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到鄉下姨家的散文

到鄉下姨家的散文

過年了,我們驅車去看鄉下的老姨。說實在的,我們都是把姨家當成還能回得去的故鄉了。

 姨家住在隱賢鎮時郢村。隱賢是千年古鎮,因唐時著名賢士董邵南在此隱居而得名,韓愈曾為他寫下著名長詩《嗟哉董生行》和千古奇文《送董邵南序》。時郢村位處隱賢鎮東約3公裏,雖沒出過有名的大人物,但卻是旱澇保收、富庶壹方的魚米之鄉。人常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蓋因壹般情況下都是水往東流,然故鄉偏偏“山倒轉,水倒流”,山稱“北山”,水往西流。我的老家在隱賢西北角的淠河灣區,水來成災,水去成灘,小時汛期常常“跑水反”,到姨家壹住就是十天半月,有年竟住兩月之久。

 看見姨家郢子的時候,車子停下靠在路邊,我們踏上壹段蜿蜒的麥田埂。姨家人見車來,早指使小孫子接到田埂中央。我把手中包裹讓給孩子,壹溜小跑,先進了村落。說是村落,也不貼切,姨家與鄰居現在都搬住在圩溝外重蓋的樓房,壹排壹排,煞是現代氣派,只是沒了過去村落的氣象。門口遇姨,拉住我手,滿面歡喜,左看右看,親熱得不行。攜手進屋,見姨夫佝僂著腰,笑容可掬,卻略顯僵硬。姨把我拉到板凳上坐下,又趔趄著去門外接父母。我與姨父拉起家常。姨父說,知道我們要來,天壹亮就起了床,不料壹激動犯了疝氣,十分疼痛,出不得門。我這才註意到,姨父躬著腰,腰間系了根皮帶,皮帶陷進棉襖裏,幾乎看不見。我的`內心湧起壹陣內疚,勸他進裏屋歇息。他卻不肯,強撐著陪我。我壹下子興趣索然,趁著父母與姨相互攙扶著進門,就溜了出來。

 表弟小林與大哥壹樣,長年在外務工,年前才帶家眷回鄉過年。大夥坐到壹起,免不得勾起往事,相互打趣,過去誰的鬼怪故事講得好,誰的大鼓書唱得熱鬧,誰與誰摔跤老輸,誰偷過誰家的白菜,誰在念初中時跟女同學眉來眼去,等等。我也插話,說跟小林趁著春天放育秧水在圩溝缺口釣黑魚,夏天趁著下雨到關溝閘下布網逮鯉魚。那時魚蝦真多,秧田裏水壹幹,窪氹裏壹撈就是壹桶,河水真清,可以看見魚蝦漫遊。我突然想起壹事,說姨家郢子裏有三株樹,壹株橡櫟樹,壹株老棗樹,還有壹株葡萄樹。橡櫟樹長在北面圩溝邊,樹幹粗壯,樹冠裏藏著喜鵲窩,每天“唧唧喳喳”不停,我們拿著彈弓射擊,可因人太小,力太弱,根本射不著。那時的喜鵲不怕人,甚至懶得看我們壹眼,立在枝頭照樣鳴囀;老棗樹生在姨家的房後邊,枝葉茂盛,彎著樹幹,地上凸起嶙峋的根蔓,生出許多小棗樹,每年秋季老樹碩果累累,竹竿夠不著,搖也搖不動,我們就拋磚瓦打棗。有時棗沒打到,自己額頭卻落個包,但並沒人喊痛;葡萄樹就.在溝壩口壹進郢子的圩溝邊,拖著長藤紮成壹綹,掛在幾株臨水而立的老柳樹上。有時暑假結束葡萄還沒紅,我卻要從姨家趕回去上學,就把青葡萄采上幾串,揣進書包裏帶回。課堂上打瞌睡,摸出壹顆扔進嘴巴,酸在嘴裏,美在心裏,贏得同學們幾多艷羨!

 “來時,我朝路邊望了望,這幾株樹好像沒了?”我問。

 小林答:“早沒了。”

 原來,這些年人們外出務工經商,郢子成了“空心-村”,只有幾位老人獨守空巢。後來,外出的人掙了錢回鄉蓋房,嫌郢子裏局促,就在郢外另擇地方。隨著“空巢”老人逐壹離世,活著的也搬人了郢外的新居,老郢子沒了“人氣”,房屋年久失修,漸次倒塌。橡櫟樹的戶主是個鰥寡的“五保”,去世後樹沒了主,被人砍了換了鈔票;棗樹是在郢子無人住後,有人在空地上種莊稼,怕棗樹遮陰,索性砍伐了去;葡萄樹是在柳樹全蛀倒後,藤子趴在了‘溝裏,被淹死了。

 幾株樹的命運始料未及,我的心頭壹陣掏空般難受。趁他們不註意,起身獨自轉到樓後郢子的溝壩口。溝壩已頹坍成壹道土埂,泥濘不堪.勉強可以行人;圩溝嚴重淤積,溝水只有腳踝深,溝底顯現厚厚壹層褐色的樹葉——我就是在這學會遊泳紮猛子的呢!圩溝東拐角水中央那座小島,記憶中長滿翠竹,密不透風,是鳥的“天堂”;現在上面仍有竹子,但枯黃孱弱,稀疏寂寥。欠著腳走進郢子,滿眼殘垣斷壁,破敗衰落。稍平整的地方種上了小麥,麥苗稀稀拉拉,雜草叢生,看得出主人是“有棗沒棗打壹竿子”,管理粗放,任由其自生自滅。其實,不光是郢子裏,就是正兒八經的田地,現在種莊稼不都管種管收不管理嗎?!

 開飯了。姨父到底敵不過疼痛,進屋躺下了,沒有上席。壹桌的美食,卻喚不起童年味蕾的記憶。,席間,父母和大哥給小林當說客,勸姨說,老兩口都年近九旬,壹旦有個大病小災,誰來照應?還是隨孩子壹起到外面生活吧。姨嘆口氣,囁嚅著:“不服老還真不行,看來也只有這樣了”

 我壹旁聽了,默默地想:姨父姨娘隨小林走了,我還到哪去尋這麽壹處心靈的港灣?故鄉於我,看來真將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