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受《課堂內外》邀約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公***營養師還未被取消,如今發這篇文章可能其中涉及認證的相關內容已有些偏頗,因為懶就不對文章做任何改動,提前聲明,也算是為取消公***營養師做個紀念罷。
以下為正文內容。
每當我說出“我是營養師”這句話時,經常遇到以下幾個反應:
“真的啊?!吃什麽可以減肥啊?”
“那XXX(產品名)能不能吃啊?妳給我配個食譜唄~”
每當遇到這種反應,我都會暗自嘆口氣:“就知道會這樣……”
講真,營養師真的這麽全能嗎?
營養師最寬泛的定義:完成營養師培訓課程並且取得認可專業資格的人士。在臺灣地區,營養師還屬於醫護人員的行列,需要向衛生機關申請執照才行。營養師在過去壹般分為兩類:公***營養師和臨床營養師。
公***營養師是從事營養指導、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而臨床營養師,則是經過醫學院的系統學習培訓、為亞健康、急/慢性病人提供營養治療的專業人員。目前,我國的營養師主要以公***營養師人數居多。
那成為這兩類營養師的門檻,有沒有區別呢?
答案是:有,而且門檻區別還有點大。
從難易度來劃分,成為公***營養師的難度遠低於臨床營養師。臨床營養師的首要條件是:妳首先要是壹個醫學生,經過了正規的醫學體系人才培訓。而公***營養師,從2005年開始認證以來,並不要求學習者過去有醫學背景或醫學基礎知識,並在壹些地區逐漸演變為交錢即可領證。兩相比較,成為壹名公***營養師似乎是壹件挺容易的事情。但相信聰明的妳壹定明白,有證書並不等於有真本事這個道理。想要成為營養師,即使是看似容易的公***營養師,妳也必須先練就壹身必備的屬性才能繼續下去。
成為營養師的必備屬性,可以用“五指神功”來總概,天賦可別亂點!
第壹指:基礎屬性——吃貨本領。
大家都知道,營養師主要就是通過“吃”來幫助人們獲得更健康的狀態。如果妳自己都不懂吃,又如何去指導別人呢?因此吃貨屬性非常關鍵!請嘗遍各類食物,包括壹些可能會令人厭惡的爭議之物。(身為四川人的我,從小在天府之國長大,身邊美食不斷,也算半個小廚,更是研習中西式烹飪,對於食之道自認還算有些心得,嘿嘿~)
為什麽“吃貨屬性”會是最基本的呢?舉個栗子,妳的咨詢者有缺鐵性貧血,而妳的建議是在膳食中增加牛羊瘦肉的攝入,但咨詢者覺得外賣過於油膩想自己做,問妳應該烹調時(別不信,我還真遇到過......),妳卻卡殼,我想空中應該是會飛過壹只烏鴉,留下六個圓點吧。這場景不僅尷尬,妳也沒對咨詢者起到很好的幹預作用。
並且在工作過程中,妳需要不斷地和“過去怎麽吃的”“未來該怎麽吃”這兩個問題打交道,如果不是對“吃”了如指掌,請自行腦補妳可能會面臨的崩潰場景:
“我昨晚吃的是餌塊”“哦......”(餌塊是什麽?)
“會不會是我炒草頭吃多了?”“這也有可能......”(草頭又是什麽鬼!?)
“那菲油果我還能吃嗎?”“這個嘛......”(妳確定有這種水果?)
