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扇是鮮牛奶煮沸混合三比壹的食用酸煉制凝結,制為薄片,纏繞於細竿上晾幹而成。應是壹種特形幹酪。乳扇可作各種菜肴,涼拌、油煎、燒烤皆可。其名菜夾沙乳扇膨酥,入口即化。其他套炸、椒鹽都別具壹格。
乳扇可藏數月,便於遠途運輸,遠銷東南亞各地,很受歡迎,饋贈親友別有新意。
大理砂鍋魚是大理地方名菜之壹,將嫩雞片、冬菇等十余種鮮臘配料,再加上洱海出產的弓魚或鯉魚慢慢燉成。遊客可在遊船上,以及下關或大理各大飯店品嘗得到這道名肴。砂鍋魚20元/鍋,足夠3-4人吃,味道非常鮮美。
大理砂鍋魚選用祥雲出產的好砂鍋,洱海中捕來的弓魚、黃殼魚、或鯉魚加豐富多彩的配料燉制而成。上席時以菜葉鋪墊的大盤襯墊,鍋中沸滾,飄紅映綠,色彩絢麗,清香撲鼻。趁熱食用,魚肉滋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大理耙肉餌絲,有壹種說法是,這種才只有大理人做得出來,別的地方是學不來的,好像是和水土有關,其實具體的我是不知道的,反正在別的地方也沒有見過,但是味道的確實很不錯,大老遠就有壹股香味飄過來,很誘人。具有味清香,肉燉耙糯,汁濃不膩,味醇鮮美,餌絲筋潤的特點。 喜洲粑粑因源於大理喜洲鎮而得名。分甜、鹹兩類。民間常用上下底火烤制。下面介紹市肆胡麻粑粑做法。以胡麻制餡,胡麻又稱胡芝麻,亞麻科植物胡麻的種子。 白族涼粉。以酸辣為主,適合喜歡酸辣口味的人群,而且價格實惠。如果喜歡吃辣的人呢加壹勺辣椒,放壹點蒜,即使在水秀的南方,妳也能感受西北豪爽的風情,而且很便宜,很細很潤滑,味道也很可口。
做雞豌豆涼粉的工序,不是我們壹般人想像的那麽簡單。要做雞豌豆涼粉了,頭天晚上,便用從西龍潭流淌下來的天然礦泉水,浸泡那雞豌豆壹夜,到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便起來,用手推小石磨,“呼啦啦、呼啦啦……”地慢吞吞地磨成雞豌豆漿,用壹口大鐵鍋,燒壹大鍋同樣的西龍潭天然礦泉水。水沸騰起來,將那用手推磨細推出來的雞豌豆漿,倒入大鐵鍋裏壹攪,不用加任何添加佐料,顏色便成了嫩嫩的綠黃色,那天然的嫩綠黃色,嬌嫩得讓人都不敢去碰它。這樣嬌嫩的東西,就是不吃,看著也食欲大增啊。
雕梅扣肉。雕梅是雲南大理白族的傳統名特食品,采自春天的青梅,當地的女孩子在上面雕刻花紋,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後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扣肉選用的是多層五花肉,肥瘦相間,和雕梅壹起蒸制大概4個小時,肉中飽有梅子的清香,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大理生皮是壹道獨特的美味。生皮,白語又叫“黑格”,即生的豬皮和豬肉。逢年過節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總會以涼拌生皮作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壹般生皮生肉有兩種吃法:壹種是生皮和佐料不擱壹起,吃時就著佐料壹起吃;壹種是將佐料與生皮生肉拌勻,直接做成壹道涼拌菜。兩種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大理有句俗話,叫“吃凍魚,曬肚皮”。凍魚是道涼食,但是食用時間卻是在秋後至次年三月之前,所以要邊曬著暖暖的太陽邊吃凍魚。白族人都愛吃這道美食,到了秋後經常做了吃,更是待客的佳品。
凍魚選用鯉魚或是鯽魚,做法可以按照酸辣魚的方法做,做好放入大湯碗中,經壹夜自然晾涼,第二天即可食用。但是比較好的方法是,不放豆腐等配料,因為凍魚主要就是吃魚和凍的美味,放了太多配料反畫蛇添足,但是佐料要多放,這樣才好吃。將鯉魚(鯉魚要砍成小塊)或鯽魚宰殺清洗幹凈,鍋裏放水,放入魚,然後放入鹽、醋(用酸木瓜煮的就不用放了)、醬油、辣椒粉、花椒粉、大蒜、姜,跟煮酸辣魚壹樣,煮到湯水收濃時候,放入雞精起鍋盛入大湯碗中。放在涼處,等到第二天就自然凍成凍魚了。
白族米糕,口味特別,分幹糕和水糕兩大類。制作幹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後,壓磨成粉,然後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再用薄刀小心劃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制成後,加百分之壹的糯米面,蒸發亦如幹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後在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後在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幹糕,又以喜慶幹糕為上品,喜慶幹糕又分夾層糕和色糕兩種。夾層糕呈菱形,比普通幹糕稍厚略大,中有紅糖、薄荷、橙皮、棗泥、龍眼的混合夾層;色糕呈正方形,中間有紅色腰線,表面為紅色罩面,紅白分明,質細而美觀。蒸米糕若用於待客時,表面加紅糖、玫瑰糖;用壹祭祖供佛時,糕面須插鮮花。每年清明時節,青蠶豆成熟上市,在米面中滲進豆米粉,糕成綠黃色,食味更佳。這種青豆米糕,多用作上山掃墓和招待佳賓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