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消化道異物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安全事故的處理 1、幼兒方面 (1)、及時處理受傷者 當幼兒受傷時,教師要馬上判斷幼兒受傷的大致程度,輕的,如表皮擦傷、流鼻血、因摔跤而導致的起包,可自行處理;重的,如異物進入口鼻腔、傷口創面較大或較深而導致出血不止、 骨折、從高處摔下、遊戲或活動時腦袋著地等情況,應馬上和本班生活班教師協調,壹名教師留在班上照看其他孩子,另壹名當事人教師(即親眼目睹孩子受傷的教師)送到醫務室由園保健醫生及時處理,幼兒園不能或無力解決的,要馬上送受傷者到荊州市中心醫院進行處理, 不得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2)、保護受傷者的心理 幼兒受傷以後,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教師應及時幫助孩子消除恐懼,給予更多的撫慰, 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如在醫院處理時,孩子的恐懼心理可能會有所加劇,教師應時刻不離孩子左右,妳的身影總是在孩子的視線範圍之內,讓孩子在心靈上有依靠,有安全感,以便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有的事故是壹個孩子對另壹個孩子的傷害,教師千萬不要過於嚴厲的指責肇事者。教育要適可而止,以免讓這個傷害同伴的孩子背上沈重的心理負擔。 (3)、抓住教育契機 幼兒身邊出現安全事故,作為教師應不失時機抓住這壹教育契機,引導幼兒討論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體幼兒的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時,還應教育全班幼兒關心受傷的幼兒,滲透愛心情感教育。 (4)、對受傷者的身體護理 教師應懂得相應的護理知識,對受傷者的護理應根據孩子身體狀況和受傷程度、受傷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同時對於孩子在園的飲食也要留心,盡量避免給孩子吃帶有刺激性的食物。我們有部分年輕教師在對於孩子護理這壹方面的知識了解和掌握的還很不夠,應多多加強這方面知識點的涉入,以免在遇到突發事情時六神無主、手足無措。 2、教師方面 (1)、精神安慰 任何壹位教師都不希望在自己的手上發生幼兒安全事故,壹上班就緊繃著安全這根弦,當事故發生時,這根弦繃得就幾乎達到了極限。此時教師心理負擔有沈重、緊張、不安、焦慮、沮喪、惶恐、泄氣,各種情緒交織在壹起。此時,教師需要的是同行們的理解和寬容,當教師收獲這些情感的交流時,她的壓力相應的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和釋放。切忌教師們的相互指責、幸災樂禍或批評。 (2)、培養良好的心態 當我們走上這個工作崗位時,就隨時隨地的面臨幼兒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我們應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以冷靜、沈穩的心態去面對所發生的各類事故,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事故壹旦發生,我們需要的是勇敢面對,緊張和慌亂對於事故的平穩處理於事無補。阿 Q的精神不可完全摒棄之,也許這是自我解壓的不錯選擇。 (3)、分析和反思事故 每壹次安全事故發生後,我們應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作為園長,應該考慮怎樣讓其他教師不在重蹈覆轍,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園長可以組織包括當事人在內全園教職工對事故的經過進行分析,讓大家從中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問題,討論如果怎樣做就可避免事故的發生。 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教師們學會反思自己的工作,不可誤解為是對當事人的壹致指責,同時將 “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的理念落實在工作行為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工作的失誤,從而減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3、家長方面 (1)、及時通知受傷幼兒的家長 幼兒在園發生安全事故後,當班教師應及時把實情告知家長,還可征求家長的處理意見,不要等到家長來園接孩子時才說,應尊重家長的知情權。但是我們教師要把握壹個尺度和分寸, 特殊事情特殊對待:我個人認為,幼兒在園比較輕的或比較小的安全事故,跟家長據實以告都無傷大雅,但幼兒受傷後出血量比較大的情況我建議先到醫院有醫生做主,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及時處理,然後再告知家長,這樣做的可取之處在於: A、可避免家長看到孩子受傷後的緊張心理而導致的過激行為。家長看到治療處理後的孩子心理較容易接受壹些。 B、可避免孩子在見到家長後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 C、即使家長質疑沒有獲得知情權,也有醫生作證對孩子實施的是最佳治療方案。 D、避免家長指責教師沒有對孩子在受傷的第壹時間采取治療。 (2)、做好受傷幼兒家長的安撫工作 幼兒發生安全事故,任何家長都會難受,俗話說:“人上壹百,形形色色”,有的家長在對待此類事情時通情達理,有的家長是壹改往日的親和,“人臉壹拉,狗臉壹掛” ,對幼兒園和教師是大加指責,更有甚者會動粗。無論家長態度如何,我們都應換位思考,理解家長,主動上門誠懇的向家長致歉,並詳細介紹事故發生的經過,與家長交流對幼兒日後的護理,協調好家長的關系。 (3)、平時加強與家長交流和溝通 孩子進入班級,妳除了要對孩子實施最佳的教育以外,還有壹項就是做好家長工作,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是壹門藝術,把握得好妳所在班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