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紅鯉魚 產於婺源民間,色澤金紅,頭小尾短,背高體寬,腹厚肥大,狀似荷包,故稱荷包紅鯉魚,是中國著名優良魚種。據《徽州府誌》載已有三百多年的養殖歷史。傳說明萬歷年間,婺源籍戶部尚書余樊學告老還鄉,將皇帝禦賜的紅鯉魚帶回放養,後逐步繁殖,流傳民間。荷包紅鯉魚不僅肉質肥美,營養豐富,且具藥用價值。清《醫林篡要探源》稱其“安妊孕,好顏色,止咳逆,療腳氣,消水腫,治黃疸……”,具有和脾、滋肝、補心的功能。婺源縣於1958年成立了荷包紅鯉魚研究所,搜集種魚17條,經20多年的系統選育、7代提純復壯,培養出“荷源鯉”、“芙蓉鯉”等優良品種。1980年通過鑒定,成為中國第壹個人工選育淡水養殖的優良魚種,並按照無公害模式進行養殖。現每年能育出魚苗20多萬尾,已推廣到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遠銷香港等地,深受歡迎。
簡稱“婺綠”,婺源縣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山脈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最適宜栽培茶樹。這裏“綠 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區。 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茶葉專家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 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壹。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明朝時,婺源縣每年進貢的茶葉2500公斤左右。 “婺源綠茶”從十八世紀開始就已進入國際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鹹豐年間, 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制綠茶數千箱運往香港銷售,獲利極豐。“俞德盛”茶號所制“新六香”綠茶還遠銷西歐。光緒年間,茶商俞傑然建“祥馨實業花園”,種植珠蘭,茉莉數千盆,為窨制花茶用。 婺源茶葉,品種繁多。
江西婺源綠茶歷史上就遠銷歐美,建國後,又壹直作為中國綠茶的“面子茶”出口海外。上世紀90年代初,綠茶外銷萎縮,婺綠-退出國際市場。但近年“大鄣山茶”卻迅速崛起,這是因為它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生態資源優勢,及時了解和迎合了當前國際國內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消費潮流。同樣是婺源的茶業,其興衰折射出人們觀念的嬗變和生產方式的改革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其啟示是深刻的。 江西婺源縣是中國綠茶產地金三角上的明珠,而“大鄣山茶”則是婺源綠茶中的壹顆明珠。 大鄣山坐落在婺源縣北部,海拔1630米,縱橫2100平方公裏。這裏,峰巒疊嶂,終年雲遮霧罩,生態環境天然純凈。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造就了優秀的“婺綠”———大鄣山茶。1996年,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三年環境跟蹤檢測,“大鄣山茶”獲得了A-綠色食品證書。之後,它直奔歐盟市場。短短幾年的發展。
婺源茗眉茶,屬綠茶類珍品之壹。因其條索纖細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產於江西省婺源縣。婺眉的采摘標準為壹芽壹葉初展,要求大小壹致,嫩度壹致。其外形彎曲似眉,翠綠緊結,銀毫披露,外形雖花色各異,但內質為清湯綠葉,香郁味鮮醇,濃而不苦,回味甘甜。滋味鮮爽甘醇為其特點。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鄣公山、溪頭、江灣、大畈、沱川、古坦、段莘、秋口等地為茗眉茶的天然產地。其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余脈所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年均氣溫16.7℃,晝夜溫差10℃以上,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3%,無霜期達250天,全年霧日60天以上。土質多為紅、黃壤,腐殖層深厚。山崖幽谷間,常為雲霧籠罩,茶樹多受輻射光照射,萌芽期早,葉質肥厚柔嫩,營養成分豐富。該茶由於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良好環境之中,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芳香物質,尤其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咖啡。
婺源制墨,最早始於南唐,因婺源舊屬安徽新安郡、徽州,故婺源墨又稱“新安墨”、“徽墨”。徽墨的制作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品種繁多,有淡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相等,規格分為高、中、低三檔,高檔徽墨有超鼎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徽墨的特點是色澤黑潤、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磬香濃郁、防腐防蛀,是歷代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新安誌》載:“新安墨以黃山名,數十年來造者乃在婺源黃岡山。戴彥衡、吳滋為最。彥衡自紹興八年以薦作‘復古殿’等墨。其初降‘雙角龍’樣。是米待制元暉(書畫家米友仁)所畫。......” 朝廷“以滋所造甚佳,例外支,設錢兩萬”。壹時婺墨昌隆。據《清代名墨談叢》所載:百名制墨名手,其中婺源就有十位之多。當時婺源虹關村詹姓族人,在外地經營墨鋪的有八十多家,屬“徽墨”中的壹大派別。
婺源汽糕是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特產。婺源縣汽糕表面鮮香油亮,光亮透亮,中間布滿了蜂窩狀的氣孔。加上濃香的佐料,品嘗過後,淡淡的壹絲醇香留存於舌尖,令人回味無窮。婺源的汽糕可謂別具特色。汽糕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秈米。早米太硬,而且沒有黏性;而晚米又太糍,也是不適合做汽糕的。秈米則不同,黏性較小,米粒細長而稍扁平,組織細密,壹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較小,硬質粒多,油性較大,質量較好,適合於米漿的研磨和各種糕點小吃的制作。 先把秈米用井水或山泉水放在米桶中浸泡過夜。第二天,米粒發脹,就可以磨漿了。農村裏都是用石磨來磨漿的,在推動石磨的同時,往下料口添加米料,切忌不要添加太快、太多了。壹般添加壹勺轉動兩圈比較均勻。壹旦添加過快,磨出來的米漿就很粗糙,影響口感。隨著石磨的轉動,乳白黏稠的米漿從石磨中慢慢滲出,流到木桶裏。
PS:婺源位於贛東北,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鎮市,浮梁縣,樂平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南接江南第壹仙山三清山,銅都德興市,是壹顆鑲嵌在皖、浙、贛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 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其中就有婺源。
婺源特產可以用四色概括:綠、紅、黑、白。
綠:即綠茶 ?紅:即中華荷包紅魚 ?黑:即龍尾硯 ?白:即江灣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