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是壹種食用價值很高的動物。它的肉質細嫩可口,營養價值很高。它富含優質蛋白質,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優於鮑魚、燕窩、魚翅和甲魚。
因此,大鯢在“美食圈”和滋補品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水中人參”。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它是高級酒店和宴會中的稀有和罕見產品,被食客視為稀有和寶貴的補充。
買賣有弊。有些人想通過捕捉大鯢來發財,因此大鯢被這些“偷獵者”盯上了。上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食用娃娃魚的人較少,我國野生娃娃魚的數量基本處於生態平衡狀態。
然而好景不長。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野生大鯢的數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期間,可以說是大鯢最艱難的時期,甚至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原因是娃娃魚逐漸走向中國南方的高端酒店和宴會,甚至被用作“招牌菜”供不應求,從此走上了“不歸路”。而壹些腦子靈活的南方“盜獵者”,眼見有利可圖,悄悄潛入山林捕捉娃娃魚。
偷娃娃魚壹般吃住都在山上,壹般要半個多月才能走。大鯢大多生活在山區溪流中,因此“偷獵者”通常會去下遊。為了捕捉野生大鯢,他們的手段十分惡劣,不惜在溪水中“下藥”,只為高額報酬。
當時買娃娃魚的價格是每斤5 10元左右,後來漲到每斤幾十元、幾百元。然而,在那個年代,豬肉的價格僅為每斤1元,因此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大量野生大鯢被逮捕並淪為餐桌。
起初,大鯢在中國分布廣泛,包括青海、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陜西等20多個省份,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的河流、湖泊和溪流中。
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野生大鯢在全國範圍內瀕臨滅絕。事實上,早在198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大鯢(中國大鯢)已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即便如此,仍有壹些人感到絕望,因為黑市上野生娃娃魚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斤2000多元。那麽,曾經餐桌上的“香餑餑”,每斤售價上千元的娃娃魚,為何跌下神壇,遭人唾棄?
娃娃魚的價格“過山車”般壹路暴跌。
由於“盜獵者”很難捕捉到野生娃娃魚,供應穩定性極差,同時野生娃娃魚被禁止捕捉和銷售,跟不上市場需求。然而,善於抓住機遇的人敏銳地嗅到了此時的商機,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大鯢的人工養殖。
我國大鯢人工馴化始於湖南省桑植縣1978,成功突破了親魚培育、激素催產和受精孵化三大關鍵技術。兩年後的年底,109條金色大鯢破殼而出,成為第壹代人工繁殖的大鯢。
事實證明,養殖娃娃魚確實是壹個暴利項目。2000年,雖然此時大鯢的人工養殖技術基本成熟,但如果要從事大鯢的人工養殖,投資就要幾百萬起步,所以養殖的門檻很高。
據了解,2008年前後,陜西漢中大鯢養殖基地引進了壹條體重約10公斤的大鯢親魚,其價格高達2萬元,而流向市場餐桌的人工養殖大鯢每公斤價格也超過1000元。
在人工養殖大鯢的最初幾年,壹些率先掌握養殖和繁殖技術的養殖戶都是賺得盆滿缽滿的“暴發戶”,人工養殖大鯢的暴利期持續了十幾年。
自2013年以來,人工養殖大鯢的市場價格“斷崖式”下跌,從最初的每斤1000元跌至每斤200 300元,但這只是壹個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娃娃魚的價格暴跌到每斤不到100元。
大鯢價格集體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前期大鯢養殖回報利潤大,導致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大量大鯢上市,導致入市後市場爆滿;第二,食用娃娃魚的消費者減少了。消費“熱潮”退去後,價格必然會下降。
