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壹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壹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麽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素材積累作文 篇11、寫日記——這種方法是壹種比較傳統的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雖然比較傳統但是很奏效,用起來也很容易。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先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記錄時可以記得詳細壹些,如果妳真的不能詳細的記錄也可以簡單地先把事情的大致內容記下來。壹些細節等以後用到時再回憶。所記的內容壹定要有意義,要健康,這壹點很重要。字數可以是數百字也可多壹些,這有妳的寫作水平來決定。記錄時壹定要記清楚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我們在日後回憶的時候也會很方便。
2、做摘抄
——這種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看書閱讀將壹些好詞好句或者名人軼事摘抄下來,儲備到自己的素材庫中為以後作文服務。著這裏摘抄的內容和範圍壹定要清楚,千萬不能什麽都抄,要有所選擇和借鑒。應掌握這樣幾個原則:(1)內容不新穎,全是壹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沒有新意也無創新可言的內容不要抄。
(2)經常看見的常識性的素材不抄。
(3)內容太深奧太難理解的素材不抄。
(4)內容不健康的素材不抄。
3、廣收集——這裏是指有意的廣泛收集寫作文的素材。
形式包括從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和別人的交流談話中搜集有用的寫作素材,並把它們記載本子上,為我們作文服務。
素材積累作文 篇21、壹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大聲呼喊而喑啞……為什麽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妳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麽?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面裝的是我每壹次跌倒時的痛苦,每壹次受傷後的哭泣,每壹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了妳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妳扛著船趕路吧!什麽,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麽沈,我扛得動嗎?是的,妳扛不動它。大師微微壹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句話給人不無裨益。在無際大師的開導下,青年終於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沈重的道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放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等,讓自己輕裝前進。
2、地獄裏,壹大群人手拿長勺圍著壹桶湯,卻因為勺太長而夠不到自己的嘴,就這樣人人只能望湯興嘆,愁眉苦臉;天堂裏,壹大群人也是手拿長勺圍著壹桶湯,雖然勺柄也長,但大家都舀起湯來餵對方,這樣就都高高興興地喝到了湯。
感悟: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也就是關愛自己。
3、孔子周遊列國時,路過呂梁瀑布。它從高處傾瀉下來,水聲訇訇。這時孔子看見壹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輕生,就急忙叫壹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間那老者竟又重現在百步之外。他白發飄飄邊走邊唱,神形瀟灑。孔子趕上他,虛心請教:請告訴我,妳有什麽秘訣可以對付這樣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隨著漩渦進入,又隨著漩渦出來,我讓自己適應水流,而不是讓水流適應我。
感悟:和整體協調,跟整體移動。這真是對隨波逐流的全新認識。
4、古時有個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壹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壹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壹聽,連拍大腿說:妳還是回家吧。妳想想,高墻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又打傘不是多此壹舉嗎?
秀才壹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妳怎麽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壹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妳這次壹定要留下來。妳想想,墻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嗎?戴鬥笠又打傘不是說明妳這次有備無患嗎?秀才壹聽,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結果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壹十五不壹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麽樣的想法,就有什麽樣的未來。
5、從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壹支送葬的隊伍。其中壹個頓時心煩意亂,心想:真是晦氣死了,這次考試肯定無望了。而另壹個見到黑漆漆的棺材,卻笑逐顏開,心裏念叨著:棺材,棺材(官才),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結果果然是前壹位名落孫山,後壹位金榜題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無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情好,陽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暢。
素材積累作文 篇3沒時間磨斧頭
有個伐木工人在壹家木材工廠找到壹份合適的工作,由於薪資優厚,工作環境也相當好,伐木工很珍惜,也決心要認真努力地工作。第壹天,老板交給他壹把鋒利的斧頭,劃定壹個伐木範圍,讓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這天砍了18棵樹,老板也相當滿意,他對伐木工人說:“非常好,妳要繼續保持這個水準!” 伐木工聽見老板如此誇贊,非常開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賣力。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這天他卻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為了彌補昨天的缺額,更加努力砍伐,可是這天卻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樹。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慚愧,他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老板,真對不起,我不知道為什麽,力氣好像越來越小了。”老板溫和地看著他,接著問:“妳上壹次是什麽時候磨斧頭的?”伐木工望著老板,詫異地回答說:“磨斧頭?我每天都忙著砍樹,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啊!” 適用方向:認知;智慧;策略;願望與現實;現象與實質
