片於1982年在法國巴黎展出。
門票:5元
虎灘漂流
導語:虎灘漂流位於婺源東南部紫陽鎮旁,全程6公裏。
簡介:這裏的河流時而緩時而急,兩岸青山如畫,村莊點綴其中,宛如仙境,這裏有汀州的奢靡和水鳥的鳴叫。危險且水流湍急的老虎灘是《閃閃的紅星》的拍攝地,潘冬子在這裏乘坐竹筏。
門票:50元。
從溪漂流
導語:叢溪漂流位於婺源縣邱口鎮叢溪村。距縣城5公裏,漂流全程4.5公裏,時間約1.5小時。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拍攝地之壹。
簡介:這裏山環水繞,九曲曲折折,雲霧繚繞,涼爽宜人。直下漂流,會經過梅花爛漫的梅花灘、漫山遍野的杜鵑灘、鴛鴦戲水的鴛鴦池、白鷺戲水的白鷺灘、形似牛角的牛角灣。清澈見底的溪水、鳥兒的歌唱和魚蝦的歡騰與兩岸淳樸、善良、勤勞的農民共同構成了壹幅美妙的山野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票價:50元
西線壹日遊:文公山—富春古城—仙山—鴛鴦湖
文公山
導語:文公山位於縣城南部小林鄉,距縣城紫陽鎮30公裏。文公山有朱希祖墓,謚號為文公,故名文公山。
簡介: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林木蔥蘢。其主要景點包括慶忌亭、古驛道、朱希祖墓、桂花塘和仿竹亭。最引人註目的是朱回鄉掃墓時種植的古杉木群。原來,他種了24棵樹,這意味著24孝順。現在有65,438+06棵樹,它們已經蓬勃生長了800多年。最高的有38.7米,胸圍最厚的有3.07米,因此有“江南杉王群”的美譽。
門票:35元。
富春古城
導遊:這裏地勢外陡內平,三面環山,外部像城墻壹樣蜿蜒起伏,內部壹馬平川。南宋時期,嶽飛路過婺源時,見此處地勢似理想城,贊嘆“真古城”,故名。
簡介:古城內的稷山,主峰海拔465.8米,面積23平方公裏。滿山都是桂花樹。稷山北麓的秦檜洞屬於壹個“喀斯特”洞穴,形成於1億多年前的古生代。相傳南宋建炎末秦檜避難於此,故名。
交通:從資陽乘坐公交車到富春,在新田下車,向西南方向步行約500米。或者從富春到古城,坐摩托車要2元。
門票:20元
仙山
導遊:仙山面積約6平方公裏,主峰海拔597.7米。因為這座山像壹只在天空中飛翔的鳳凰,所以得名。
簡介:仙山上有許多奇怪的巖石,被稱為“壽石王國”。在峴山上,有許多景點,如“太平窩”、“觀音渡手”、“依托虛擬亭”、“邀請平臺”和“隱藏的雲洞”,特別是漫山遍野的桂花樹,被稱為“十裏桂花林”。
交通:仙山距縣城45公裏,距富春65438+公裏。從富春到仙山,1元近在眼前。
門票:20元
鴛鴦湖
看點:鴛鴦湖是中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被國內外媒體譽為“生態奇觀”。
導語:鴛鴦湖位於婺源縣西部富春鎮境內,距婺源縣城44公裏,距景德鎮41公裏。
簡介:該湖水面面積1.250畝,水質清澈,青山環繞,環境優雅。是中國唯壹的鴛鴦湖。由於湖邊闊葉林的果實是鴛鴦的最佳食物,每年約有2000對鴛鴦來這裏過冬。當湖面上有許多鴛鴦時,有壹個紅色的嘴和綠色的羽毛,如盛開的花朵,場面非常壯觀。迷人的湖光山色更是令人神往。
門票:40元。從岸上,妳可以租壹艘快艇去湖中的島嶼觀看鴛鴦。每艘船的租金大約是50元。
陽春古戲臺
導遊:位於鎮頭鎮陽春村,建於明朝,前面與方嘉祠堂相連。露天大廳可以容納四五百名觀眾。
簡介:戲臺上院是壹座大型木質榫卯組合建築。16飛檐左右對稱,梁架為角石鬥拱,圓尖藻頂,層層疊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舞臺高約1.7米,前後舞臺面積約50平方米,共有40根立柱。根據明代傳奇戲劇的要求,前臺有八扇門可供演員同時進入和離開。背景比前臺略小,左右各有壹塊鼓石。
風油山
導語:位於鎮頭鎮西角與景德鎮市交界處。相傳,蔡峰曾飛於此,故名。
簡介:山上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危險的巖石。主要景觀有龍吟澗、全健、仙人橋、鴛鴦池、蛇身崖和王虎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隱藏在密林深處的石林,有的高達數尺,有的深達百尺,景觀十分奇特。峰幽山頂有壹座幽廟,香火頗盛。
門票:10元
紅館
導遊:紅館位於紫陽鎮北部的袁哲鄉,是“饒慧古道”上的重要壹站。詹家住在這裏,詹天佑是從洪關出去的。
簡介:紅館也是徽墨的故鄉。進村首先看到的是“江南第壹樟”。古樟樹傲然挺立在村裏的小溪邊,樹齡1000多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樹冠3畝多。古人曾賦詩贊美它“其下根雄偉如九深,其上枝搖曳有淩雲煙”。樹幹上有壹個大洞,可以讓人鉆過去。
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