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她會因為上司的壹句責罵失聲痛哭,如今,她的生意已經橫跨中法兩國,而她也遊刃於商業和藝術之間。
淚灑深圳
“我最美好的青年時代是在深圳度過的,朱保國――太太口服液的掌門人,我們是同時期在深圳的河南人!20年了!懷念深圳!”這是她在去年的新豫商發展論壇上吐露的肺腑之言。
事實上,深圳留給她的並非總是美好的記憶。在不少人的眼中,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20年前的深圳“東風吹來滿眼春”,是壹塊遍地黃金的熱土。但要想撿到黃金,祝曉琳首先要越過叢叢荊棘。雖然是深圳市 *** 引進的第壹批特種人才,在 *** 部門曾經有壹份安逸清閑、待遇優渥的工作,然而她很快就明白,這裏不是過去那個悠遊度日的動物園,而是壹個弱肉強食的野生世界。
那個年代,河南人在深圳處處受到歧視,甚至不少電梯上都會有“河南人不準入內”的字樣。而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廣播學院等知名學府面前,她畢業證上的“鄭州輕工業學院”頓時黯然無光。
她也曾將所有的委屈付之於眼淚。“剛到深圳時,我痛哭了壹次。”祝曉琳坦言,只是因為公司副總的壹句訓斥:“妳怎麽這麽笨,打字打得這麽慢!”在那個大雨滂沱的夜裏,她站在公司十樓的窗臺旁痛哭不止。祝曉琳說,自己哭不是因為痛恨那個副總,而是怪自己實力不夠。如果自己的速度能再快點,他就壹輩子沒有機會再說這樣的話。“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壹、不相信關系,相信能力;二、不相信口水,相信業績;三、女人,深圳不相信眼淚。”
深圳不相信眼淚,從此她有淚再也不輕彈,而是將所有的敵意和劣勢轉化為上進的動力。到公司僅三個多月的時間,她便脫穎而出,由普通業務員做到客戶部經理,僅僅壹年,又被提拔為總經理助理。
絕不言棄
雙魚座的祝曉琳有壹顆熱情多變、不安現狀的心。在深圳打拼三年後,看到父親也下海經商,她有點不忍心。於是,她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辭去順風順水的工作,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壹年後,父親的公司平穩上路,她可以脫身了,於是經朋友推介,做了壹家中央空調企業的河南代理。
當時,能用得起中央空調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的客戶成了各大廠家激烈爭搶的“香餑餑”。有壹次,祝曉琳開著摩托車拜訪客戶,行至壹個坡地時,人和車壹起被甩了出去,腿部血流不止。但是為了按時赴約,她硬是咬著牙簡單處理了壹下傷口,拍了拍身上的土,就重新跨上了摩托車……就這樣拿到了寶貴的第壹個訂單。
還有壹次,她得知外地的壹項工程已經有了內定人選,卻依然決心搏上壹把。為了讓她知難而退,該工程負責人提出了十個施工方面的專業問題,限令她翌日早上給出解答。全公司的人都說這是刁難,根本不可能實現:從晚上5點半接到電話到翌日早上8點,短短十幾個小時根本不可能攻破十個專業難題。
但祝曉琳不信這個邪,平時的人脈關系和運籌帷幄此時派上了用場。她兵分幾路、多方部署,壹方面給設計院的朋友打電話,讓他找專業書刊回答問題;另壹方面讓人準備素材;再安排壹路人去找車,星夜兼程,趕往異地城市。當他們第二天準時出現在工程負責人的辦公室時,對方除了意外,便是感動,原本是壹絲希望都沒有的工程機會,瞬間柳暗花明。
“帶傷赴約”的誠信作風和“絕不言棄”的人生信念,讓祝曉琳迅速在商界打開了壹片天地,博得了“商界木蘭”的美名。幾年下來,她的公司做到了上千萬的營業額。回首數年前那個雨夜痛哭的女孩兒,她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然而,這僅僅是她人生的壹個精彩開場而已,更加精彩漂亮的開場即將拉開序幕。
華麗轉身
2001年,已經功成名就的祝曉琳在皇冠假日酒店吃飯,無意間聽到了壹場法國留學動員會。會上有個在法國定居的香港女人發言,當她走上講臺的那壹瞬,祝曉琳突然被吸引。“她50多歲,可那種歲月沈澱的從容和舉手投足間擋不住的優雅打動了我。我那會兒突然決定:壹定得去那個浪漫的國家看壹看。”
“雖然妳現在已經是個小老板,但充其量不過是每年多掙些錢,但留學兩年,妳的眼界、生活經歷就大不壹樣了!也許妳未來的生活軌跡就會發生完全的改變。”好朋友的壹番話更是讓她下定了決心:在金碧輝煌之外,她要給自己的人生染上更為豐富的色彩。