不做最大做最好
有數據表明:全球輪胎產業三分之二的發明均來自米其林。在米其林人眼裏,“汽車只是輪胎的壹個配件”。現在,米其林集團每年的產品研發投入都超過總投入的4%。 其實,在各種品牌的產品中,米其林的輪胎經常是市場上最貴的,但米其林人從不擔心:“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客戶了解到,米其林輪胎的每公裏成本實際上是最低的。”韓思克說:“米其林的目標不是做最大的公司,而是做產品質量、價格、服務最好的公司。”讓米其林出名的,除了輪胎外,還有被無數饕餮壹族奉為“紅寶書”的《米其林指南》。 20世紀的第壹個年頭,米其林公司出版了壹本小冊子,裏面有法國各地的加油站、修理處、食宿等信息,通過米其林的經銷商免費送給來法國旅遊的司機。時任米其林掌門人的安德烈在小冊子的序言中寫道:此書在新世紀出版,它壹定能與世紀***存。後來,這本在每年3月的第壹個星期三更新出版的指南,被美食愛好者們奉為至寶,甚至被譽為歐洲的“美食聖經”,尤其是在它開始每年為法國的餐館評定星級之後。 即使擁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美食指南在米其林人的眼裏仍只是壹項“副業”。 如此專註,讓米其林始終領跑世界輪胎行業。 適用方向:目標;策略;清醒;自信;認知
大老板與小細節
亨利·福特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立者,也是世界上第壹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被譽為“把美國帶進流水線的人”。就是這樣的壹位大老板,他在細節方面的苛求,簡直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 1913年7月,福特曾向德國壹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訂購了壹批價值20xx萬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在簽訂購買協議時,他向對方提出要求:這批零件要裝在木箱子裏,木箱的大小尺寸、木板的厚度、木板的結合、螺絲釘的大小、結合的位置都必須按照他的要求去設計,而且木箱上不能有不壹樣的鐵釘。合同簽訂後,他的部下都覺得老板太過苛刻了,不就是包裝箱嗎,幹嗎要求這麽嚴格?等汽車零件運到後,亨利·福特親自帶領工人卸貨,他還特別叮囑大家開箱要謹慎,不得破壞木板。工人們再壹次感到了老板的苛刻。等到全部拆卸完後,福特拿著辦公室鋪設地板的設計圖出來時,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同時對福特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原來福特私人辦公室剛剛完工,只是地板尚未鋪設。而福特正好利用這批木板來鋪地板,每片木板的大小厚薄,以及螺絲釘的位置,完全與設計圖吻合。越是大老板,他就越會壹絲不茍地對待企業運轉中的每個細節。正是這種壹絲不茍的精神,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當人們羨慕他們龐大的`財富時,殊不知,他們的成功是靠壹個個不起眼的細節累積起來的。 適用方向:態度;細節;成功;智慧;理性
鄭永慧:“信”字當頭
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教授、作家鄭永慧先生,於20xx年9月9日逝世,享年94歲。 在很多讀者的印象中,鄭永慧是壹個鐘情於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翻譯家,他壹生翻譯了雨果、巴爾紮克、福樓拜、梅裏美、大仲馬、左拉、紀德、喬治·桑、莫泊桑等人的作品***計409部,600多萬字。 鄭先生的譯文首先強調壹個“信”字,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做到“達”,是否“雅”要視其原文的雅俗程度而論,依此做到“信的雅”或“信的俗”。這是他幾十年來恪守的基本原則。 1949年以後,最具影響力的法國文學譯者當屬傅雷,但鄭永慧有壹次還是因為翻譯問題,很不給面子地挑了傅雷譯本的諸多錯誤。有壹次他談到自己譯《高龍巴》時,有意識地對傅雷的舊譯本進行糾正,又發現傅先生本子中“任意刪削”和由於理解錯誤進而自以為是地做發揮性註解的錯誤達幾十處。“我寫了壹篇文章,叫做《淺談翻譯的‘信’》,發表在1990年第3期的《世界文學》上,文中從文學翻譯的三原則‘信、達、雅’,談到傅譯的《高龍巴》,列舉了壹些例子,批判了傅的譯文。”在文章結尾,鄭永慧說:“由此可見,翻譯要做到絕對的‘信’,是何等困難。傅雷尚且如此,遑論我輩!在翻譯上從來沒有捷徑,,只有多壹分謙虛謹慎,才能少壹分失誤。” 對於鄭永慧先生長達半個世紀的翻譯工作,余中先評價說:“我曾翻譯過梅裏美和羅伯格裏耶的作品,但這些東西之前都已經由鄭先生翻譯過了,所以仔細研究了他的譯作,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忠實於原著。” 適用方向:清醒;使命感;堅持原則;相信自己;挑戰權威
俞孔堅和他的“桃花源夢想 ”
“他開創了壹個新的專業方向。設計為景觀創造了多種不同的時刻。”在20xx全美年度景觀設計專業獎項的名單中,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將唯壹的最高獎項“綜合設計傑出獎”,頒給了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俞孔堅教授。由他主持的哈爾濱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項目,在超過620件參賽作品之中脫穎而出。 自從17歲離開故鄉浙江金華到北京讀書,再到赴美留學、歸國回京,25年過去了,陪伴俞孔堅的,壹直是臨行前母親交給他的壹包家鄉的土。這包土和俞孔堅的博士服放在壹起,被珍藏。 愛之深,責之切。作為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對當前中國城市建設的犀利批評從未停止。歸國後的俞孔堅考察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看到的是城市和文化的屢遭破壞。俞孔堅毫不客氣地直言:我們在犯100年前美國人和歐洲人所犯的錯誤,但我們卻以此為榮。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壹個建立在自然、文化遺產和人的休閑遊棲網絡上的城市,這個網絡是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所依賴的生態基礎設施,這是壹個新時代的‘桃花源’。”為了這個“桃花源夢想”,1997年,俞孔堅開始反對“城市化妝運動”。20xx年,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正式成立。現在,200多個誌同道合的同事們,正以土地的名義,為和諧的“土人理念”而奮鬥著。 適用方向:夢想;追求;和諧;家園;城市化
會漂的石頭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壹次中層幹部會上提出這樣壹個問題:“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反饋回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先生搖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張先生說“沒有木板”;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先生強調“石頭是真的”……終於有人站起來回答說:“速度!”張瑞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人為妳等待,沒有機會為妳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有可能會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競爭者的狀態,也是勝者的狀態。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飛,時刻準備飛。 適用方向:成功;捷徑;認知;生活的狀態;人生的速度
