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癡迷於食物

癡迷於食物

羊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雖然現代人多吃豬肉,但這絲毫不影響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羊肉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時期是宋朝。羊肉是如何逐漸確立其在宋人心中的獨特地位的?

唐宋以前,什麽樣的肉受人們歡迎?先秦時代,《國語》記載:“天子食太急,牛羊貘皆備。王子吃牛,貴族吃羊,醫生吃貘,學者吃炸魚,庶人吃蔬菜。”可以看出,在先秦時代,上層階級的人只吃牛羊肉,因為牛羊肉在當時比較珍貴,所以當時的人認為只有牛羊肉才是上等肉。因此,在這壹時期,牛羊肉是人們肉類飲食的歡迎對象。

漢魏時期,牛耕教的逐漸普及使牛在農業社會中的重要性直線上升。為了保持生產力的發展,統治者頒布了明確的聖旨不可無緣無故殺牛。《禮記》也說:“王公不無故殺牛,大夫不無故殺羊,士不無故殺狗,庶人不無故吃珍寶。”因此,人們在飲食中放棄吃牛肉,轉而吃羊肉。羊肉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食品。

為什麽宋朝的人吃羊肉這麽受歡迎?1.宋代食用肉類種類不多。

第壹,唐宋時期,沿襲漢魏之風,禁止殺牛,只有自然死亡或病死的牛才能出售或食用。同時,養牛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作為飼料來源,壹頭牛大約需要50畝草地。這在耕地非常緊張的宋朝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會有大規模的養牛活動。因此,宋朝不會有吃牛肉。至於《水滸傳》中英雄總是需要兩斤醬牛肉的說法,這只是為了突出梁山英雄的反叛精神,但這與歷史不符。

第二,宋朝以前,人們不擅長養豬和烹飪豬肉。在古代,豬壹般是散養的,這導致豬的體型小,產肉量低,豬肉腥味重。到了現代,通過采取“圈養”和“閹割”的方法,豬可以快速育肥,肉類產量急劇增加,豬肉的腥味被消除,豬肉成為主要的肉類來源。

藥王孫思邈說:“長期吃豬肉會使人失去精子而生病。長期吃海豚肉會讓人感到虛弱和疲憊。”醫聖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凡豬肉皆苦,微寒,微毒”,“南豬味濃,煮汁濃,尤毒”。這些錯誤的中醫理論也對古代的飲食模式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因此,在宋朝,豬肉是壹些窮人會吃的“廉價”食物。

還有壹點,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壹只豬。他不吃豬肉,同時將豬視為寵物,並將其作為祖先的家規。自唐太宗以來,這壹祖傳家規壹直得到嚴格遵守。宋代以後,皇帝都不吃豬肉,直到西寧時期,桌山才形成了羊肉為主、豬肉為輔的局面。總而言之,豬肉在宋朝也很難被端上餐桌。

第三,雞鴨需要飼料。養雞需要大量的飼料,壹只大雞壹天需要壹到兩次飼料。壹只雞從小就用了很多飼料,雞壹般都是群養的。養鴨也是如此。因此,宋朝的人們只能在豐收年飼養雞鴨。

因此,雞肉也很難成為主流。在唐宋以前,尤其是宋朝以前,狗肉壹直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宋朝之後,其地位逐漸下降。然而,由於狗很小,很難長大,因此在宋代,主流地位被迫讓位於更大的羊。

第四,魚很好,但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除了魚米之鄉,新鮮的魚不能長時間保存。如果做成魚幹,在古代需要珍貴的鹽,所以人們還是不怎麽吃。其他海鮮也是如此。鹿肉是第壹種野味,但鹿不能被馴化,並不常見。所以鹿肉不可能成為主流。

第二,羊肉在宋朝有很多優點。

首先,古人認為羊肉很好吃。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美”字時寫道:“美是甜的。從羊到大。”由此可以看出羊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同時,羊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比大多數動物產肉量都多,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

其次,宋太祖·趙匡胤早年喜歡吃羊肉。據說,在趙匡胤早年間,他曾在長安街上遊蕩,當時他很窮。當他快要餓死時,他向商店要了壹碗羊肉湯和兩塊蛋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匡胤從未忘記他心中美味的羊肉。在宋朝建立之前,趙匡胤經常去趙普家“吃米飯”,趙普也用烤羊肉招待他。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制定了祖傳家法,只吃羊肉,不吃其他肉類。

