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有“天下第壹美味之稱”。外國人又有“到北京,兩件事,遊長城,吃烤鴨”之說,可見其知名度了。吃烤鴨的最佳去處當是北京前門外、和平門、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鴨店”。這家店創建於130年前,如果從烤鴨的鼻祖楊仁全經營鴨子算起,那又要上推30年。 全聚德烤鴨的制作方法是掛爐烤制。首先要用獨家擁有的佐料塗於生鴨之上,然後是掌握火候,火欠則生,火過則黑;烤好的鴨子要色呈棗紅,鮮艷油亮,皮脆肉嫩,這樣才是上品。 烤完的鴨子被訓練有素的刀切手切成薄薄的片狀,每壹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後擺在桌面之上,旁邊是面餅、大蔥、面醬等簡單而味美的配料。將醬塗於餅上,再放上鴨片和大蔥,用手卷成筒狀,便可食用。吃烤鴨不多用筷子,用手的時候反而較多。 北京城中善制烤鴨的另壹個大店,是位於崇文門外的便宜坊。便宜坊開業於1855年,比全聚德還早9年。 全聚德以掛爐烤鴨聞名,便宜坊以燜爐烤鴨著稱。掛爐與燜爐的區別在於,掛爐使用明火,燃料為果木,以棗木為佳;燜爐使用暗火,燃料是秫稭、板條等軟質材料。盡管兩者的風味大異其趣,但都在壹個“烤”字上下功夫, 因此都被叫做北京烤鴨。
滿漢全席
時光夏日的北海公園晚風輕拂,斜陽普照。35位中外旅遊者身著帝、後、妃和朝臣的服裝,依次進入仿膳飯莊。他們是這家禦膳館成立70年來的第五批品嘗滿漢全席的客人,廳堂古色古香,餐具是寫有“萬壽無疆”字樣的細瓷,服務員身著清宮服飾。雍容華貴、重禮儀、講排場的皇家氣氛在身邊繚繞。 擺上桌面的菜肴***有130道,客人們分三個晚宴和壹個午宴才最後吃完。滿漢全席最多時的菜肴達到了134道熱菜和48個冷葷,分六次才吃完這壹舉世無雙的盛宴。 滿漢全席取材之廣泛可謂登峰造極,具體包括“山八珍”、“陸八珍”、“海八珍”三種。“山八珍”是熊掌、猴頭、罕達堪、飛龍、虎腎、麋鹿、人參、蕨菜等;“陸八珍”為吃什蟆、駝峰、口蘑、玉皇蘑、鳳抓蘑、玉米珍、沙豐雞、松雞;“海八珍”即鯊魚翅、刺參、鮮貝、紫鮑、烏魚蛋、鰵肚、魚皮等。從材料上看,不僅廣泛,而且珍貴,其中許多今天已成為保護動物,永遠也吃不到了。滿漢全席無疑是中國烹飪技術發展的壹大高峰,同時,在壹種食品中凝結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在世界上也恐怕是獨壹無二的了。當然,除了滿漢全席之外,仿膳也有的宮廷菜肴。
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說:“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統計顯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廣義上的胡同)超過6000條(個),直接稱為胡同的超過1300條。把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連起來,那又是壹條萬裏長城了。 在眾多的胡同中,誰是輩份最長的老太爺呢?從宣武門向西,穿喧鬧的國華商場,妳會看到壹條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廟街。三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遼代,當時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幾經變遷,街巷易位也是數度滄海,而它卻始終是壹條胡同,歷經榮哀,漸趨平淡。 北京的胡同寬窄不壹,寬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中間最窄處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繞路而行,因為不論正行還是側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裏,動彈不得。胡同多是直來直去,但也有彎曲迂徊的。北新橋附近有個九道灣胡同(現已分為五巷),拐了二十多個彎,走在裏面忽左轉忽右拐,能從那裏面繞出來,妳在北京胡同裏就不會迷路了。 胡同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是老北京人生活歷史的象征。今天占據著市中心的主要面積,居住著市區內的三分之壹的人口,胡同內的居民們仍保留著許多舊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北京已在傳統民居保存完好,民風民情古樸豐富的什剎海地區開辟了胡同遊覽專線,旅遊者可以坐著舊式三輪車遊覽胡同,並且到普通百姓家作客。
北京的景泰藍
夏日的北海公園晚風輕拂,斜陽普照。35位中外旅遊者身著帝、後、妃和朝臣的服裝,依次進入仿膳飯莊。他們是這家禦膳館成立70年來的第五批品嘗滿漢全席的客人,廳堂古色古香,餐具是寫有“萬壽無疆”字樣的細瓷,服務員身著清宮服飾。雍容華貴、重禮儀、講排場的皇家氣氛在身邊繚繞。 擺上桌面的菜肴***有130道,客人們分三個晚宴和壹個午宴才最後吃完。滿漢全席最多時的菜肴達到了134道熱菜和48個冷葷,分六次才吃完這壹舉世無雙的盛宴。 滿漢全席取材之廣泛可謂登峰造極,具體包括“山八珍”、“陸八珍”、“海八珍”三種。“山八珍”是熊掌、猴頭、罕達堪、飛龍、虎腎、麋鹿、人參、蕨菜等;“陸八珍”為吃什蟆、駝峰、口蘑、玉皇蘑、鳳抓蘑、玉米珍、沙豐雞、松雞;“海八珍”即鯊魚翅、刺參、鮮貝、紫鮑、烏魚蛋、鰵肚、魚皮等。從材料上看,不僅廣泛,而且珍貴,其中許多今天已成為保護動物,永遠也吃不到了。滿漢全席無疑是中國烹飪技術發展的壹大高峰,同時,在壹種食品中凝結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在世界上也恐怕是獨壹無二的了。當然,除了滿漢全席之外,仿膳也有的宮廷菜肴。