2001年,祝曉琳來到法國西南重鎮圖盧茲留學,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生活,將國內的萬貫家財與耀眼光環拋在身後,以31歲的“大齡”赴法留學。她這壹次的轉身比上次更加驚心動魄、大氣灑脫。
祝曉琳個性開朗又浪漫,好奇心與精力都很旺盛,喜歡美食與旅遊,與愛吃愛喝愛玩的法國人很合拍。即使在異域他鄉,祝曉琳身上的領袖氣質依然如鉆石壹般熠熠生輝。留學期間,她創造了多項第壹――第壹個以自費留學生的身份,當選全法地方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第壹個將地方學聯在法國正式註冊;第壹次帶領圖盧茲學聯足球隊在全法學聯足球聯賽上獲得亞軍。
都說入鄉隨俗。在人人都飲紅酒的法國,在圖盧茲所在的西南葡萄酒產區,紅酒開始慢慢走進祝曉琳的生活。她是壹個懂得品味生活的女人,而紅酒同樣也需要細酌慢品方能得其真味。她並非壹下子沈溺在高腳杯之中,而是隨著優雅風韻與日俱增,越來越離不開那壹抹醉人的緋紅。
紅酒已經成為祝曉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似乎命中註定壹般,紅酒還將成為撬動她畢生事業的壹個支點,因為她發現紅酒不僅是壹門藝術,還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紅酒女騎士”
2004年河南長垣國際美食節,作為法國河南商會會長,祝曉琳邀請了法國餐飲界的兩個商會會長壹同參加。10天的時間,祝曉琳帶著法國朋友吃遍河南美食,遊遍中原山水。外國朋友在贊不絕口的同時,唯壹的遺憾,就是“跑遍了鄭州,也沒買到最正宗的法國紅酒”。
不久後的壹件事,又給祝曉琳提了個醒。“那是個在法國生活了很多年的老華僑,回鄉探親的時候,大包小包的行李中,除了5斤咖啡豆和壹臺咖啡機,還有壹箱法國的紅酒。”祝曉琳忽然意識到:與其這樣辛苦來回帶酒,何不在河南開家法國紅酒行,讓家鄉人足不出戶就喝到最正宗、性價比最高的法國紅酒?
從萌生做紅酒生意的念頭,到在河南開出第壹家酒莊,祝曉琳足足準備了6年。
從2003年到2009年,祝曉琳在法國和河南之間兩邊跑,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在法國,她實地考察了各大紅酒莊園,轉遍了十大葡萄酒產區,品嘗了上千種美酒。2006年她開始涉足餐飲旅遊,結識了很多法國酒莊莊主,還經常參加各種法國人舉辦的酒會。2008年,她開始和世界葡萄酒聯盟的羅斯主席接觸,並設計了未來五年在中國開發葡萄酒市場的發展計劃,博得了對方的贊嘆,自此真正融入了法國的精英紅酒圈子。
她的紅酒造詣也在此過程中日漸深厚,從壹個業余酒客逐步晉升為獲得業界首肯的專業品酒師。在圖盧茲舉行的第45屆年會上,她獲得法國楓桐酒業協會和佳雅克酒業協會頒發的兩枚騎士勛章,成為首次加入該組織並獲此榮譽的中國人。
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沈澱,考察走訪,祝曉琳站在整個行業高度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特有的生活閱歷和文化背景,使我壹開始就牢牢樹立品牌意識。我以葡萄酒文化的縱深推廣者、參與者和執行者身份出現,我的載體是法國葡萄酒,要做國際化的品牌。”
“十年磨壹劍”的前期準備讓祝曉琳的紅酒生意壹開始就沖上了“快車道”。2009年8月8日,祝曉琳的“楓桐酒莊”在河南開門迎客。隨後的三年時間內,“楓桐”從零起步,以“壹騎絕塵”的速度在各縣市開出了近十家加盟連鎖店,壹躍而成為中原酒業的壹顆新星。那個曾經逐鹿中原商界的女人又回來了,這壹個圈沒有白轉,在財富和光環之外,她還把人生的熱愛做成了畢生的事業。
作為唯壹獲得過四枚法國騎士勛章的華人,祝曉琳被人們稱為“紅酒女騎士”,對於紅酒行業,她也確實有著幾分匡扶亂世的騎士精神。針對山寨拉菲橫行等酒業亂象,她將弘揚葡萄酒文化作為使命,致力於將“楓桐莊園”打造成葡萄酒行業的“黃埔軍校”。她設想開創中國第壹家“紅酒聊吧”,做葡萄酒文化的引導者和推動者。
她也在不斷探索紅酒文化與商業結合的無限可能性。今年6月底,她將把楓桐總部打造成壹個有法式餐廳、酒吧、紅酒品鑒室、高級雪茄房、綜合會議廳、美容和SPA的綜合會所。這是壹種新的紅酒品鑒模式,用愜意優雅的紅酒文化壹掃中國餐桌上山吃海喝的習氣
人生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