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這是什麽花,能吃嗎

這是什麽花,能吃嗎

山雞椒又名木香子、木姜子、山蒼子、青皮樹、山蒼樹、過山香、山胡椒、野胡椒、大築子皮、澄茄子、沙海藤。分布在中國除高海拔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以南部地區為常見,東南亞及南亞各國也產。生於向陽丘陵和山地的灌木叢或樹林中,適合生於海拔100—2900米,對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較強,但在土壤酸度為5—6度的地區生長較為旺盛。根、葉及果實等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文學名

山雞椒

拉丁學名

Litsea cubeba(Lour)Pers.

別稱

山蒼樹、山蒼子、山姜子、木姜子

二名法

Litsea cubeba

植物界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8-10米。樹皮幼時黃綠色,老時灰褐色,無毛。

葉互生,紙質,有香氣,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1厘米,寬1.4-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蒼白色。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10條,纖細,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葉柄長6-20毫米,纖細,無毛。

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總梗細長,長6-10毫米;苞片邊緣有睫毛;每壹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寬卵形;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3輪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1]

果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

花期2-3月,果期7-8月。

地理分布

產於廣東漢密哈頓、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1]東南亞各國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喜濕潤氣候。喜光,生於向陽的山地、灌叢、疏林或林中路旁、水邊,海拔500-3200米。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生長發育不良。適生於上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黃壤以及山地棕壤,在低窪積水處則不宜栽種。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山雞椒的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家具和建築等用。花、葉和果皮主要提制檸檬醛的原料,供醫藥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核仁含油率61.8%,油供工業上用。把山雞椒進行加工,生產出了山雞椒油香料可以形成商品銷售。

藥用價值

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果實入藥,上海、四川、昆明等地中藥業稱之為“畢澄茄”(壹般生藥學上所記載的“畢澄茄”是屬胡椒科的植物,學名為Piper cubeba Linn.)。應用“畢澄茄”治療血吸蟲病,效果良好。江西興國群眾反映,山雞椒與油茶樹混植,可防治油茶樹的煤黑病(煙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