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新昌縣的文化藝術

新昌縣的文化藝術

所謂的三十要做四十要錯:是指做壽慶,過壽誕,是人們表達良好願望的—種祝福,也是壹種尊老敬老的好風俗,這種風俗在中國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至今仍在延續。

越諺曰:“十歲外婆家,廿歲丈母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外婆家和嶽父家屆時都要送袍褂、文房四寶、饅頭等禮物,都要敬神,為外甥或女婿祝福和慶賀壹番。十歲和廿歲雖然沒有壽慶的資格,但也符合中國人遇“十”舉行紀念和慶祝活動的傳統習俗,民間叫“做生日”。在新昌,逢十的歲數壹般要做壽慶,但並不是所有逢十的歲數都可以祝壽。新昌舊俗慶壽誕有獨特的講究,特別在年齡方面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也有不少禁忌。新昌有“短十八、亡十九,二十做陰壽”的俗諺,這說明不能為二十歲之前的青年做壽。新昌還有壹句俗語叫做“三十要做(壽),四十要岔(音同錯)”。這句話是說,年滿三十歲,慶祝壹番未嘗不可,但“四”與“死”為諧音,不吉利,所以四十歲是不能搞壽慶活動的,要岔開,或者說要錯過去。

按照新昌風俗,壹般按虛齡計歲。五十歲起均由兒孫在壽誕之日祀神祭祖,操辦壽酒。生辰之日稱“正壽”,壽宴由兒孫承辦,稱為“桃觴”。觴為酒器,桃為壽桃,“桃觴”之謂大約就是壽誕舉觴稱賀的意思。正壽的前壹天,稱“暖壽”,由出嫁的女兒負責籌辦。慶壽誕在壹年之內可提前做,但過了生日,則不能祝壽。臨近壽誕日,壹般由兒孫出面邀請親朋好友來喝壽酒。喝壽酒之日,壹般都要送壽禮。在嵊州、新昌等地,多在生辰當年正月初就送壽禮。壽慶禮物,都冠以“壽”字,如壽燭、壽面、壽酒、壽嶂、壽鈾、壽聯、壽畫、壽屏、壽糕、壽饅頭、壽桃等等,且均用紅紙剪出“壽”字,放在壽禮和祝壽用的器皿上。其中壽桃是必不可少的壽禮,但如不在產桃的時節,可用米粉做的替代。

祝壽期間,賀壽者除送上壽禮之外,還要向被賀者祝福,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等吉利話。為營造壽慶氣氛,自暖壽始,即正壽前壹天,壹般都要懸掛燈彩,點上大蠟燭。掛起壽星圖、條幅等。正壽日壽者著吉服,受晚輩跪拜或親友們的祝賀。女兒女婿除送上壹般壽禮之外,還需要送上衣服、鞋襪之類的壽禮。舊時紹俗,比較富裕的人家,還要雇上戲班演出壽戲。壽戲多演唱平調、蓮花落或“隔壁戲”(這種戲是以口技為主的曲藝,已經失傳)。壽戲的主要內容大多是喜慶,戲尾均以大團圓告終,以圖吉利。

新昌俗壽慶也有因特殊原因提前壹年做的,稱之為“做九頭”。另外,民間認為活到六十六歲,是人生旅途上的壹個難關。要過這個關,只有吃六十六塊肉方可順利通過。因此,到了六十六歲生日,其女或侄女輩送上六十六塊肉由壽者食用,如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幹等食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世事演變,壽慶這壹古老風俗雖存,但在形式和內容上卻有很大的變化。人們壹般不再祀神祭祖,更省簡了壽慶之門繁瑣禮節。壹般在壽誕日置酒祝壽、分送壽面、壽饅頭、壽糕等。饋人以面,稱“長壽面”,取其延年益壽之意。根據壽者的不同愛好,晚輩們分別送上有益身心健康的禮物,慶壽誕賦予了更新的內容。 調腔

新昌調腔,又名“高腔”、“高調”,因僅存新昌縣壹個專業劇團,故稱“新昌高腔”。為中國古老劇種之壹。

調腔,其聲腔以調腔為主,兼及昆腔與四平。調腔音樂風格,古戲與時戲不同。古戲典雅清麗,體局靜好;時戲則高亢激越,氣勢磅礴。調腔音樂特色有二:壹是人聲幫腔,於渲染氣氛,烘托劇情,制造懸念,刻劃人物具有獨特作用。二是鑼鼓助節。通過打擊的強弱、徐疾、高低、疏密及音色變換,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與氣氛。崐調腔樂隊,設鼓板、小鑼、正副吹,五六後場,官弦樂等十幾人。調腔行檔有“三花、四白、五旦常”之稱。調腔表演藝術,以精湛細膩著稱。張岱《陶庵夢憶》贊譽:“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壹者。”

新昌高腔可分古戲與時戲兩類,***有劇目160種左右。古戲劇本現僅存30余種。時戲均為清代所出傳奇,現存百數十種,為新昌調腔劇目中之大宗。時戲題材多為征戰殺伐或忠奸鬥爭,不少與亂彈劇目相通。《玉蜻蜓》、《雙珠鳳》等家庭劇,內容與民間詞話、寶卷相關聯。1959年新昌高腔劇團成立後,繼承傳統,更新演出劇目,創作出《三搬石門檻》、《接犁》、《古堡春雷》、《獵女嫁虎記》、《智取玉麒麟》、《滿江紅》、《黃浦江激流》、《紅珊瑚》、《杜鵑山》等劇本。

蓮子行

蓮子行以查林、青宅為最。查林演員,頭紮花巾,身穿打衣,腰束大帶,腳纏裹腿,瀟灑英俊;青宅班則頭戴草圈,身穿小衣,腰系草繩,足登草鞋,活潑輕靈。班置領唱壹人,和者數十人,邊歌邊舞,列隊行進,領唱為農村村民。

恢復蓮子行的表演是在1993年,縣裏要舉行壹次大型活動,提出要挖掘壹些地方文化,呂紹秋就主動求教於徐時喜並領著壹群村民學了起來。經過排練的蓮子行表演,1996年在紹興市第二屆藝術節民間表演藝術展演中榮獲銀獎。浙江電視臺“文化時空”欄目作專題介紹。

蓮子行始於明正德年間,距今已有400年歷史。它有兩種表演風格:壹種是丐幫風格,另壹種是馬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