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內修男孩24-3競爭不是攀比[邊做邊愛]

內修男孩24-3競爭不是攀比[邊做邊愛]

(根據胡中海老師喜馬拉雅音頻整理)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壹個社會精英,成為壹個領頭者,或者是在社會當中,也需要男孩子將來成為壹個富有責任心賦予擔當的男人,那麽社會和父母的希望有如何才能實現,那就是內修壹個男孩子。內修並不是要讓男孩子過上苦日子,吃不飽穿不暖,而是要讓男孩子形成吃苦耐勞,正直善良,獨立自主,有責任感,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這些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著男孩子的壹生,並且受益終身,成為蘊藏在男孩子內心深處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資本。有句話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要想成就大器,必須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煉,所以要培養壹個優秀的男孩子,就要內修男孩兒,內修才能養出了不起的男孩子。

大家好,這裏是邊做邊愛家有兒女培養優秀男孩子的規律。今天我們壹起來看壹下男孩子的競爭,不是攀比。

? 曾經在網絡上流行,有壹句叫羨慕嫉妒恨。這種羨慕嫉妒恨,它是壹種心理的深層次的解剖,羨慕是第壹心理階段,嫉妒是第二心理階段,恨就是更深層次的心理階段。如果壹個人任由其從淺層的羨慕發展到深層次的恨,那麽他的心理壹定會破壞他的人際關系。如果您聽過我們系列的線上或者線下的前面的課程,我們都知道家庭關系決定著人際關系,那麽它的羨慕嫉妒恨壹定有原因。有壹個在我們參加大學生人生規劃輝煌壹生的創業訓練營裏邊,壹個北京的光華學院的應屆畢業生,他曾經是全院的風雲人物,他不論是學業呀還是實踐能力,都是學生當中的姣姣者,他就參加了我們大學生人生規劃創業就業的訓練營。2017年上半年,他就接到了壹個跨國企業的任命書,年薪過10萬,他的就業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臨畢業的時候,他們班有壹個同學竟然找到壹個比他薪水還高的,名氣更大的跨國企業,這個消息就讓他不舒服,因為那個學生的,成績很是壹般,跟他比那就差遠了。最後他竟然扔掉了自己現在到手的職位,重新找工作,可是讓人遺憾的是他找了半年,沒有找到比那個同學更好的工作。可能是迫於心理壓力精神狀態不好,他在課程當中,會後他就找到我,然後我們給他進行了大約半年多的專業的指導,才讓這個孩子走出來。其實這個學生從最初的心裏不平衡,到辭掉自己手中的工作,非得要和班上的同學相比較,最終他不僅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還讓心理壓力打敗了自己。其實像他這樣的心理典型的就是羨慕嫉妒恨背後的攀比,他已經不再是競爭,競爭指的是雙方在同壹平面上,又互相發揮自己的長處,而獲取到自己應有的東西,社會報酬,聲望和財富。但是攀比那就可能是不切合實際的,它就變成了壹種心理問題。競爭是壹個社會概念,攀比是壹個心理現象,對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男大學生來說,攀比現象無處不在,比富啊,還比工作,比女朋友啊,等等。據調查研究發現大壹的新生比數碼產品,遊戲裝備,然後比誰參加的社團規模大,誰所在的學生會部門最熱,大壹大二的學生就比女友誰的多,誰的漂亮,大三就看誰錢多了,學生們比的單位實踐的經歷呀,最後多比大事了,看誰的門子關誰的路子廣。我曾經聽過壹個最離譜的羨慕嫉妒恨,人民大學新聞系的壹個男大學生,被新華社總編室錄取,同班的壹個同學出於嫉妒到處造謠,說他是因為家裏有靠山才找到這個好工作的。最後這個造謠就傳到了男同學的耳朵裏頭,兩個人還在教室裏頭開始大打出手。其實男孩子的競爭不是攀比,那麽攀比心理又從哪裏來了?