目前,根據網商平臺上銷售的大鯢價格,壹條重約5公斤的人工養殖大鯢價格約為140,160元,平均價格不到每公斤30元,與以前上千元的價格相差數十倍,導致大鯢被養殖戶遺棄和各種吐槽。
因為在這個時候,娃娃魚的價格已經到了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境地。特別提醒:娃娃魚屬於保護動物。如果是養殖、出售、銷售,必須辦理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和運輸證,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延伸閱讀-娃娃魚不是魚
①遠古生物——娃娃魚。大鯢又稱中國大鯢,因其“哇哇哇”的叫聲類似嬰兒的啼哭聲而得名“娃娃魚”。
大鯢生活在淡水中,但實際上它不是壹種魚,而是壹種生活在水中的兩棲爬行動物。大鯢是壹種大型兩棲動物,通常體長為50-80厘米,最長可達米,體重約為65,438+000千克。
大鯢的體色以紅褐色、黑褐色或褐色為主,並伴有不規則的深色條紋,腹部下部以白色和灰白色為主。有時候,大鯢的體色會因為棲息地而發生變化。大鯢是壹種古老的生物,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的泥盆紀。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世界各地出土的大鯢化石,經過科學家的監測,發現出土地址竟然是在距今約654.38+650億年前的中國內蒙古,所以大鯢被稱為“活化石”。
2生活習慣。大鯢有著特殊的生活習性,喜歡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草豐茂的環境中,尤其喜歡生活在水流經過的山體洞穴和巖石之間的縫隙中,或者生活在水體中的大樹樁下。
但是,大鯢選擇的棲息地通常是清澈見底的水,不能有汙染的水。因此,大部分大鯢生活在山澗和人煙稀少的河流和湖泊中,它們生活的洞穴通常位於河流和海灘的回流處。
大鯢生活的洞穴出口比較狹窄,但洞穴內部的空間很大,大鯢可以在裏面旋轉,但大鯢喜歡過“單身”生活,壹個洞穴裏只有壹條大鯢。
③掠奪性。大鯢捕食時非常有趣。雖然它可以像魚壹樣在水中遊泳,但它的速度還不到魚的壹半。即使當它爬行時,它也是緩慢而懶惰的。然而,妳千萬不要被它偽裝的外表所欺騙。事實上,大鯢屬於壹種兇猛的食肉動物。
在自然環境中,它們主要以蝦、蟹、小魚、蛙、蛇、水鼠等為食。當食物來源不足時,它們也會考慮水生昆蟲。捕食時,它通常依靠偽裝和潛伏在洞穴附近。當魚蝦等水生動物經過時,它會迅速攻擊,在獵物反應過來之前直接被吞下。
娃娃魚還擅長用“招數”抓螃蟹。根據螃蟹喜歡用大爪子夾東西且不會輕易放走的特點,大鯢將尾巴伸進螃蟹生活的縫隙中,壹旦螃蟹被夾住,就會被迅速拉出來,成為大鯢的食物。
④生殖能力。每年的5月和8月是大鯢的繁殖季節。雄性大鯢會在洞穴中建造壹個“產房”,然後出去尋找雌性大鯢,然後將其引入洞穴中產卵和繁殖。
雌性大鯢壹次產卵量約為380 1500枚,體型越大產卵量越高。由於卵的孵化取決於自然水溫,因此需要較長的時間,正常水位環境下約30-40天,低溫地區不超過80天。
在整個繁殖過程中,雌性大鯢產卵後會離開洞穴,雄性會壹直守護洞穴,防止其他動物偷盜破壞。當漲水和水流較大時,雄性大鯢會將身體縮成壹圈,以防止魚卵被水流沖走。
最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頻繁進入森林和自然,甚至在大鯢棲息地從事旅遊和經濟開發,導致原本清澈的水源受到汙染,大量灌木被砍伐。
從表面上看,野生大鯢的數量正在減少,壹方面是被“偷獵者”過度捕撈,導致野生大鯢種群岌岌可危。這樣做的原因不可否認,但另壹方面,它人為地破壞了野生大鯢的生態系統,導致它們缺乏繁殖和繁殖的場所。
目前,我國共有野生大鯢自然保護區21個,其中最早的保護區建立於1976年,位於江西省靖安縣遼河流域。然而,野生大鯢的保護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因為到目前為止,在這些保護區的壹些地方還沒有發現野生大鯢的蹤跡。
近年來,隨著有關部門努力改善自然環境並嚴格監管毀林和水汙染,壹些地區發現了野生大鯢。這表明,只有愛護和保護環境,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才能有機會繁殖和恢復。
總之,守住綠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銀山。因此,愛護自然和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