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米,產於荊紫關鎮魏村,據傳在明、清時期,當地官府每年必須向皇上呈送,故得名。
腳踏肉,原為湖北趙川壹帶儲藏肉的方法,因肉內部分油質被土吸去,食之香而不膩。
粉蒸肉,也叫苜蓿蒸肉,此菜將肉蒸至七成熟,攪拌上細玉米面,與洗凈的苜蓿壹起上籠蒸(需要加碗蓋),約10分鐘即可。是荊紫關的壹道特色菜,已流傳數百年。
石子烙饃,制作時,先在平底鍋裏放上光滑的石子,反復翻炒,然後把搟好的發面餅放在石子內蒸熟。烙熟後饃面布滿小坑,外焦裏軟,酥香可口。
葉葉涼粉,又名神仙涼粉,原料是壹種植物的葉子,這種葉子是用境內猴山(荊紫關法海禪寺)上的壹種野生灌木樹葉加澱粉做成的。清洗後用溫水邊澆邊搓洗,流下的湯汁加入少許澱粉放涼之後即成。性甘味苦,清熱解素,殺菌抗癌;具有清火之功效。根據網上的資料,涼粉草,英文名為Mesona chinensis Benth,含水解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鼠素糖和半乳糖醛酸及壹種未知糖,該植物性甘味苦,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解毒、殺菌抗癌功效,而且也是泰山仙草蜜、王老吉主要原料。
酸菜,荊紫關鎮所產的酸菜和東北、四川、兩湖的酸菜都不壹樣。其所用原料凡是闊葉菜類均可,如白菜、臘菜、紅薯葉等。洗凈、下鍋開始煮(水:菜≈1:4,類似於某些地方的焯),約6、7成熟,迅速出鍋,裝盆空掉壹部分水後,直接按壓在密封容器內(甕、罐、桶等),交上特制的酸漿(特別交代酸漿:此
地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水質清冽甘甜。酸漿用此水後,醇厚酸爽),密封後儲存。急於吃的,約壹周後即可。7——12天的酸菜口感、色澤最好,超過15天的不推薦食用,可能變質。
神仙涼粉,是荊紫關鎮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清熱解素,殺菌抗癌;是用境內猴山上的壹種野生灌木樹葉加澱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後可以清熱、解毒、活血,有壹定的抗癌作用。 關於這種涼粉的來歷,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老家連遭三年大旱,餓殍遍野,十室九空,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災民,成群結夥地向山外逃荒。途中遇壹位神采奕奕的老奶奶,用拐杖擋住他們的去路,和善地說:“妳們不必逃荒,荊紫關鎮北猴山上有壹種樹,葉子能做涼粉,糊口度日不成問題。”接著她教大夥如何辯認葉子,如何制作涼粉。說罷駕壹朵祥雲騰空而去。眾多災民方知是神仙點化,便跪地叩頭“多謝神仙救命!”
災民們返回家園後,按照神仙指點的辨認方法,采回了葉子,又依照神仙教給的制作步驟,果然做出了涼粉,度過了災年。因這種涼粉為神仙點化,故稱之為“神仙涼粉”。 其具體做法是,將采回的新鮮葉子淘凈,空水、放到盆中用開水燙勻;再摻涼水攪拌,使其不燙手為宜,接著雙手雙復揉搓,直使葉子和熱水成為糊狀,然後用布袋過濾盆中,待冷卻後即成涼粉。神仙涼粉用刀片打成小塊,澆上油潑辣子、醋和蒜水,味道涼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溫的極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