中學生的圈子裏頭壹般都會流傳這樣的壹句話叫,腳穿阿迪身穿耐克和李寧,據了解壹雙貨真價實的新款阿迪運動鞋,價格都在800到1000元,學生們之間的攀比風他就彌漫在校園,學校為了杜絕這樣的攀比現象,有的還頒布了實行上學期間穿校服的規定,但是學生間的這種吃的美食,穿的名牌兒,玩兒的高檔的這種非競爭的攀比,還是沒有杜絕,這主要來自我們要家庭當中對孩子影象,有壹個中學生說學校要求穿校服,所以我們能換的也只有腳上的這雙鞋了,壹雙高檔的名牌鞋才能彰顯我的個性,我們班上的同學對名牌兒都情有獨鐘,誰要是穿上名牌兒鞋或者是誰穿上了更新款的名牌兒鞋,那肯定成為班上議論的焦點。在班上壹***40多個同學,幾乎人人壹雙耐克,阿迪之類的名牌鞋,有的甚至有四五雙,如果誰不穿或者沒有名牌鞋,會被其他同學嘲笑的,也太沒面子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人際關系來自於家庭關系,那麽壹個競爭負面以攀比競爭的心裏,有壹個是來自於家庭,壹個呢,是由於家庭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內在的自卑,現在的青少年對名牌兒特別的青睞,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花大價錢買名牌衣服,名牌鞋,在他們中間攀比,這樣的占到了大多數,每壹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非競爭式的攀比,比如說物質的家庭條件的,外表長相的,各種榮譽的,其實孩子的攀比心理大多源自父母,有些父母自身就很要強,怕孩子太寒酸,怕受到別的孩子的欺負,當孩子說誰誰誰有什麽東西的時候,父母便迫不及待地為他們添置,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就導致了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家境不好的青少年,往往呢又表現出不自信,他們很容易因為周圍環境而產生自卑,他們希望在這種攀比當中獲得自信,攀比是孩子自卑的壹種表現,孩子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自信心,就用攀比這樣壹種外來的力量來烘托衡量對方,只有當自己比別的人在物質的外在的比別人好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到地位,可是這種攀比心理只能暫時的緩解自卑,當別人的物質比自己好的時候,又重新陷入到自卑當中,於是這種攀比又能繼續下去,這種惡性循環的攀比對孩子壹點兒益處都沒有。就像我們來這裏咨詢的壹位媽媽,小小年紀。就比媽比保姆比汽車,比姑媽,他把當自己姑媽因為有汽車,他就叫她叫媽。這個小朋友呢叫小剛,剛上小學壹年級,住在北京的壹個社區。他的爸爸是壹名中學老師,他的媽媽是壹個小公司的會計。小剛的同學都比他的家庭環境好,他們不僅穿名牌衣服名牌兒鞋,而且在放學以後,他們還能坐上父母的汽車回家,時間久了,這個小剛心裏就有了微妙的變化,直到老師打電話給小剛的媽媽,她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根據小剛的媽媽到我們這裏來說,她每次送小剛送到學校門口外面的拐角處,因為小剛不讓他再送,他的樣子就好像是怕同學和老師看見他。曉剛有壹個姑姑是做建材生意的,有壹輛紅色的豐田車,每次姑姑來小剛都會粘著她,又是洗蘋果又是剝香蕉,還把自己的滿分卷子給姑姑看,媽媽看得出小剛是討好姑姑。兒子的這些做法,媽媽並沒有感覺到什麽不妥,她感覺到小孩子嘛,不會有太多的想法。其實後來才發現,小剛希望姑姑能夠開汽車送他上學,姑姑就答應了。可是沒有想到小剛竟然在同學面前說姑姑是他媽媽,而他媽媽只是他家的保姆。現在她才終於明白為什麽小剛不讓她送他去學校, 她說兒子才上小學壹年級心態就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如果老師不及時告訴難以想象這就是我的兒子。所以她就帶著兒子啊,來到新巔峰找到胡老師說:胡老師,我希望能夠參加讓孩子參加,小學生締造未來領袖精英訓練營。然後媽媽又參加了帶幸福回家的家長課程,系統的學習包括線上的課程。因為隔得遠,他媽媽天天都在寫日誌。各位聽眾,小剛看到同班同學又有名牌,又有名車接送,而自己卻只有壹個看上去像保姆的媽媽,正是因為他的攀比心理讓他產生了自卑,於是他就想接著姑姑的名詞來到處炫耀,提高壹下自己的自信。雖然攀比的心裏人人都有,但是亂認親到處炫耀就太過了。壹個小學壹年級的學生就看不起父母,看不起家長,他長大以後那還得了哇。

