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21施政報告時透露,將在香港北部建設壹個面積約300平方公裏、宜居宜商宜遊的都會區。
施政報告指出,這個300平方公裏的都市圈,覆蓋深港口岸經濟帶自西向東和更深腹地,將享受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城市景觀,而支持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多利亞港都會區也將擴展至包括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明日大島願景”。這兩個位於香港北部和南部的都市圈將提供大量土地,改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促進香港未來的發展。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規劃兩個都市圈。壹個是成熟的維多利亞港都市圈,它已經成為香港的金融中心。另壹個是新建成的北方都市圈,定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行政中心。這意味著香港和深圳將全方位融合,大力發展科技產業,解決市民的住房和就業問題,加快經濟社會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維多利亞港。新華社發。
深圳大學經濟學教授鐘健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香港北部都市圈的規劃建設,標誌著香港特區政府走上重塑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道路;它將為香港工業和城市的進壹步發展增加大量土地空間;將增強香港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有助於香港發揮毗鄰深圳的優勢,加快發展。
正視香港的房屋問題
超高的房價壹直是香港市民的痛點。林鄭月娥引述《香港2030》報告的最新估計,香港在2019至2048年期間的土地短缺約為3000公頃。“要更徹底地解決香港人的‘住房’問題,我們需要的不是壹時的短期‘招數’,而是堅持不懈地供應土地的決心,以及不因短期經濟波動或樓價而動搖政策的勇氣。”林鄭月娥說。
北部都市圈的建設也將直接增加香港的住房和土地供應。據悉,香港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面積約300平方公裏。
根據施政報告,目前北部都會區多個發展中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可開辟約600公頃土地作住宅及工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約654.38+06.5萬至654.38+08.6萬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市圈開發完成後,住宅總套數將達到90.5萬至92.6萬套,將容納約250萬人,並提供65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包括654.38+0.5萬個與創意產業相關的就業崗位。
土地供應方面,施政報告指出,特區政府將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推動新界新發展區、東湧東填海工程及交椅洲人工島等多個項目。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在新界收回90公頃土地,預計未來數年將收回700公頃土地。
林鄭月娥表示,通過推動各種新的發展區和填海項目,以及推動北部大都會區,他有信心在中長期內找到失蹤的土地。特區政府還將通過進壹步研究“綠化帶”、推進“土地共享試點計劃”和延長生活化學建築措施等方式加快土地供應。
鐘健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收入差距大、房價高企等民生問題突出是香港的短板之壹。在超高的房價下,大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北方都市圈建設的目標是加快有效解決香港問題和短板,鞏固自身優勢。
深港“兩城三圈”深度融合
在這份施政報告中,確立了深港“兩城三圈”的空間概念。林鄭月娥表示,在國家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和深圳密切互動。自西向東,建設了7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礎設施,使兩地跨越後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相互連接,形成了“兩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自西向東分別為深圳灣品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銀洲塘生態遊憩旅遊圈。“兩城三圈”涵蓋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深圳最成熟的城市核心區,以及城市建設資源快速集聚、仍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香港北部都市圈。
林鄭月娥強調,“兩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於港深兩地政府共同推動兩地在經濟、基礎設施、科創、民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緊密合作,發揮強強聯手的優勢,產生壹加壹大於二的效益。
同時,深港兩地交通網絡的完善也將進壹步促進“兩城三圈”的合作共贏。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將探討將東鐵線延伸至深圳羅湖,並在深圳設立“壹地兩檢”口岸,以及在羅湖站和上水站之間增設壹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火車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和上水北的發展潛力。
在跨境陸路運輸方面,林鄭月娥提到,粵港兩地政府正全力推動“大橋北上車輛不設配額”的計劃。在疫情得到控制並逐步實施免檢疫“通關”後,來自香港的符合條件的私家車可經大橋往來粵港兩地,無需提前獲得常規配額。粵港兩地政府同意該計劃日後可擴展至另壹個陸路口岸。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丁松表示,推進北方都市圈建設最直觀的現象之壹是與深圳無縫對接,深圳與北方壹江之隔。深圳和香港這兩座在歷史上曾是壹家人的兄弟城市,必將通過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發展和香港北部都市圈的建設,實現全方位、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真正推動深港同城化、同城化。
“對深圳來說,香港的科技教育資源是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最便利的條件。”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麗蓮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北部都市圈的規劃建設將顯著改善兩地的發展環境,不僅將發揮1 1大於2的作用,還將在制度集成和政策集成方面發揮探路作用。後者的影響將是世界性的,並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