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壹大早,七十二歲的張大伯就上山采烏飯葉了。
這不又到了吃烏飯的好時節,前幾天,在城裏工作的兒子女兒紛紛打電話回來,這個禮拜天要帶朋友來玩,叫他們兩老做些烏飯招待朋友,城裏人都稀罕這種純天然食品。
其實,現在的烏飯葉已經不像以前好找了,因為烏飯樹開花後長出的果實就是野生藍莓,所以,現在這些小小的烏飯樹,都被壹些搞苗木的種植戶,連根挖去嫁接成藍莓了。
張大伯瘸著腳沿著山路找,他的膝蓋已經是好多年的陳傷了,醫生吩咐少走路,盡量不要爬山。可是,這是兒女們和孫子外孫女要吃,腿再痛也要去采壹些回來。
走了十幾裏山路,爬了好多道坡,總算讓張老伯找到了壹片烏飯葉,他連枝條帶葉地砍了兩捆,壹瘸壹拐的挑了回來。
吃完中飯夫妻倆又把所有的烏飯葉摘下來,放石臼裏搗爛,然後泡入大桶裏。做完這些已是晚飯時間,兩人隨便燒了點泡飯就著鹹菜吃完了事。
晚飯後,勞累了壹天的兩老躺在床上看電視,看著壹直用手揉著膝蓋的大伯,大媽心疼地說:
“以後這種上山的活還是少去,妳的膝蓋醫生都已經吩咐妳不要爬山了。”
“唉,不是孩子們要吃嗎?主要現在太少了,今天跑了好多地方才找到。”大伯接著說,“妳也少做點,腰間盤突出這麽嚴重,還常常給孩子們做這做那的。”
“他們不是喜歡吃嗎?都是自己的孩子,我不做誰做。”
“問題是他們不止是自己吃,還常常帶壹幫人回來拿,什麽粽子了,清明馃了,每次都做那麽多,三天兩頭還要帶人回家吃飯。他們壹年到頭做人情,累的都是我們倆。”
“唉,做父母的不就是為兒女嗎?我們倆孩子也算爭氣的,壹個中專生,壹個大學生,當時誰不羨慕咱家孩子有出息啊!”
說話間,兒子小明打來電話,
“媽,後天烏飯多做點,我的同事來得多,叫他們帶壹些回去,中飯妳也準備壹下。”
“好的好的,”大媽連聲應著,“明天先泡上十斤糯米吧?”
“妳看著辦吧。”大伯迷糊中應著,已經打上呼嚕了。大媽憐惜地看了看熟睡的老公,笑了笑:看把妳累的。
第二天早上夫妻倆把泡著的烏飯葉,全部撈出。正準備把烏飯葉的汁過濾下,大媽覺得這腰又直不起來了,她對大伯說:“老頭子,把我那腰帶拿來紮上。”
“不行的話,先歇歇?”大伯邊把腰帶給大媽綁上邊說。
“怎麽歇,孩子們明天要回來拿的,老毛病了,沒事。”大媽說著,準備去洗糯米。
此時,女兒又打來電話:
“媽,烏飯多做點,我要送人,單位裏的領導早就記掛妳的烏飯了,我還有幾個閨蜜要送,還有下個禮拜我要到省城出差,給妳外孫女帶壹些。”
“哦,好的好的。”張大媽又連聲答應著。
“再泡十斤糯米吧,這點汁水也差不多剛好夠用。”接完電話,大媽對大伯說。
夫妻倆洗了二十斤糯米,用剛剛過濾好的汁水泡上,大媽看看墻上的鬧鐘說:
“現在泡掉到明天早上九點剛好二十四小時,這烏飯米呀壹定要泡足時間,烏飯才夠烏,夠味。”
“沒那麽標準的,稍微泡短壹點,也就不黑壹點哇。”大伯接過話,“妳也喜歡吃烏飯,明天給自己多留點,這烏飯葉這麽難找,下次不來做了。”
“這麽多米泡掉,總會有的。”大媽笑笑。
第三天,兒子媳婦壹大早就帶著壹大幫朋友來了,他們和兩老打了聲招呼,放下點從城裏帶來到海鮮,就咋咋呼呼地爬山去了。
吃完早飯,大伯到菜地裏拔了些新鮮的蔬菜,大媽到市場買了些肉和豆制品。兩位老人就忙開了。待大媽洗好,切好,壹切準備妥當。大伯也生好了煤爐,把泡好的烏飯米也瀝幹水了。
看著大媽硬挺著腰忙前忙後,大伯關切地問壹句:“腰沒事嗎?”