根據調查購買名牌兒生活用品的學生當中,初中生在44%高中生占到52%,而小學生和大學生僅占到4%。這種非正當的競爭攀比現象,很多家長也是苦不堪言。來新巔峰解決類似問題的王女士說兒子是壹名高壹的學生,不知道是我們的嬌慣還是周圍環境的影響,兒子對於消費近乎奢侈,他穿的衣服鞋都沒有低於500元的,有壹次他要買進口的運動鞋,壹件兒就是900多塊錢沒有折扣。這個孩子,還有五部手機都是蘋果的最高端的,當時最高端的,然後呢,還有防水系列的,所用全部是最高檔的。那麽究其原因是什麽?我們看看他的媽媽也是這樣,把壹輛車換了,再換壹輛新的再換壹輛大品牌車。所以這個孩子,吃飯就要求吃的都是非常精致的錦衣玉食啊,然後那家裏邊所有的東西都配置,那都是最高端的配置。這個孩子,壹***初二到初三就兩年沒有學習,壹直我們重新帶著。所以在這裏就想告訴各位,如果壹個人只註重外在,那麽他在壹段時間之內他的精神世界很難調整上去。還有壹位來我們這裏參加課程的張先生,他說12歲的兒子在期末考試前就對我說,爸爸如果這次期末考試我成績提高了,能不能給我帶點兒什麽獎勵呀?為了鼓勵兒子的學習,這個爸爸就說只要妳的成績提高,獎勵什麽都可以。兒子就說那獎勵壹雙名牌運動鞋吧。他已經有很多雙名牌運動鞋了,所以我就想讓他換個方式,可是兒子說什麽也不肯。最後,爸爸就答應了他這個條件,無奈之下只好和他約定,只要成績提高就可以給他買到。後來兒子跟他說,同學們穿的全是耐克,阿迪的衣服鞋,在學校裏頭我們只能穿校服,壹點兒也凸顯不出個人個性,還好我們能換不同的鞋子,這樣才能夠彰顯我的個性,而且這些名牌兒鞋多數都是由球星代言的。這個家長爸爸就問我:胡老師,妳說我該怎麽辦?其實來這裏有這樣的問題的家長交流的有很多,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因此能很多家長都是勒緊褲腰帶,壹次又次地滿足兒子提出的物質要求。他們希望向錢看,把金錢豪車豪宅名車作為衡量成功是否的標準。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不成熟,判斷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價值取向,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

那麽不良的競爭會導致什麽樣嚴重的後果呢?如果中小學生對於物質攀比心理滋生下去,不僅會助長自己的虛榮心,而且還會讓自己的自我價值物質化,給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同時使自己的心靈成長受阻。攀比不良的競爭會讓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甚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感知世界。攀比會讓壹些學習處於優劣,攀比呢也會讓自己處在處處不如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在無法勝出的情況下形成自卑和焦慮心理。

心裏學家說,每壹個人都不會擁有自己想要的全部東西,也不會擁有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盲目的攀比,不正當的競爭,總會讓自己去看到別人所擁有的,而忘記自己所擁有的。盲目攀比只會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最後迷失自己,慢慢的孩子的煩惱隨著欲望的增多而層出不窮,幸福感就會蕩然無存。如果孩子的攀比不正當競爭習慣無法被矯正,就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離家出走早戀沈迷網絡,也可能有不擇手段不顧法律道德的約束,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說父母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壹個好榜樣,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正確競爭,避免盲目攀比的心理,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

各位親愛的好夥伴們。今天課程聲音采集新巔峰教育,播講胡中海。下壹講,培養優秀男孩兒的規律--如何讓男孩子從蛋殼中飛出。

我曾經是壹個男孩子的媽媽,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今天聽了胡老師的課程,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攀比這不是以前我經常都在做的事情嗎。比人家的老公多優秀顧家疼媳婦兒愛孩子會掙錢,看看自己找的這是個什麽玩意,天天喝酒不著家,啥啥都不著。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鋼琴十級,學習前幾,還聽話懂事有禮貌,有聚會帶出去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看看我家的娃,天天就知道玩手機不愛吃飯,脾氣比我還大。可能他們倆也在想,別人的老婆媽媽都那麽溫柔體貼,做飯好吃又美味,我家的就是母老虎,還沒法溝通吧。攀比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裏,這是為什麽呢?像胡老師說的,我們需要的是良性的競爭心裏,而不是培養孩子的攀比心裏。老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我們壹味的和別人去攀比,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輩子都得活在羨慕嫉妒甚至是恨裏。所以要學會競爭,以自身來帶動孩子的學習技能,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包括我們生活當中的所有事情,充實自己,超越自己,努力的做著更加優秀的自己,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