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五月鰍鱔

五月鰍鱔

文 / 陳紅華

立夏入夜,田間溝渠裏的泥巴,像個悶爐,接著季節的厚賜,在熱熱的水泡裏敦實。

三月鰍鱔,修煉了50來天,還是悶不住了,紛紛鉆出來,透口氣。滑溜的身子,悠閑地躺在軟踏踏的水上,聽著四周青蛙的狂曲。

哪裏知道,危險就在不遠處。幾個抓鰍釣鱔高手,正在壹邊蹲守著。

五月流螢,田野間,壹閃壹爍,鑲成壹塊低垂而美妙的星幕。泥鰍、黃鱔剛入朦朧的粉紅欲界,“咂”的壹聲,出其不意,紮子上身,血出了孔,身子扭幾下,掙紮著,在泥水裏抖著,這下完蛋了,網兜稍順壹把,就入甕了。

阿民是此間高手,應承著不少飯館的貨源,價格也實惠。泥鰍,被譽為“水中人參”;而黃鱔,有著“賽人參”的說法。民間俗語,冬吃壹根參,夏吃壹根鱔。前面再加個“土”字,營養自不必多說。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裏,稻田間、溝渠裏,泥鰍、黃鱔多,大家抓得方便,吃的也多,也營養。壹兩百斤的水田稻子,麻袋壹把就上了肩頭。

小時候抓泥鰍、黃鱔,跟著大人去,根本不用學就會了。第二日,約幾個小夥伴,頂著烈日,壹只竹簸箕,壹只水桶就夠了。

溝渠縱橫的田間,隨便哪個田埂壹站,竹簸箕往溝渠那頭壹放,用腳踩,壓實。這邊趟水,慢慢地攪渾過去。到頭了壹提,活蹦亂跳的泥鰍、小魚小蝦、黃鱔就不少。再換個地方,半個來鐘頭小半桶,夠吃壹大餐了。

眼下,正是阿民大顯身手的時候。菜地裏挖些蚯蚓,去菜市場裏尋些雞腸鴨腸,買點豬肝,切成小塊當餌料。帶上網兜、地籠,尋壹處淺水低窪地,顧自忙去了。壹夜之間,水桶裏,裝著的新鮮活跳的,自不會讓人失望。

像他這樣,閑著釣個魚,釣個黃鱔,捉點泥鰍吃吃的人,在農村不在少數,而且很“吃香”,吃客自然容易成為朋友。妳看此類中人,筋骨獨特,神采非常。

黃鱔用“斷背”的敲法,切成段,大火爆炒,加蔥段、青椒黃椒,料酒去腥。小火再炒至黃鱔微黃,出鍋裝盤即可。趁熱吃,肉皮連筋,口感嫩滑爽膩,而且大補。小火慢燉壹兩個鐘頭,黃鱔煲也是滾燙中的絕美壹味。桐廬橫村的黃鱔煲就非常出名,辣子當頭,段段入味,遠近之人,紛紛慕名而往,吃個特色。

泥鰍燒火鍋是美味。泥鰍繞絲瓜、泥鰍枕茄子、泥鰍鉆豆腐等,讓食客各有偏好,堪稱入香入味。分水鎮的各個飯館,這道火鍋是熱門菜。而且此坊間有壹說,動筷子先夾泥鰍的,必是重口味之人。

單說“泥鰍鉆豆腐”,頗有小趣味。但據考證,純屬想象。名廚、鄉廚百般試驗,也未見泥鰍真的會鉆豆腐。美食文化,亦是可以用坊間流傳與想象來增添品味的。

小泥鰍擱幹,下酒,又是風味壹絕。

此類水中活物,燒法中,“收湯”這壹關最是講究。只見阿民兩眼緊釘著鍋,“呲呲”聲裏,翻炒,出鍋,壹氣呵成。非壹般操作、活用,做不到口味醇真。

有了泥鰍、黃鱔做主打菜,燉個火鍋,做個煲,加些自家地裏的時鮮蔬菜,豬肉土雞蛋,壹餐飯請起來,青壹色的鄉間土貨,實惠又倍有面子。

阿民偶爾會送些泥鰍、黃鱔過來,也請我吃過幾次,味道真是好,我因此常常記得,且用小文記之,與吃客朋友分享。

什麽時候來江南小鎮、鄉下,住特色民宿,嘗新鮮蔬菜,過不壹樣的周末。土泥鰍、土黃鱔,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