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蒜香味美,口味濃厚
主料:豬肘子(1500克)。
配料:香葉、八角、桂皮、白扣、草果(各3克)、整幹椒100克、老姜50克、花椒20克、豆豉30克、幹椒粉30克、香蔥10克。
調料:鹽15克、味精10克、白糖3克、香油5克。
制作:
1、豬肘洗凈,下入配料煨至八成熟。
2、炒鍋放油燒至八成熱,豬肘下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再放入原汁中煨2分鐘。
3、將豬肘撈出,上籠蒸爛,調正味,即可。
傣家撒撇
傳統傣族撒撇以苦腸水制成,苦澀味過重,如今昆明納禾春餐廳改用新鮮刺五加調拌原料,清鮮、微苦,且有鎮痛、抗疲勞的功效,更適合城市人的口味。此外,這道涼拌菜的原料制作也比較特別:牛肝腌制後不飛水、不鹵制,而是放在炭火上烤熟的!加上炸過的豬頸肉、汆熟的毛肚,口感豐富,集焦糊、酥脆、香韌於壹盤,非常好吃。
知識點:撒撇
撒撇是傣族人特有的壹種蘸料,按照原料的不同,可分為牛撒撇、豬撒撇、魚撒撇,其傳統制作方法較為繁瑣:選用牛苦腸洗凈,加清水熬煮、過濾,制成“苦水”,再將肉類原料剁碎、汆熟,加苦水、韭菜、茴香、香柳、鹽、辣椒、味精調勻即成。上桌後用於蘸食米線、熟肉片、熟肚絲等,瞬間酸、辣、苦、涼、甘多種滋味交織壹起,吃上幾次便會上癮,與川菜中的“怪味”有幾分相似。
原料的初加工:
1、烤牛肝:新鮮牛肝沖去血水,改刀成厚片,加鹽、雞粉、蔥姜水抓勻腌制2小時,取出放入烤網,擺在炭火上,小火烤10分鐘,期間需不斷翻面,待用竹簽紮肉無血水滲出,再烤5分鐘至其完全成熟,此時牛肝表面焦黑,取出刮掉糊斑,其腥氣也被壹同帶走,再將其改刀成大丁備用。
2、炸豬頸肉:豬頸肉洗凈改刀成厚1厘米的大片,加鹽、雞粉、蔥姜水抓勻腌制2小時,取出在表面薄薄地拍壹層粉,下入五成熱油炸至表面微黃,撈出瀝油備用。
3、沖毛肚:新鮮毛肚洗凈粘液,刮去粗膜,放在細流水下沖1小時,改刀成條。
走菜流程:
1、豬頸肉1片(約50克)入八成熱油炸至表面金黃,撈出瀝油,改刀成與牛肝等大的丁;毛肚150克入沸水汆燙8秒,撈出瀝幹過涼。
2、刺五加80克、荊芥、香柳各30克洗凈切成小段,納入盆中。
3、盆中放毛肚、炸豬頸肉,加烤牛肝50克,調入小米辣圈25克、生抽7克、鹽4克、雞粉、味精各3克拌勻裝盤。
椒魚頭鮮豉油腰花
主料:豬腰3個約400克;
輔料:牛心卷心菜300克、幹辣椒3克、鮮花椒5克、檸檬70克;
調料:剁椒魚頭鮮豉油35克、白糖2克、蔥姜油36克;
制作方法:
1、豬腰洗凈改成梳子花刀,用蔥姜花椒水泡制備用;
2、鍋中加入水燒開後加入豬腰焯水稍微過涼備用(不能過的太涼);
3、卷心菜選用第二、三層 撕成片狀,沸水過涼冰鎮備用;
4、將卷心菜墊底,加入豬腰,碼上幹辣椒絲鮮花椒,澆油;
5、將剁椒魚頭鮮豉油加入白糖,加入檸檬汁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