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梁君,
君玲食品合夥人,
執行董事羅飛燕曾有過評價。
她說,
到了梁君這個年齡段的男人,
還有像他這種闖勁的不多,
這是值得欣賞的地方。
也是她和其他股東
投資君玲的壹大原因。
8月22日,君玲食品登陸朱健市長主導的“衡陽企業發展‘船山論壇’”進行路演,其樸實的企業風格和豐富的接地氣的產品,得到了現場導師團的壹致好評,朱健市長即興創作,贈君玲食品壹句廣告語:
君玲讓天下分享衡陽味!
這可能是船山論壇迄今舉辦二十多期以來,60余家路演企業中唯壹獲贈市長廣告語的,這份幸運指數,又何嘗不是壹種榮譽?
在江東風光帶的壹家小魚館裏,梁君向我們講述了他的壹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年輕時他在家種過田,開過摩的,又到深圳證券市場替人排隊賺到過人生第壹桶金8萬元,還輾轉各菜市場做過各種菜籃子小生意,也因為不滿欺淩跟人幹過架。
在梁君的記憶深處中,他小時候就跟隨父輩挑著食品擔在衡州城裏走街串巷,端午節賣粽子,中秋節賣月餅,元宵節賣元宵,還有麻糖、米糕、糍粑、酥餅等各種小食品。
從以前對家傳手藝的純屬好玩甚至不屑壹顧,到後來下決心重振這門手藝,梁君是走過壹段彎路的。
幡然醒悟重振家傳手藝的這壹年,是1998年。
從衡陽江東的的壹個路邊攤重新起步,梁君每天起早貪黑,風裏來雨裏去,酸甜苦辣盡在不言中。
終於在2003年,梁君從“江東”到“江西”,在衡陽石鼓區古漢大道旁租了壹個前店後廠的門面,並辦理了“君玲食品加工廠”營業執照,開始了自己的實體店經營。
從店子開業伊始,每壹個到店裏買東西的人,梁君都要詢問壹句:“味道怎麽樣?”然後認真把顧客反饋的信息記錄下來,以便改良技術,提高顧客滿意度。這樣壹來,第壹批顧客成了常客,常客又帶來新顧客,形成良性循環。
因為是季節性的產品,每當銷售旺季過去閑暇下來的時間,梁君就呆在店裏的加工間裏苦心鉆研,改進配方,繼續提升傳統食品制作工藝。
他還買來大量食品書籍資料研究,並虛心向民間老師傅和坊間高人請教,以獲得新的啟發和靈感;為了進壹步吸收食品制作新技術,梁君還遠赴廣州和北方取經,融南北食品之所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衡陽實際情況大膽改良創新,爛熟於心。
正是這種刻苦鉆和鍥而不舍的精神,讓君玲食品的花樣層出不窮,始終充滿創新後勁。
由梁君在祖傳工藝上自主研發、創新的元宵、粽子及月餅,被顧客親切的稱為“君玲三寶”,這背後凝聚了他無數的心血與汗水。
尤其是“君玲水墨元宵”,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梁君不僅是壹個實幹的人,同時也是壹位善於思考和創新求變的人。
別看他沒讀過大學,但他也深知“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市場,壹流企業做品牌”道理。
為此,在解決了產品研發、質量穩固等壹系列問題之後,2009年又力排眾議,與“大手筆贏銷策劃機構”合作,啟動了企業CI和品牌動作,對企業進行了壹番品牌包裝,初步建立了企業VI和網絡推廣系統。
君玲的產品比較成熟穩定了,市場口碑和名氣也有了,並擁有壹批忠實的顧客群。
2011年,梁君經過深思熟慮,又作出了壹個大膽的決定——融資建廠,擴大規模,在角山鄉建立了全新的集研發、生產、配送於壹體的現代廠區基地。
2013年君玲食品公司增資600多萬人民幣重新註冊,正式更名為“君玲傳統食品 科技 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同年7月,經石鼓區委、區人民政府推薦,君玲食品被評為衡陽食品行業重點扶持企業和“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君玲的傳統特色產品和務實的創業精神獲得市、區領導們的高度贊許。
目前,君玲擁有傳統食品生產基地壹座和四家直營食品連鎖店。還建起了企業文化展廳。
君玲獨特的傳統食品發展模式,也引起了國家級媒體的註意,中央電視臺《品牌力量》《 美食 中國》《味·道》等大型品牌、文化欄目都給予了報道。
經過多年努力,“君玲粽子”和“君玲元宵”的知名度、美譽度都高居衡陽第壹,“君玲月餅”也進入排行榜前列。
幾千年來,中秋節吃月餅已成為壹種傳統 美食 文化和民族情結,每到中秋,各種品牌、款式和各種餡料的月餅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人們在享受中秋佳節的假日和愜意時,對月餅壹直褒貶不壹。不少人認為,月餅不管用什麽餡料,都難逃壹個“膩”字;也有人認為,作為特定節日食品,月餅就是那個味道,不能要求太高。
作為食品從業資深人士,梁君對月餅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無論是廣式、京式還是蘇式月餅,都多少存在高油、高糖、高脂的“三高”弊病,所謂月餅的“膩”也正源於此,這是月餅的壹大“痛點”。