南宋時,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談到宋代先人的方法,寫道:“飲食不貴,廚師只用羊肉。這是所有祖先的家庭方法,這導致了和平。“羊肉成為宋朝宮廷飲食中唯壹的指定肉類。宋朝統治者對羊肉還有很多其他影響,羊存在於賞賜官員中。

宋仁宗在任時,還將羊肉作為官方工資發放給各級官員。就連平民階層也受到了皇室的影響,在婚禮、贏榜等喜事中羊肉必不可少。宋代市場上的羊肉也是人們爭相購買的熱銷產品。

第三,與豬肉相比,古代中醫更認可羊肉。北宋重修的《經史證應急本草》中寫道:“人參補氣,羊肉補形,補中安神,增強食欲,壯陽補腎”。將羊肉和人參並列,羊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可見壹斑。

第四,與其他牲畜相比,宋代更適合飼養羊,因為羊擅長爬山,可以在荒地和山區等不適合耕種的地區飼養,而不占用耕地。對於宋朝這樣壹個地少人多的國家來說,羊肉比同樣美味的牛肉要劃算得多。

在《東京之夢》中,提到了燉羊、軟羊、牛肚、裏脊、牛雜、生軟羊面等等,這表明羊從頭到腳、從外到內都被煮熟了。這種投資小、收益高的動物在宋代深受水產養殖業的喜愛。

雖然羊肉很受歡迎,但普通人很難享受到它。在宋朝,羊肉不是普通的東西,它的價格昂貴,只有精英階層才能接受。然而,宋朝的羊肉價格昂貴是因為宋朝的羊肉產量不足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因為人們爭相購買而擡高了價格。

雖然上面提到可以在貧瘠的土地或山區放牧綿羊,但這種方式飼養的綿羊顯然不如草原飼養的綿羊肥胖,數量也少於草原飼養的綿羊。然而,無論是在北宋還是南宋時期,國家都缺乏大面積的草原,因此各郡的羊肉產量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晉國牧場飼養的羊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了宋朝。當時晉國的市場上賣全羊很常見,羊又肥又健康,價格也很便宜。然而,在南宋時期,壹些廉價的羊雜等在市場上出售。甚至偶爾有人在市場上賣壹整只羊,而且這只羊相對較瘦,遠不如徐金國羊肥。

同時馬匹的繁殖也需要草原,宋朝的軍事實力本來就弱。因此,為了更大的利益,特別是國家安全,統治者還要求將有限的草原和草料的大部分用於馬匹繁殖。這進壹步限制了羊肉產量的增長。

據《宋會要集稿》記載,在宋代,僅皇宮就使用了43萬多斤羊。如何滿足像宋朝那樣大的羊肉需求?那麽就只有壹個辦法,“進口”。即使在金國買的羊很便宜,如果我們從金國“進口”肥羊,壹方面金國賣給我們的價格會更高,另壹方面我們會有壹只活羊。

把羊從遙遠的北方草原運到南方花了很長時間。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運輸過程中付出的代價更多。因此,當羊被運到南方時,它將不得不再次上漲,最終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羊肉。在普通人眼中,羊肉是壹種稀有珍貴的玉石。

《簡毅丁誌》記載,在宋高宗紹興,“吳忠羊價甚高,壹斤肉900元”。因此,正如《水滸傳》中所述,當宋江邀請李悝在琵琶亭喝酒時,商店說“只賣羊肉,沒有牛肉”,顯然是因為宋江等人吃不起羊肉,看不起宋江等人。因此,會出現李悝jy毆打酒保的場景。

宋代詩人高紅思還寫了壹首詩《吳中羊肉價高有感》來感受羊肉的高價:“平江羊九百十壹斤,怎敢買嘗?”我閑暇時只吃兩頓魚,現在我的肚子就是壹個小池塘。“如果我們對古代官員的薪水進行排名,宋朝將是第壹名。即便如此,如果官位不高,俸祿不厚,對於很多官員來說,羊肉也是壹種不可愛惜的寶物。由此可見當時的羊肉有多貴。

直到現代,羊肉壹直是常見肉類中最昂貴的肉類,因此可以看出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並沒有減少。即使有人因為它的氣味而不喜歡它,也絲毫不影響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