“沒事,忙完今天就好了。”大媽勉強地笑了笑,接著又忙開了。
她把籠屜鋪上粽葉,放在已燒開的鍋上,然後壹層層把烏飯米鋪上,邊蒸邊鋪。這用粽葉當蒸布蒸出來的烏飯可特別香,而且松軟不粘牙。
“呀,聞到香味了。”
“哎,真香,流口水了。”小明和朋友們爬山回來了,壹個個七嘴八舌地嚷嚷上了。
“馬上就好吃了啊,妳們先洗手。”大媽笑盈盈地對大家說。
她拿來五六個長方型的不銹鋼盤子,洗凈擦幹水。看看籠屜裏的烏飯已蒸熟,就端下籠屜,把蒸好的烏飯鋪在壹個個不銹鋼盤子上,鋪勻壓實。她壹邊幹活壹邊喊:
“老頭子,把紅糖拿過來。”
“哎,來了。”大伯壹邊應著壹邊拿來滿滿的壹罐紅砂糖,“這烏飯呀,就這樣吃有點清苦,配上紅糖最好吃。”
小明夫婦趕忙招呼朋友們:
“快來,吃烏飯了。”壹邊把籠屜裏剩著的烏飯夾上紅糖,捏成壹個個飯團,壹壹遞給朋友們。
“好吃,好吃,大媽,妳做的烏飯又松又軟,特別好吃。”
“是呀,我們外邊買的好多都軟糊糊的,沒妳的香。”
“用高壓鍋或電飯煲煮的烏飯,沒有蒸的香。”大媽說著壹邊收拾好鍋臺,壹邊開始燒菜。
坐在鍋臺後面燒火的大伯也附合著:
“那味道和這個不能比,糯米已經泡了二十四小時了,再放電飯煲裏面燒,那樣的烏飯容易稀溏了,糊口。”
“這烏飯呀,不僅好吃,還具有止瀉除濕,強筋益氣等功效,據說還有減肥的作用呢,而且放上十天半月不會餿。”小明的老婆麗英滔滔不絕地當起了專家,“而且烏飯放涼後更好吃,清涼可口,特別清香。”
“嗯,大媽大伯,就妳家做的好吃,粽子也是,清明馃也是,還有夏天的涼粉。”
“大媽家的自己做的黴豆腐也很好吃。”小明的朋友們,壹個個如數家珍。
“是的,樣樣都好吃,我媽我爸不會賺大錢,就是做吃的在行,妳們要吃什麽盡管開口。”
說話間,大伯大媽已經燒好了飯菜,招呼大家吃飯了。小明和朋友們吃著飯,喝著酒。這邊大媽和大伯又拿出壹只只餐盒,把烏飯切成壹塊塊,裝入餐盒裏。
“我回來拿烏飯了,媽,還有飯嗎?”女兒小芬和女婿回來了。
“有,妳們先吃飯,我正在裝烏飯呢。”大媽答應著。
這時,吃好飯的麗英走過來,壹邊把裝好的烏飯壹盒盒裝入塑料袋,壹邊盤算著要多少。
還在吃飯的小芬趕忙跑過來:
“給我留壹些,我已經答應了我們單位裏的幾個領導了,還有我要去看望女兒,要給他同學帶壹些嘗嘗。”
“裝好的這些我全要了,還不夠壹點,算了,我們自己少吃點吧,媽,妳再切兩盒給妳孫子吃,剩下的給小芬吧。”麗英裝了壹大半還說不夠。
“妳已經拿那麽多了,還要裝?我這些根本不夠。”小芬說著,拿過了大媽正準備切的那盤烏飯,生怕麗英搶了去。
“妳叫媽下次再做點,我今天都已經答應人家了。”麗英也不示弱,伸手過來拿這盤子。
“我也已經答應單位領導了,妳也可以叫爸媽下次再做點的,壹年到頭總妳拿得多呀。”小芬開始拉長了臉。
“妳這是什麽話,妳是女兒,妳還會比我拿得少?”麗英壹聽這話,更加不讓步了,伸手抓住小芬手中的盤子就搶。
“哐當”壹聲,壹盤烏飯應聲落地。
所有的人都瞪著眼睛朝廚房裏看。
“哎呀,吵什麽呀。”大媽趕緊拿了個洗米籃把掉在地上的烏飯往裏撿。
“哼,碰到妳這種人都倒黴……”麗英還沒有要停嘴的節奏。
“夠了,妳們吵夠了沒有?”張大伯滿臉怒氣,“為了讓妳們回來拿烏飯,我們老倆口壹個瘸著腿,壹個弓著背,忙活了三天。妳們吃飽了,喝足了,還要在這裏爭多爭少,我們倆個到現在別說烏飯,連菜湯菜水都沒進過壹口。”
“別說了,有外人呢。”大媽趕緊攔著。
“有外人也要說,”大伯這回是真生氣了,“妳媽的腰上綁著腰帶,咬著牙在幹活。妳們就知道打個電話要這樣,要那樣,有想到幫忙做壹下不?每次吃完拿好拍拍屁股走人。”
“別說了。”大媽又攔著。
“我們不是有錢拿回來嗎?有這些錢什麽都買來的了——”麗英第壹次看到公公發火,又是在朋友面前,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嗬,壹年幾千塊錢,夠妳們吃幾頓,還好意思說。”小芬連忙懟過去。
“妳自己還不壹樣——”麗英也毫不示弱。
“啪”只見小明揮起手打了麗英壹巴掌,“妳有完沒完了。”
“妳居然打我,我和妳沒完。”麗英“哇”的壹聲哭了起來,朋友們趕緊拉的拉,勸的勸。
“妳們都給我滾……”大伯對著小明和小芬大吼壹聲。
大家都圍過來勸大伯消消氣。這麽壹鬧,整個氣氛壹下子到了冰點。在大媽的張羅下,小明和小芬各自帶上包裝好的烏飯,悻悻然地回城了。
孩子們走後,大媽壹邊把掉在地上過的烏飯,用自來水沖洗幹凈,然後放回籠屜返蒸,壹邊責備大伯不該發火。
“唉,父母養兒路樣長,兒養父母扁擔長哪!”說完這句話,從不流淚的張大伯,眼角泛起了淚光。
“唉,這烏飯,傷人哪——”大媽重重地嘆了口氣。
都說在父母面前,我們永遠是個孩子。但是當我們任性地,無節制地消耗父母的身體資源時,妳是否想過:父母老矣,尚能飯否!!!
清湯鍋十苦十美食
美食x旅行|風裏雨裏,我在海底撈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