梁君壹直想做壹款打破月餅瓶頸甚至改變月餅屬性的食品,中秋節可以用來當月餅,中秋節之外也可以作 美食 。
能具有此潛質量=的產品原型恐怕就只有衡陽的“酥薄月”了,這是壹款具有上百年 歷史 的地方特色食品,以松酥可口著稱。
問題是,在過去100余年的歲月裏,由於種種原因,酥薄月壹直在豬油中摸爬滾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衡陽傳統豬油酥薄月”。
這種酥薄月味道是不錯,但還是沒能摘脫傳統月餅“高油高糖高脂”的帽子,我們把它稱之為“雁城酥薄月1.0”。
梁君最初也想過用茶油來替代豬油,卻因為工藝難解決和茶油價格偏高等因素,沒能付諸實施。
直到2019年,梁君與文創人劉洋及油茶協會王稼祥的碰撞交流,三人不謀而合,遂正式決定開發“茶油酥薄月”。
研發茶油酥薄月,把茶油與酥薄月完美結合起來,不僅是對傳統產品的創新,也是在衡陽油茶品牌建設上的壹次大膽的嘗試。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有挑戰難度。
茶油酥薄月的制作過程大部分為純手工,要經過“配方”“研磨”“過篩” “混合”“揉面”“趕氣泡”“捏團”“上麻”“壓制”“烘焙”“冷卻”“包裝”等十余道工序。
茶油酥薄月由桂花、核桃、玫瑰、桔梗、冬瓜糖等十多味原料配伍而成,僅僅是烘焙就很有講究,要求初始溫度至少為273 ,後面逐漸降溫,時間控制在10min,分“設定溫度,餅坯入爐”——“提高警惕,維持面火”——“月餅酥透,均勻成色”三個階段。
茶油酥薄月手工制作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君玲食品聯合衡陽市油茶協會等組織機構,從食材選用、餡料配比、工藝改良和產品包裝等方面入手,在產品配對與具體原材料甄選上,選取由傳承百年手工制作工藝的梁氏酥薄月原胚,與堅守千年古法壓榨的“壽果山茶油”完美結合。
如此,既守住傳統精華優勢,但又不囿於老工藝、舊口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賦予新的內涵,從而打破時間與空間“魔咒”,給消費者帶來“不油膩,低脂糖,香酥美味更營養”的全新口感與體驗。
通過日以繼夜地長期反復試驗和細細打磨,終於在2019年中秋節前夕研發出“茶香濃郁,酥脆綿軟”的“茶油酥薄月”,市場反應壹片叫好,這可以稱之為“雁城酥薄月2.0”。
2020年以來,梁君攜手原合作夥伴成立“雁城食品”,又在產品口味、質量和營養上繼續對“茶油酥薄月”繼續升級,並上升到“壽月”“壽餅”的高度,推出了“幹果”“松子”等營養風味新品裝,食之“香酥而不油膩,美味更添營養”。
毫無疑問,由此迎來“茶油酥薄月3.0”。
梁君的追求遠不止於此。
在他看來,要做出最好的食品,就得有最好的原材料。
考慮到君玲食品的芝麻用量比較大,他又斥資500多萬元,在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和平村建起了400畝的“君玲食品芝麻種植園”和 “君玲三黑食品生產基地”,重點培育和種植黑米、黑豆、黑芝麻。
由於定位精準,規劃得當,該項目已成為當地精品農業種植示範基地定點項目,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積極推進“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有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惠農富民重點項目。
“君玲食品芝麻種植園”的打造,將為角山鎮大力實施“壹村壹品”“產村融合”鄉村振興戰略再添壹支生力軍,君玲食品也在做大做強的企業征程中籍此邁上新的臺階。
當烈日炎炎的盛夏,梁君巡行在“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君玲三黑食品生產基地,他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龐,折射著樸實的農民本色。
在喧囂和浮躁的時代,能擁有壹份匠心者難能可貴。
壹個農民如果具有了匠心,就有了壹份對地裏莊稼的虔誠,對農產品的精耕細作,我們稱之為農匠,比如袁隆平。
壹個工人如果具有了匠心,就有了對所處領域的專註和全心投入,對工序環節的壹絲不茍,
我們稱之為工匠,比如鼎鼎大名的魯班。
無論是農匠還是工匠,這份匠心不僅僅指精巧的構思,更是對作品近乎嚴苛的要求,對品質精益求精、壹絲不茍的精神理念與追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 梁君稱得上是壹名“衡陽農工匠”。
在他的腳下,他的“食品帝國夢”正從壹個叫角山的地帶向著遠方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