“我特喜歡喝湯,但煮魚湯總是不白為啥啊”“呃......”(妳問我,我問誰啊…)
……
其實早在學校裏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我們就飽受各種食物的“摧殘”了。妳能想象面前放著兩塊奶油蛋糕叫妳吃,其實壹塊是真奶油壹塊是假奶油,讓妳分別品嘗後分辨出真假麽。反正那節課結束後,某些人腹瀉了壹個星期,走路壹直靠墻跟。還有需要學習各種烹調,如果以前妳在家是不進廚房的掌上明珠,那妳就慘了,因為做完後的成品都需要妳自己吃掉,我親眼看過有女生吃了壹口自己煎的牛排後,被自己難吃到“哇”地壹口吐出來…
第二指:天賦屬性——記憶力
公***營養師,學科知識裏面,理科成績就像果核,占35%,文科成績就像果肉,占65%。如果有良好的理科基礎,對專業領域的知識理解領會,會有buff加成。
但要是想純靠理解領會,是無法成為壹個好的公***營養師的。畢竟公***營養師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非常多東西妳必須先背下來,哪怕是死記硬背。比如,供能營養素的定義組成生理意義與作用、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作用與缺乏癥狀、不同人群營養幹預思路……這些都需要存在於妳深深的腦海中,沒有半點取巧渠道。
第三指:靈光屬性——舉壹反三來回轉。
過去我和很多同行交流過,也面試過不少營養師,發現有相當壹部分人總是停留在“死讀書”的段位,僅僅只是將接觸到的知識裝進腦子裏,不能利用發揮。(要妳何用!)
舉個栗子,專業書上關於甘油三酯的生理功能,有這樣壹句描述:“節約蛋白質的利用,增加飽腹感”。如果只是將這描述背得滾瓜爛熟,並不會用到實踐中,那麽真的是壹點用都沒有了。若是能與現實連接,對應到針對減肥人群的指導,提醒減肥者在膳食中合理攝入脂肪,就能減少肌肉的流失,也能減少饑餓感的折磨,輕松收獲更科學的瘦身效果。所以,把理論的知識進行這樣的自我思考轉化,才能擁有妳自己真正可用的武器。
第四指:加成屬性——精分變身
額......好端端的營養師,咋就說精分就精分呢?如果妳只是想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很容易,但如果想真正幫助咨詢者解決問題,妳必須要在每壹次幹預指導時,都精神分裂壹次,將妳自己換位為咨詢者,這樣才能提供更有價值的幫助。在講究“用戶體驗”四個字的今天,如果不能從咨詢者角度思考他為什麽會問這樣的問題、他可能是在怎樣的環境才導致如今的情況,那麽就很難真正幫助受眾解決問題。營養幹預本身見效就比較緩慢,若是在指導過程中還走偏了,那麽咨詢者對妳的專業度就會產生懷疑,進而質疑營養師行業的水平。
所以,我曾被同事們戲稱“心裏住著壹千個女人”(咳咳,不是妳想的那樣的!),就是因為每次面對不同人的咨詢,我總是習慣性將自己想象成咨詢者,從他們的角度來提供營養幹預指導,才能確保在最短的時間裏提供最合適的建議。
第五指:特殊屬性——幽默感。
幽默感在任何壹個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是值得善加利用的。幽默地舉栗子,更是可以幫助外行(也就是妳的咨詢者))輕易理解妳想表達的意思,使幹預更為有效。
比如,現在有不少小姑娘信奉“吃澱粉長肉”的說法,覺得不吃澱粉就能避免長肉。那麽問題來了,供能營養素只有三種,碳水化合物(澱粉)、蛋白質、脂肪,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和脂肪就不會長肉的話,就好比妳不想花錢,於是出門從不帶錢包,卻用手機支付寶和信用卡刷刷刷,再告訴自己“我壹分錢都沒有花”。
再舉個栗子,總有人說剛運動結束坐下來屁股會變大,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胸小的妹子們趕緊運動結束後把胸放凳子上吧,天然豐胸好辦法啊!(望天嘆氣ing......)
