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我國農歷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
我的家鄉在浙江的溫州,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溫州地區方言也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壹。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沈澱,溫州百姓也傳承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冬至民俗。
有關溫州冬至的習俗如下:
吃湯圓
在冬至這壹天,溫州人都有吃湯圓或麻糍的習慣。長輩會趁著“碎息兒”(溫州方言,意為“孩子”)吃湯圓時進行家教,比如“吃了湯圓就要大壹歲了”,勸孩子要更聽話,壹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曬湯圓粉
“冬節”前,不少人家會提前幾天將糯米碾成粉,用水拌糊,然後分成壹小塊壹小塊地擺在竹笪上曬成湯圓粉。湯圓粉曬幹後放入洋油箱,要吃時拿幾塊出來用水浸開後使用。有的人家也會壹下子曬很多,“冬節”前夕分送給鄰居親戚。
賣麻糍
每當“冬節”前後,溫州老城的街巷裏就會出現壹些挑著擔賣麻糍的人。這些人壹般來自郊區農村,他們事先在家將湯圓粉煮熟捏成團,再帶點白糖、豆沙粉,壹路叫賣,邊賣邊做。他們技術高超,壹個麻糍經他雙手壹轉動,就變成裏面空心、外面光滑、像乒乓球那樣的麻糍團,然後餡上白糖和豆沙,味道香甜。
做節
在溫州地區的部分農村,“冬節”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擺酒席祭拜祖先。將豬頭、雞、鴨、鵝、魚等幾樣東西用和盤盛著,向祖先祭拜,祭拜後壹家人坐下吃,這叫作“做節”。
還天願
有些人家在冬至這壹天還舉行“還天願”儀式。在年初所許下的壹些心願如果實現了,都必須在這壹天還願。所以溫州人評價壹個人懶惰、幹事情有精無彩時,會用“還願”二字來諷刺,如“妳這個人怎麽幹事情還願恁,壹點勁也沒有”。
這“還願”也叫作“百家願”,意思就是還願時要端出“百家米”來還。百家米指的是用壹百家的米來湊成,這樣才證明還了壹百個心願。但這“百家米”從哪湊呢?據說,冬至這壹天,討飯的乞丐最吃開,因為只有他們手中的米可當作“百家米”,所以壹些人家都花高價將乞丐的米買來作祭拜還願之用。
溫州冬至俚語
“倒銀裏不驚冷。”
就是說人天天抱著錢,不覺得冷,心裏舒服滾燙。
“極不極只搝,冷不冷只抖。”
說自己不窮卻壹直在討要,說自己不冷卻壹直在顫抖。
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以上就是浙江溫州的冬至習俗!最後祝福大家——
“冬至到,夜最長,願妳的生活美蕩漾;冬至節,傳遞愛,願妳的心情樂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