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史》與《宋書》的記載看,劉邕到孟靈休家大吃痂殼,並非孟靈休之敘述,他只說劉邕到他家後“見啖”,弄得他渾身出血,並未涉及吃痂殼之事。然則孟靈休此語,可能是壹種形容,壹種曲筆,形容因劉邕之光顧,要招待可能還有不得不贈送的緣故而弄得他才窮力竭,遍體鱗傷,從而表示他的不滿與憤慨。直到今天,人們還用“出血”形容金錢的付出。後來人們因孟靈休此信,訛傳劉邕大吃孟的痂殼。劉邕之嗜食痂殼,所蘊含的真實意思,大約是他對屬下及百姓的考掠敲剝,不僅孟靈休,《南史》說“南康國吏二百許人,不問有罪無罪,遞與鞭,瘡痂常以給膳。”因為南康國相曾經得罪過他,那裏的大小公務員不管有罪沒罪,被他打個遍,他們的瘡痂也被他吃個遍。
劉邕的不得人心,還在另壹個故事中得到表現:當時有個人叫王欣之,曾任南康國相,當時規定,國相、內史須向國主稱臣,而南康國主是劉邕。後來向國主稱臣的規定被取消,國主與相、內史等規定為只是上下級關系。王欣之素來看不起劉邕,離任後,壹次他與劉邕壹起參加朝廷的元旦聚會,劉邕嗜酒,對王欣之說:“卿昔嘗見臣,今不能見勸壹杯酒乎”王欣之效法亡國之君孫皓所作歌體回答:“昔為汝作臣,今與汝比肩。既不勸汝酒,亦不顧汝年。”意為:“我從前作妳的臣子,現在與妳地位相當。我既不會給妳敬酒,也不祝妳長壽。”王欣之在大庭廣眾之間公然奚落劉邕,自然是出於對劉邕的輕視,從《宋書》《南史》的本傳看,劉邕其人,劣跡斑斑,王欣之不給他什麽顏面,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