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發生6.8級地震,救援隊首次參加實戰救援,為災區社會穩定、恢復家園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6.9級地震,救援隊初次登上國際救援舞臺,並搜索發現了1名幸存者,擴大了中國在國際救援事務中的影響; 2003 年12月1日新疆昭蘇6.1級地震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7.0級地震,救援隊都及時趕赴災區執行救援任務。
2004年
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與海嘯災難發生,中國國際救援隊兩批***70人赴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災區,實施了為期4周的人道主義緊急救援行動,***醫治了1萬多名傷病災民。
2005年
10月8日巴基斯坦7.8級地震後,中國國際救援隊派出兩批90人,赴巴基斯坦重災區巴拉考特開展了32天的緊急搜救、醫療救治、疫病防治、災害評估、震後趨勢判定等工作,營救出3名幸存者,救治2785名傷病人,還第壹次擔當了現場國際救援協調人,發揮了重要的救援協調作用。
2006年
5月27日,印度尼西亞日惹特別自治區發生6.4級地震,救援隊赴重災區 中國國際救援隊
班圖爾開展了歷時18天的醫療救治、災害評估和緊急搜救工作,中救援隊承擔了班圖爾災區近1/4傷員的救治工作,***醫治3015名傷員。憑借過硬的作風、精湛的技術、先進的理念和出色的工作,救援隊成為災區壹支重要的救援力量,得到當地政府、民眾以及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有力地配合了中國整體對外援助行動。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在開展地震救援的同時,積極發揮壹專多能、壹隊多用的作用,先後參加了青海雪崩、天津薊縣山體滑坡救援行[1][2]動。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發生後,CISAR攜帶著生命探測儀、液壓氣墊等專業救援設備和搜索犬於5月13日淩晨,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都江堰的受災群眾面前。他們身著橘紅色救援服,後背印著醒目的“CHINA”字樣,先後成功救出49名幸存者。
海地地震
加勒比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16時53分(北京時間13日5時53分)發生裏氏7.0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發生裏氏7.3級強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 海地12日發生地震後,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派出國際救援隊趕赴海地參加救援。1月13日晚,中國國際救援隊從首都國際機場搭乘飛赴海地執行救援任務。據悉,救援隊壹行***計68人,由三個分隊組成,包括來自國家地震局的10人專家分隊等。據了解,救援隊隨機攜帶了總價值約1200萬元人民幣的10余噸救災物資,其中包括救援、通訊、後勤保障、醫療、食品在內等物資設備和三只搜救犬。
中國維和部隊
1988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特別委員會。 1989年——中國首次派人參加了聯合國納米比亞過渡時期協助團,幫助納米比亞實現從南非獨立的進程。 1991年,駐伊拉克-科威特軍事觀察員雷潤民在伊科邊境因車禍犧牲。2003年被聯合國追授達格·哈馬舍爾德勛章。 1992年4月—— 中國第壹支“藍盔”部隊—軍事工程大隊赴柬埔寨執行任務。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視察聯黎部隊
1992年5月,駐柬埔寨軍事觀察員劉鳴放在柬埔寨執行任務時,感染腦瘧疾,醫治無效不幸犧牲。 1993年5月21日22時40分,壹枚火箭彈落入駐紮在磅同省斯昆鎮的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營地,造成赴柬埔寨維和工程兵大隊1中隊3分隊8班戰士陳知國、余仕利不幸犧牲,另有7名中國工兵受傷。 2003年4月—— 中國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包括工兵連和醫療隊。 2003年3月13日14時許,聯合國對伊武器核查機構化學視察組組長郁建興在乘車返回巴格達途中發生車禍,頭部受傷,搶救無效不幸犧牲。 2003年11月—— 中國赴利比裏亞維和。部隊由運輸分隊、醫療分隊、工程兵大隊組成。 2004年10月—— 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員赴海地維和。這是我國第壹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 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連建築分隊3班班長付清禮,在基武湖畔壹個臨山半島上洗刷裝載機上的汙泥時突然暈倒,搶救無效不幸犧牲。 2005年10月——中國維和部隊赴蘇丹。部隊有工兵分隊、運輸分隊和醫療分隊。 2005年10月24日7時15分,赴利比裏亞維和運輸分隊士官張明,在與戰友外出執行任務時,被子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 2006年3月——中國維和工兵營開赴黎巴嫩,這是我國首次向中東地區派出維和部隊。 2006年7月25日19時30分,因以色列空軍對黎巴嫩南部邊鎮希亞姆進行空襲,擊中聯合國觀察員哨所,造成駐黎巴嫩軍事觀察員杜照宇與其他3名聯合國觀察員不幸遇難。 2010年1月12日——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發生7.3級強烈地震造成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倒塌,正在樓內與聯海團官員舉行商談的中國公安部赴海地維和工作組成員朱曉平、郭寶山、王樹林、李曉明和駐海地維和警察部隊趙化宇、李欽、鐘薦勤、和誌虹(女)同誌被埋在廢墟下,於北京時間1月13日5時56分許壯烈犧牲。
朝核六方會談
朝核危機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至今仍牽動著美、俄、中、日、朝、韓各國敏感的安全神經。如果朝核危機久拖不決,朝美矛盾可能進壹步激化,世界核安全形勢將遭到破壞。中國在朝核危機解決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以六方會談的形式讓各方正面接觸溝通,使危機得以階段性化解。無論從維護世界和平還是從本國安全利益出發,六方會談作為對話平臺,是中國構建和諧世界外交實踐的創舉。雖然朝核問題至今尚未根本解決。但取得的成果標誌著向朝鮮半島無核化邁出了實質性壹步。
關鍵詞:六方會談;朝核危機;中國
壹、六方會談是中國創導解決朝核危機的有效機制
2003年8月,經過中國積極的外交斡旋,促成解決朝核危機的談判,開始啟動六方會談,美、俄、中、日、朝、韓等國以此為對話機制討論朝鮮核問題,並確立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核危機的原則。朝核危機是壹個久拖未決的敏感問題。第壹次朝核危機發生於1990年4月,是由美國軍方質疑朝鮮正在研制核武器而引發的。當時,美國以其衛星照片為依據,懷疑朝鮮有研制核武器的設施,並揚言要對這些設施實行檢查。朝鮮方面則反復聲明沒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
/view/211354.htm
/view/1051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