東方“歌劇”---京劇
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頭還
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
車喜班、春公班用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
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壹種以徽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
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
劇。 在200年的發展歷史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
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於成為壹種成熟的藝術。
將京劇稱作“北京歌劇”是因為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等於壹體的特殊戲劇形
式,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同時,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們都獲得了經典性地位。
臉譜---象征性格和命運
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征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壹大特點,也是理解劇情
的關鍵。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者;黑臉為中性,代表猛勇者;藍臉和綠臉者也為中性,代表
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者;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
除顏色之外,臉譜的勾畫形式也具有類似的有象征意義。例如象征兇毒的粉臉,有滿臉都有白的粉臉,
有只塗鼻梁眼窩的粉臉,面積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標誌著陰險狡詐的程度不同。壹般說來,面積越大就越
狠毒。總之,顏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畫則表示性格的不同。
民俗表演
舊北京的天橋壹帶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娛樂、飲食商業集中地區,過去天橋壹帶的生活今天都濃縮在新建
的天橋樂茶園裏了,是壹座仿古建築。大廳前設舞臺,內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食
的門臉。身穿中國旗袍的服務小姐來回斟茶。代款也必須用中國的古舊銅錢----妳可以在現場用現代貨幣兌
換,真可謂是完完全全的舊時風貌。
茶園的節目也是壹臺“民俗大串演”。流傳於民間的說唱雜耍,在這裏依然有大批觀眾。最難得的是那
種融洽熱鬧的氣氛。二、三好友圍坐壹席,嘴裏有吃的,耳裏有聽的,眼裏有看的,精彩之處和著眾人齊聲
喊幾句“好!好!”---這時,妳就成了壹位地地道道的娛樂中北京人了。
春節---中國人的聖誕節
春節是中國農歷新年,壹般在每年公歷壹、二月左、右。如同聖誕節之於歐洲人,春節在中國是頭等重
要的節目。在北京,春節的傳統色彩最為濃厚。節日氣氛從節前半個月就開始了,商店張燈結彩,延長營業
時間,供應大量年貨。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燈和各種節令食品。1993年,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
頒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使放鞭炮這壹傳統習俗成為歷史。
花會、廟會、燈會是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隆重的民俗活動。規模宏大、聲勢浩蕩,各種民間歌舞器
樂,說唱表演和紅火熱鬧的年貨市場,是北京市民節日必遊之處,也吸引著回鄉的港臺灣同胞和各國來客。
地壇的雄獅鑼鼓、天橋的雜絕活、白去觀的打金錢銀等,空竹、風車、大糖葫蘆總上廟會上標誌性的商品。
1997年白龍潭廟會,7天裏就吸引了120萬人去觀賞,足見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