素材積累作文 篇4素材展示
據了解,這批學生來自山東科技大學,大都來自農村,他們深知過年回家對農民工是多麽重要,他們也知道買張過年回家的票是多麽不容易,他們更知道買不到票的農民工的那種無助。作為大學生,他們覺得有時間、懂電腦,有義務幫助這些在這個城市打拼壹年的外鄉人,他們很想對農民工說壹聲:青島謝謝妳!
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知道大多數農民工不會上網訂票,排隊購票又不容易,學生們希望能幫幫他們,壹年了,對農民工來說再苦再難也要回家。據了解,學生們在現場登記了不少農民工的購票意向,搶到票後,他們會及時把票送到農民工身邊。本次活動負責人楊彥澤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愛心接力,為身在他鄉的異鄉人出份力。
素材解讀
1.幫助他人,從點滴做起。人是需要尊重、理解、寬容、關心和幫助的。在日常生活裏,壹句“謝謝”,壹句問候,壹句道歉,壹個微笑,都將給妳和他人的心中帶來溫暖,帶來希望,使生活中充滿友愛,充滿陽光。
2.傳遞愛心。愛是純潔的,是無私的,是不朽的。愛,無處不在,有愛的地方就有歡笑,就有感動的淚水。愛,會讓世界的每個角落裏放射出萬丈光芒!愛,不分大小;愛,可以傳遞。
適用話題
幫助他人、傳遞愛心、尊重、做力所能及的事
素材積累作文 篇5“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余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余”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余”為:“冬者歲之余,認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余”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曹禺在澡盆裏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壹件趣聞:有壹次曹禺的家人準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壹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裏,正讀書入迷呢。他壹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壹只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壹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壹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麽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裏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壹個公***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壹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壹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壹塊面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壹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妳吃吧,我包裏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只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面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裏抽出壹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妳怎麽不吃面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壹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壹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壹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壹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壹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幹到半認。在勞累壹天之後,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麽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妳去廣場上用棍棒打妳壹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壹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裏姆·薩姆金的壹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素材積累作文 篇6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1974年11月1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美國影視演員、制作人。
1990年,16歲的他參加了電視劇《成長的煩惱》的拍攝。1993年,他憑借《不壹樣的天空》中的表演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和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1995年,拍攝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榮膺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1997年,萊昂納多主演了《泰坦尼克號》。20xx年,萊昂納多出演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逍遙法外》,並因此獲得了金球獎男主角的提名。20xx年,和馬丁西科塞斯合作的《飛行家》為萊昂迎來壹個美國金球獎最佳男演員獎。20xx年,憑借《無間道風雲》和《血鉆》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雙提名。20xx,他出演了《盜夢空間》。20xx年,他主演了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20xx年1月,他憑借《華爾街之狼》中的表演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9月17日,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和平使者”,關註氣候變化[2]。20xx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收入2900萬美元,居福布斯全球演員富豪榜排名第13位。
20xx年,憑借電影《荒野獵人》獲得第73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