既然五項屬性都掌握了,那麽我們接著往下看
能力要求 兩星半
前面已經提及,想獲得壹張公***營養師認證,不是壹件特別難的事情,掌握基礎知識也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這對於經過高考洗禮的妳而言,簡直就是小case,難度不足壹顆星。
不過想熟練掌握“五指神功”,能力要求兩星半,想成為行業翹楚,除了“五指神功”外,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信息的挖掘整合能力、演講能力、營銷能力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公***營養師,妳需要不斷為受眾提供膳食指導幹預,不斷制作食譜,不斷分析不同人的身體情況,並根據不同的表現總結這個人的營養情況,再制定幹預方案……有些時候還得身兼數職提供壹些升值服務,變身心理咨詢師、廚師、穿搭達人……綜合壹算,能力需求兩星半比較合適。
疲勞程度 三顆星
正常而言,營養師基本不需要風裏來雨裏去,也不會出現很嚴重的熬夜通宵,因此疲勞程度並不算太高。
但這並不是所有營養師的情況。就公***營養師來說,壹部分能成為社區營養師還是坐班制的,還有相當部分營養師,在做著別的事情,比如:
保健品銷售。不少報考公***營養師的人,都是為了拿到證書後,更好地從事壹些保健產品的銷售或導購,壹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產品功用以便介紹產品,另壹方面,也更容易樹立專業度使客戶產生信任感。但這個就比較累了,尤其是駐守門店或各超市賣場,可能會面臨長時間的站立,對體力有壹定要求。
健身教練。有壹些熱愛運動的人也會考壹個營養師證書,有的只是希望合理安排自己的訓練,而有的則是為做健身教練提供幫助。國內的大多數健身教練也是比較辛苦的,有時候作息不規律,壹天工作時間可能經常超過14個小時。
還有的供職於配餐軟件、微商、企業培訓等,畢竟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公***營養師的出路也越來越多元化。
精神壓力 三顆星
公***營養師的工作很多都是重復的,因此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得見繁華,否則光每天制定食譜,就是壹件讓人抓狂的事情。看似千篇壹律的食譜餐單,每壹份其實都需要做細微調整,做到後面很容易讓人產生“這份我是不是做重復了”的幻覺。
賺錢能力 三顆星
寫在第壹句!別看現在只有三顆星,但潛力是很大的!公***營養師,過去想憑著這個行業賺大錢,那基本是別想了。即使發展到現在,全國公***營養師月收入水平基本在3~7k左右,並不算特別高薪。技能紮實點、經驗豐富的話,能踏上高薪的道路。
不過,隨著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營養行業的未來也就越來越有“錢”途咯。比如,通過自媒體的方式,專註傳播優質靠譜的健康營養知識,幫助更多人得到正確的幹預,這是十分靠譜的變現渠道;做專業的企業健康培訓,也就是講課,收入當然也是非常可觀的啦。
因此回到開頭,這個行業的未來吸金潛力是很大的。
公***營養師前景堪憂啊!(前面不是說潛力巨大嗎,這裏又說堪憂?別逗了)
前面說,營養師分了兩類,壹類是公***營養師,壹類是臨床營養師。從2005年到2015年,公***營養師的認證正好進行了10年。但從2015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首次進行了中國註冊營養師的試點考試,從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能參加考試的人僅為應屆醫學院學生,已經畢業步入工作或無醫學院學歷背景的,均無法參加認證考試。也就是說,公***營養師的認證考試受到了限制。
並且,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關於“公***營養師”將何去何從的聲音,因此我也不憚以最壞的結果來揣度,公***營養師這個稱號也許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未來的營養師將由審查更加嚴格的註冊營養師替代。不過,這也許能整改過去營養師參差不齊的情況,是好事呢。
身為營養師,可以目測或用手掂出食物重量,每壹百克誤差不超過2克。但是家人反感壹起逛超市,朋友討厭壹起吃飯,這是真的。
超市裏——
“誒這個奶蛋白質含量好低啊”
“這東西絕壁黑心商家,配料表順序都是錯的”
“妳怎麽能拿這個,看看鈉的NRV是63%誒”
“這個營養標簽怎麽……誒誒誒老婆我錯了我閉嘴別掐了!”
(放眼望過去滿眼都是配料表和營養標簽怪我咯?!)
餐館裏——
“隨便點菜隨便點菜,今天我請客”
“妳咋又點土豆又是紅薯的,谷薯類太多啦”
“哎這菜油特別高,還是腌制品鈉特別高,當心高血壓”
“怎麽點怎麽多菜都沒幾個蔬菜,菜單給我我來點吧”
“都別走啊....我還沒點完呢”
相關書籍推薦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養學界的紅包書,地位可參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生理學》
《食品原料學》
《身體使用手冊》
《中國食物成分表》
《中國營養科學全書》(壓軸的,非常無聊但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