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東鄉族的飲食習俗

東鄉族的飲食習俗

東鄉人的基本飲食,以小麥、青稞、玉米和豆類、薯類(薯類)為主食。通常人們的面食種類有:“饅頭、面條、油香等。”最著名的“拉市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嘎雞娃”和手抓羊肉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嘎雞娃”很有講究。全雞各部位分為13等級,以“雞尾”最為珍貴,壹般在餐桌上贈送給老人或貴賓。

東鄉族喜歡把食物和蔬菜搭配著吃,家家戶戶都有壹個小石磨。東鄉族人壹天吃三次土豆。土豆既可以當菜又可以當飯吃。煮、燒、烤和炒,尤其是在冬天和春天。東鄉族還喜歡把青稞面和大麥面做成“鍋塌”或“瓊果饃”作為他們的主食。

東鄉族熱情好客,以雞待客是東鄉族的傳統禮儀。東鄉族在宴席上吃雞非常講究。通常,他們將雞的所有部分分為13個等級,並根據其世代食用相應等級的部分。13部分中,雞尖(雞尾)最為尊貴,壹般只有主人和老人才有資格享用。

東鄉族制作“棧羊”肉,這是獨壹無二的。壹般全羊用清水煮熟後上鍋蒸。宰殺堆羊吃毛是東鄉族改善生活的壹種形式。當地有句諺語“先來的頭發比後來的肉更香”。東鄉族還擅長將棧羊肉制作成肉湯羊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東鄉人喜歡喝紫陽茶和毛尖茶。壹般來說,茶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他們大多用碗泡茶,有些人用小茶壺。碗蓋又稱“三堡”,由茶蓋、茶碗和底盤座組成。東鄉族生活在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14世紀下半葉,它由許多居住在東鄉的不同民族組成,主要是穆斯林和蒙古人。

東鄉人的日常飲食大多是小麥、青稞、玉米、豆類、小米、蕎麥、胡麻和紅薯。“東鄉土豆”水分足、沙質甜,澱粉含量高。東鄉人常把土豆作為零食、醋、粉條等食品,深受百姓喜愛。

副食是新鮮醇厚的“棧羊”、牛、雞、蛋、蔬菜和水果。他們壹天吃三頓飯,多種原料的膳食和烹飪相結合是他們飲食的壹個顯著特點。比如青稞炒面和胡麻煮的濃湯;小麥幼穗煮熟後磨成“麥繩”,與炒菜、油辣椒和蒜泥混合;將青稞和豆類混合,磨碎,並與酸水混合制成面團;面粉攪拌成糊狀,加入土豆丁和酸水制成“散飯”;將稠面糊與韭菜、胡蘿蔔、泡菜、蔥花、辣椒、蒜泥和酸水混合制成“攪拌球”;“蘿蔔弱粥”由牛肉、羊頭蹄湯和各種谷物制成。

東鄉人的飯菜也是由單壹材料制成的,例如青稞發酵後的“塌鍋”,郭瓊煮硬面團的“郭瓊饅頭”,將發芽的小麥磨碎並烤成兩層薄餅的“芽味”,以及用沸水將小米面攪拌成糊狀並在康東煮熟。因為事先要粉碎很多谷物,東鄉族每家每戶都有壹個小石磨,相當精美。

在日常飲食中,東鄉人特別偏愛薯類制品,幾乎與正餐密不可分。目前,我在炕火的灰燼中煨,有時在火上烤,有時用羊肉絲炒,有時用青稞面、酸菜和蒜泥煮著吃。真的是沒完沒了。

東鄉族壹日三餐,盤腿坐在炕上,圍著炕桌吃飯。東鄉人吃飯要尊重老人,吃肉喝酒也要尊重老人。女人通常在另壹張桌子吃飯。當客人到家時,他必須坐在炕上的第壹個位置(炕上靠墻的座位是第壹個位置),然後端上壹碗茶、面包、麥稭、辣椒炒土豆等。

東鄉族的陪客習俗也很有特色,男嘉賓由男主人招待。壹般男主人在炕沿給客人添茶,自己不坐也不吃。女性壹般會避免。女客人由女主人招待,女主人可以陪客人坐下來壹起吃飯。

招待客人時,他們不得不站在壹邊,壹次又壹次地勸他們好好吃喝。這叫“待客”。東鄉人在等待客人吃雞時有壹個獨特的習俗-禮貌的雞提示。“雞尖”是指雞的尾骨。壹只雞燉好後,要剁成13塊,即雞尖(尾部)、胯部(兩片)、大腿(兩片)、勺肉(兩片)、叉骨(三片)、雞翅(兩片)、雞頭等。長輩吃大塊,晚輩吃小塊。壹般來說,雞尖是最有價值的。

