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印度菜肴通常呈糊狀?

為什麽印度菜肴通常呈糊狀?

原因可能在於氣候、飲食結構、宗教和飲食方式。

Thali是壹種常見的印度套餐,壹般包括多種醬胡材料。

印度位於南亞,氣候炎熱。在高溫氣候下,食物容易變質。為了防止變質,需要通過腌制來保存食物(泡菜),或者在烹飪過程中添加大量香料(因為香料往往具有防腐和殺菌作用)。另壹方面,高溫會降低人們的食欲,因此有必要使用香料來增加食物的風味,或者通過油炸來增強人們的食欲(看過印度小販視頻的人應該對印度油炸印象深刻)。

研究表明,早在4600年前的印度河谷文明時期,印度祖先就開始在飲食中添加大量香料。在這種自然環境下,將食物徹底煮熟,將其制成糊狀,並添加大量香料,可以充分釋放香料的香氣,殺死細菌,延緩變質,改善食物的風味並使其更適合食用。這是壹個非常自然的選擇。

埃塞俄比亞的Injera是壹種多孔發酵餡餅,也可以和醬壹起食用。

另壹方面,印度農業不發達,人們的飲食主要以面包和大米等主食為主。這些主食的味道平淡無奇,但濃稠的醬料可以為主食增添許多風味,使其上菜。事實上,在農業不發達的古代,以及目前大多數用手吃食物的國家,糊(或醬)是最常見的食物之壹,例如埃塞俄比亞的因傑拉(Injera),這與印度的塔裏(Thali)非常相似。有限的固體糊狀物可以節省糧食並養活更多的人。

許多歐洲湯,例如上圖中的Salmorejo湯,都非常稠,從外觀上看,它們也有點接近印度糊。

在餐具和其他餐具普及以及農業技術和生活水平發展之前,歐洲普通人的日常飲食往往是糊狀的粥、湯和燉菜。類似上圖的濃湯或燉菜,加上粥或面包(其實古代面包並不常見,因為制作工藝相對復雜,粥是比較常見的平民食品),這是普通人的壹頓飯。

印度長粒大米和用豆子制成的達爾餅幹。

此外,印度是壹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誕生於印度的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都強調不殺生,所以大多數印度人都以素食為生。讓素食變得美味(且不易變質)並不容易。常見的做法是加入大量香料,將其制成糊狀。缺乏肉類的印度人需要用鷹嘴豆和其他豆類補充蛋白質。用各種香料熬制的糊狀豆角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可以補充蛋白質。因此,這種叫做達爾的豆泥已經成為壹種非常重要的印度食物。

印度婦女用手吃飯。

最後,在印度飲食文化中,人們認為吃是壹種感官活動,觸摸是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的創始人查拉克·桑希塔認為,進食過程需要調動人類的五種感官,包括聽覺、嗅覺、視覺、觸覺和味覺。通過自己的雙手,妳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食物的溫度和風味。因此,印度人習慣用手吃,糊狀的醬料非常適合蘸在餡餅或米飯中。如果說在古代用手吃飯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話,那只能說在21世紀人們仍然習慣用手吃飯是壹種文化原因。

美洲土著尤洛克勺子

有趣的是,中國不僅是筷子的發源地,而且最早的叉子也誕生在中國。勺子誕生於新石器時代末期,因此,擁有燦爛文明的古印度卻沒有使用餐具輔助進食的傳統,這確實很有趣。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印度菜都是糊狀的。比如咖喱餃子samosa,各種坑燒肉,泡菜(沒錯,印度也有泡菜),印度香米,主食裏的各種糕點,各種油炸小吃,壹點都不馬虎。

印度食物更明顯的特點不應該是各種香料嗎?至少在印度人自己看來,印度是世界上飲食多樣性最強的國家之壹,因為數百種香料有數千種搭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