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壹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餛飩的特色
1、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
餛飩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2、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沈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3、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各地的稱呼
北京、上海: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廣東:因口音不同而沿“餛飩”之音稱為雲吞。英稱“wonton”即原自廣東話。
福建:俗稱扁食,也有少數人稱扁肉,肉餡壹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
湖北:俗稱餛飩,有人也稱為水餃。
江西:俗稱清湯。
日本:傳自中國北方,沿其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雲呑”或“餛飩”。
臺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臺灣,因此在臺灣餛飩、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
常見的餡料
豬肉、蝦肉、蔬菜、蔥、姜構成最基本的餡料之選。菜肉大餛飩與鮮肉小餛飩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選項。
起源於無錫東亭的無錫三鮮餛飩以鮮豬肉、開洋、榨菜為餡料。常州三鮮餛飩則以鮮豬肉、蝦仁與青魚肉為餡。豬肉、水產、幹貨和醬菜的搭配組合也啟發了日後的餡料創新。
1990年代以來,連鎖經營的數家風味大餛飩店在上海出現,兼營堂吃與外賣。菜單中,各色醬菜、葷素時鮮、南北幹貨紛紛匯入餡料,餛飩餡料的品種也得到大幅豐富與提升,諸如蓮藕叉燒鮮肉、臘肉山藥鮮肉、鹹肉鮮肉、三菇鮮肉、荷蘭豆鮮肉、 蛋黃香酥鴨、 哈密瓜鮮肉、銀魚蛋黃、蝽子鮮肉、平菇蝦仁、松仁粟米鮮肉等等新鮮組合出現。牛肉、螺肉、雞肉、各色魚肉等水產、時鮮蔬菜水果、各色豆制品等等都可為鮮貨之選。幹貨中,開洋、幹貝、香菇、香腸、鹹魚、鹹肉、梅菜亦可入餡。醬菜中,尤以榨菜、大頭菜和蘿蔔幹受青睞。
常見的湯料
江南地區,餛飩與湯的關聯仿佛魚水。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上選。但是普通店鋪內都僅僅在滾水中加入調味料和紫菜等。常見的湯料另有蛋皮絲、榨菜絲、幹絲、蝦皮、鵪鶉蛋、蔥花。
餡料的作法
因餛飩皮較薄,不適合包裹大顆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為美觀考量,蝦通常僅經剝殼處理,並未剁碎。除剁碎外,另壹手工作法為“砸”常為扁食所用。但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機械絞碎。
常見的外型
圓形
圓筒形
半圓形(類似水餃)
長方形(對邊對折)
三角形(對角對折)
常見的種類
鮮肉餛飩:將豬肉和蔥剁碎並攪拌後,以餛飩皮包裹後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鮮蝦餛飩:廣東盛產海鮮,常以蝦肉及豬肉為料。
蝦肉餛飩:以剁碎蝦肉及豬肉制成。
菜肉餛飩:以豬肉搭配切絲的青江菜,通常體積較大,亦稱“菜肉大餛飩”。
紅油抄手:通常將鮮肉餛飩搭配以辣油為主的醬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餛飩面:以餛飩、面條和湯烹煮而成。(參見:雲吞面)
炸餛飩:以油炸的方式烹調。
點心類:將小塊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餛飩皮包裹後油炸。
跨文化呼應
意大利面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與中國南方的餛飩在形態和包裹方式上極其相似,面皮配方不同外,差異主要在餡料。意大利“餛飩”餡料亦豐富多采,常見的有各色奶酪、番茄、火腿、鹹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組合。意大利面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則更近於對折不打褶的水餃或是溫州餛飩,餡料組合與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別不大。(參見:it:Ravioli it:Tortellini) 還有俄羅斯聯邦西伯利亞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國和中亞的餛飩類食品關系很大。尤其是 pelmyen裏的黑胡椒,壹定要從中國西部進口。俄羅斯,烏克蘭等民族的餃子,稱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則與中國餃子十分相象。在韓國和突厥或伊朗語諸國,類似中國”鍋貼”或炸餃子,或”小籠包”,”灌湯包”壹類的食品,則被稱為manty、manti、mantu、mandu等,與漢語”饅頭”無疑是同源的名詞。——老妖整理
餛飩的制作程序可分為:制成、制餡、包餡、下湯鍋、出鍋。現壹壹介紹如下:
1、制皮:選上好面粉,加少量和適量水揉勻揉透,進行搟制,其過程中壹定要用幹澱粉,邊撒幹澱粉邊搟制。直至將皮對著燈光能看到模糊的燈絲為好。後將皮改刀成5厘米見方的薄片。
2、制餡:五花肉可用機械絞碎法或刀排碎法成茸後,加入生姜末、蔥末、糖、鹽、味精、醬油、攪拌均勻,口味以鹹鮮為好。
3、包餡:左手托皮,右手用尖筷將餡心剔進左手皮子中,左手中指屈起下落。包進餡心後,由食指,無名指,拇指同時屈起捏攏皮子四角,呈四角菱形狀即可。註意捏攏皮子時盡量使四角懸空而捏。切忌將餡心平攤在左手掌中捏攏,行話稱此為捏死皮餛飩。
4、下湯鍋:水鍋上,燒開,把生餛飩倒入鍋內,勺子沿著鍋邊把餛飩攪動壹下使之起身,後蓋上鍋蓋燜壹會兒,至餛飩浮於水面,少淋壹點冷水,氽壹會兒。
5、出鍋:湯碗裏放入醬油、味精、紫菜、蝦皮、蔥末等,將水鍋裏的湯沖入碗中,後用爪籬撈15~20只餛飩於碗中,即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