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蒓湖鎮的蒓湖老街

蒓湖鎮的蒓湖老街

蒓湖鎮是奉化市兩個中心鎮之壹,靠山面海,土特產便是山珍海味,妳想吃“必必跳”的魚蝦海鮮,包妳滿意,所以蒓湖鎮也是“口福鎮”。

上街、中街、直街、橫街,隨著蒓湖的發展,街已從老街延伸到了紅星橋頭,或許,若幹年後造橋為街,再延伸到吳家埠也是可能的事。不過,今天我只談蒓湖的老街。

蒓湖的老街,就是現在的上街。附近的村民叫蒓湖就要加壹個街字,“蒓湖街”。也難怪,過去,鄰近幾十裏只有蒓湖有街,逢農歷二、五、八集市,在百姓的心目中,除了縣城,就只有蒓湖街了,似有壹種昵稱味兒。

歷史上自有了蒓湖,便有了這條老街,蒓湖街的村民,據說百家姓齊全,可見村民大多來自四面八方。那麽在蒓湖街之前,集市在哪裏?在蒓湖嶴。早在宋朝時,蒓湖嶴村莊很大,常在大松林下進行集市,隨著村子的變遷,集市地點和市日也有變動。後來每初二、十二、廿二,集市在西謝橋頭二市庵;初五、十五、廿五在五市橋集市;初八、十八、廿八在吳家埠的上八寺。由於蒓湖村子不斷擴大,集市漸漸集中在蒓湖的這條老街,每十天四市,二、五、八、十成了遠近聞名的集市。那末,現在呢?蒓湖農貿市場每天早晚二次集市。可見蒓湖集市發展的軌跡了。

蒓湖的蒓字,繁體字為“ ”。後因很多外地人常把 湖談白成專湖,使人弄得啼笑皆非。

蒓湖老街的兩頭,都有壹座月洞門涼亭,初衷可能是給旅客、商人歇腳避雨。東首叫上街頭涼亭,西邊叫下街頭涼亭。下街頭涼亭上還有壹個閣樓,涼亭走出有座財神殿,財神殿毀後,財神菩薩就放在閣樓。

從上街頭涼亭到方井,叫上街;方井到洋墻弄叫中街;洋墻弄以下便是下街了。

當年的老街,熙熙攘攘,特別是二、五、八、十集市時,摩肩接踵,曾繁華壹時。不過兩邊的街屋,大多是木結構平房,只是後來中街應德昌發了財,才造起樓房,解放後,合作商店造起了店面樓房。不過現在,水泥結構樓房逐漸取代了破舊的平房。 蒓湖老街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兩次大火的浩劫。

第壹次大火發生在1928年農歷閏2月21日。蒓湖街當時駐有壹個保安中隊和警察分局,匪首江阿興和林汝虎用了壹個調虎離山計,派人送來壹封挑戰書,說要和他們在桐照附近的大嶺山會面(交戰),於是保安中隊和警察們荷槍實彈開往大嶺山。這邊土匪們從許家那邊大模大樣開到蒓湖包圍了保安中隊駐地“東嶽宮”,打死了三四個留守在駐地的保安隊員,沖進街上店家,拿出壹桶桶火油,在自治公所、鳴山廟點火燒街,邊燒邊鳴槍助威,大火從上街燒到下街,連同朱家、朱家祠堂、韓家、方家、侯家,從下午二點壹直燒到四點,***燒毀平屋,樓房三百多間。土匪放火後揚長而去,等保安隊和警察返回蒓湖,已五點多鐘了。

災情發生後,紳士應夢卿為首成立了災民救濟組織,籌募到壹萬五千元救濟受災村民。三年後,匪首江阿興和林汝虎在上海被捕,並解到蒓湖殺頭示眾,兩顆人頭被掛在財神殿前梅樹上。

第二次火災發生在1941年農歷五月初八的傍晚。原來洋墻弄沈昌田開了壹爿“聚樂園”,經常有顧客閑坐聊天,當時奉化縣城、吳家埠已淪陷為日占區,偽維持會為日軍四處張貼安民告示,什麽“大東亞***榮”、“皇軍除暴安良”、“良民安居樂業”等等。“聚樂園”內閑坐的大多是失業的閑散人員,他們本來就對日軍統治不滿,見到這些告示,無疑是火上加油,其中壹個撕下半張告示,點火想燒墻上的告示,而門口都是壹年多的松毛涼棚,於是幹柴烈火,引發了老街的二次火災,木結構老房,瞬間成了壹堆廢墟,只留下了街頭涼亭及兩邊16間街屋。這次***燒毀街屋87間以及兩邊的無數民房,無數店內資財貨物都灰飛煙滅。據王誌義老人回憶,他說:“僅我家的物資,以銀子洋錢計,起碼也五六百元,像應德昌老板,起碼三四千元。”如果仔細算算,損失在兩萬元以上銀元。 放火的是誰呢?據說是舍輞人,有的說是泥水匠,也有說是癩頭,不過,他後來被日軍殺死了。

有人說蒓湖街是螞蝗街,吸飽後就得放血,指的就是兩場火災。不過,蒓湖街第二次火災到現在,已經60多年,太太平平,蒓湖街已經發展到紅星橋邊,街長約有1500米,其繁華景象已非昔日老街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