得到主人尊敬的“雞尖”的客人不能立即吃它,而是等到每個人都吃到最後時,再撿起來送給認為這是有聲望或同行的人。壹般來說,客人在吃飯時互相贈送“雞尖”是壹種常規的禮貌程序,沒有人可以隨便接受。如果那位客人吃了“雞尖”,這意味著他代表大家吃了餐桌上的雞,這意味著他是主人和客人。今天的雞是為他的來訪而宰殺的,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

東鄉的肉制品也自成體系。如果妳吃羊,整只羊都會在鍋裏煮;內臟(當地稱為“頭發”)切碎放入碗中,與姜米、胡椒、蔥花和細鹽混合,放入籠中蒸熟。吃的時候,全羊是在“肥”之後上桌的,所以有“先肥後香”的說法。上全羊時,所有部位(如脖子、肋骨、前後腿、尾巴等。)應該依次入座,以使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可用。熬好的羊湯,加入少許瘦肉和各種調味料,最後上桌,也是“圓滿”了。

東鄉族的宴席也很獨特。每個節日都會舉行“古龍易捷宴會”,意思是“吃面食”。主要食物有油炸油香、芝麻醬(油花小饅頭)、脆餅(大麻花)、中不拉(3公斤左右的白面饅頭)、拉市哈(刀削片)、糯米鍋(果糖雞蛋牛奶餡發糕)、蕎麥煎餅、芽味、米線窩等。客人來了以後,都到炕上,主人負責招待客人,不陪客人。

開幕式前,德高望重的老人致悼詞,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著,稱之為“故事的結尾”;然後大家邊吃邊討論,在山海中聊天。這是壹種“理論”。客人對食物和談興越感興趣,主人就越高興,這表明食物很精致,客人很滿意,熱情好客。

東鄉族人閑暇時,相處的十幾個人往往有“平手”的習慣,即除了壹個人是主人不付錢外,其他人合買壹只羊,去主人那裏煮著吃。今後,每個家庭將輪流做主人。如果主人取出自養的羊,它將被轉換為金錢並由所有人共享。主人做飯時,要分別準備油香、饅頭、蓋茶(八寶茶、紫陽茶、毛尖茶),把羊肉分成六塊:前胸、後背、排骨、前腿、後腿、尾巴,壹人壹堆;切碎的羊雜和脖子肉做成湯,也是每個人的壹大碗,每個人都可以把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除了壹塊肉和壹碗湯,主人還得到了羊皮。

吃飯的時候,大家壹邊吃壹邊開心地“說話”。不管需要多長時間,主人都會招待他到底。這種聚會宴席表現了東鄉農民尋求友誼和支持的心理,以及他們對平等合作和睦鄰友好的渴望。

東鄉人喜歡喝綠茶。普通大眾每頓飯都離不開茶。他們大多用碗泡茶,有些人喜歡用小茶壺泡茶。當茶葉短缺時,人們也會拿壹些當地的幹草當茶。東鄉人把平時喝茶稱為“刮碗”,意思是除了喝茶之外的聊天。

東鄉族的飲食禁忌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基本相同。突出的壹點是要註意禮儀,如有來客,主人應帶領全家人出門迎接他們;茶和食物必須雙手奉上;老人必須住在炕上面,老人不能吃飯,晚輩不能動筷子;媳婦送飯時必須鞠躬進出;晚輩不能在老人面前抽煙,更不能在自己的老人面前喝酒。

特殊飲食

“麥索”是壹種具有東鄉風味的食品。采摘未成熟的青稞或大麥蒸熟後,用小石磨磨成筷子頭大小的柱狀,配以大蒜和辣椒面食用,是東鄉人招待客人的珍貴食品。有時妳用手拿著香油、羊肉和雞肉等客人。

“蘿蔔粥”是壹種特殊而美味的肉粥,類似於回族人民喜歡吃的肉和油米飯。它的做法是在肉湯中加入小麥、青稞、蠶豆、扁豆、玉米和肉絲,熬成糊狀。好吃又好喝。如果是用油浸泡過的,那就是東鄉人的上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