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東北,滿族在民族禁忌上也處在壹種很尷尬的境地——很少有人能正確地知道滿族的飲食禁忌。有些人似是而非的認為,滿族同穆斯林壹樣不吃豬肉,有些人根本不清楚滿族存在飲食禁忌,還有些人會在妳明確表示滿族不吃狗肉的時候,滿不在乎的說:“怎麽可能?我認識的滿族就吃狗肉!”但最令人無奈的是,壹部分身份證上寫著滿族的人,偏就喜歡到處宣揚“滿族是吃狗肉”的,理由是“時代變了”或“滿族的先世都吃狗肉”。那麽,滿族作為民族區分標準之壹的不吃狗肉的習俗到底始於何時?又有怎樣的淵源呢?
金代女真人吃不吃狗肉?
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女真人宴飲的習俗如下:“阿骨打聚諸酋***食,則炕上……人置稗飯壹碗,加匕其上,列以羹韭、野蒜、長瓜,皆以鹽漬者,別以木盛豬、羊、雞、鹿、兔、狼、麂、獐、狐貍、牛、驢、犬、馬、鵝、雁、魚、蛤蟆等肉。或燔或烹,或生臠,多芥蒜漬沃,續***列,各取佩刀,臠切薦飯,食罷,方以薄酒傳杯冷飲,謂之禦宴者亦如此。”更有甚者,狗血拌飯還是金代頗為流行的壹道美食,即用“生狗血及蔥、韭之屬”與煮的並不軟爛的稗米飯“和而食之”。
《三朝北盟會編》成書於宋代,是記錄徽宗、欽宗和高宗時代宋金戰和的重要史料。
總而言之,在十二世紀的金代,女真人確實沒有形成不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制品的禁忌。不過,不排斥狗肉不等於嗜好食用狗肉,畢竟在已知的文獻中,關於女真人日常飲食的絕大多數的記載,都明確寫著豬肉和羊肉是最常見的肉食種類,並間雜著獵獲而來的壹些野生動物。
狗肉禁忌源自何時?
那麽,滿族人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不吃狗肉的呢?曾有學者撰文指出,在明代前期的中原史料和朝鮮史料中發現過明代女真人食用狗肉的記載,如《李朝實錄》中所記正德年間朝鮮官吏“殺犬十余口,酒十盆”招待女真人等等。不過,在朝鮮人李民寏的《建州聞見錄》裏,卻有對建州女真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明確記載:“犬則胡俗以為始祖,切不宰殺,我國人有挾狗皮者,大惡之。” 這壹記載的出現時間大約在天命四年(1619年),即遲至後金建國後女真(滿洲)人便已經產生了不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的生活禁忌。
事實上,在口耳相傳的家庭教育中,滿族人自己也並沒有認為不吃狗肉是壹個很遙遠的習俗。按照最普遍的說法,“老罕王”努爾哈赤當年在逃離李成梁追殺的過程中,曾因極度困乏而昏睡在壹片蘆葦叢中,追兵見蘆葦茂盛不易尋找便縱火想要將他燒死。努爾哈赤馴養的壹條黃狗見召喚不醒主人,便用身體沾水,將努爾哈赤和他身邊的蘆葦打濕,救了主人壹命,自己卻活活累死在蘆葦叢中。努爾哈赤醒來後,撫摸著愛犬的屍體立下誓言,“凡我子孫以後不食狗肉不穿狗皮,以報義犬救主之恩”。那麽,滿族不吃狗肉的習慣是否真的僅僅是出於對英雄的敬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