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的來著?少女情懷總是吃,就讓我們紅塵作伴,吃的白白胖胖。
壹、柳巷面
說起西安的小吃,很難不從面說起。小影曾經跟我說過,我可以壹周七天都吃面!不重復,更不會膩!這是西安人特有的自豪與霸氣,確實,biang biang面、岐山臊子面、油潑面、幹拌面、褲帶面、大盤雞拌面......這麽多種類裏面,總有壹款是妳所愛。
而我的最愛,永遠都是柳巷面。多少年了,這家店只做柳巷面,別的沒有,正所謂平生不吃柳巷面,枉來西安走壹遍,柳巷面算是居家旅行、出門解饞必備良面。且不必說肉大實在吃起來過癮,單單就碩碩大碗就能引起妳饕餮的食欲,這年頭妳不用盆吃飯都不好意說在西安待過,粗面尤為勁道,嚼起來動感十足,入口吸溜壹聲——妳是吃不爽的,他不是細面,沒那麽容易投懷送抱,需得認認真真壹口壹口慢慢入胃,方得幾分陶醉。當然了,豬八戒吃人參果,妳想圖個痛快,也不是不可以,嘴大吃四方麽。
友情提示:如果妳——嫌棄路不好找、念叨店面環境亂、害怕排隊時間長、抱怨餐點單壹——的話,最好別去這裏。
地址:騾馬市北
二、樂樂餐廳
除了柳巷面,大學時候最喜歡去的壹家餐館叫樂樂餐廳,店面其貌不揚,四層小樓,混跡於其他高大上的樓宇之間,要的就是個低調。如果妳吃肉吃膩了、吃面吃煩了(雖然不大可能)、錐子臉看慣了、想看個圓臉,可以來試試這裏的家常菜,樂樂排骨、樂樂帶魚、樂樂茄子、樂樂紅燒肉,每壹道菜都以樂樂開頭,量大味美親切感十足。不要說家常菜沒什麽吃頭,獨孤求敗還無招勝有招呢,世界上最難做的菜就是中華名小吃西紅柿炒雞蛋,論家常菜,我只服樂樂餐廳。
友情提示:老牌餐廳,人很多,需等位,壹人吃不爽,四個人以上才過癮。斜對面有個泡饃小炒也很好吃,不過忘了名兒了,所以不要問我小炒店叫什麽,它的名字也許叫紅領巾。
地址:南大街湘子門附近
三、定家小酥肉
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定家小酥肉是壹個不容錯過的選擇。從外表來看,其形象介於泡在水裏的大號雞米花和黏在壹塊的小號紅燒獅子頭之間,妳可以叫它穿著黃馬褂的肉團子,或者簡稱“肉”就行了,跟觀人觀事壹樣,我們不能浮遊於外表,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嘛。不知道各位看客有沒有吃湯泡飯的習慣,作為從小將湯泡飯視為絕世美味的我來說,給我壹碗小酥肉的湯,我就可以吃壹大碗米飯,因為,真的很鮮。作為壹個招牌老店,小酥肉來的實在,品質也專壹,就是壹個黃色的搪瓷缸子,裝著壹大碗肉就來了,拿壹把湯匙,舀壹大勺湯肉蓋在米飯上,世界從此融化。口感方面,私以三字為括:壹嘗“酥”,咬壹口黃金表皮酥酥麻麻,藏在內裏的細肉與其難舍難分,再嘗“滑”,其味鮮嫩,入口即化,三嘗“膩”,見好就收,建議妳不要多吃。不過老店也是有個性的,去的早了,沒開門,去的晚了,賣完了,所以說,要與美食相遇,也要講究個緣分的。
友情提示:沒有友情提示,吃肉還要什麽友情提示?
地址:大皮院西口
四、樊記肉夾饃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臘汁肉夾饃真遺憾。說到臘汁肉夾饃,我還是喜歡吃樊記的,姜是老的辣啊,牌子是老的響啊,人家經營了這麽多年還屹立不倒,不是沒有道理的。不要以為肉夾饃就是兩塊餅夾著切碎的肉,肉夾饃也是有尊嚴的、肉夾饃也是分等級的好嗎?其中環肥燕瘦,各有千秋,肥者肥而不膩,瘦者瘦而不柴,關鍵看妳好哪壹口,而與之相稱的夾饃軟硬適中,極有分寸,既不會遮擋肉的光彩也不會放棄自帶的特色,饃解肉之膩,肉襯饃之香,兩者相間恰恰相宜。想象壹下,炎熱的夏天,妳偶然間走進了壹間老店,點上兩個肉夾饃,吹著小風扇,再要壹瓶冰峰,記住,不要芬達,不要可樂,不要美式咖啡,不要卡布奇諾(當然也沒有),壹定要是冰峰,"咻"喝壹大口,再"嗷嗚"咬兩口肉,嗯,嘹咋咧。
友情提示:現在很多餅肚子裏夾塊肉就說自己是肉夾饃了,擦亮妳們的雙眼吧!真正的臘汁肉夾饃會讓妳好吃到想哭。
地址:好像在西大街,妳們去找找吧。
五、小奶糕
長這麽大,我最喜歡吃的冰欺淩只有三種:脆皮、小雪人和鐘樓小奶糕,排名不分先後,三種同樣鐘情。我吃冰淇淋是用舔的那種,每次沒等我吃完,那些普通貨色基本上可以化壹半,但吃小奶糕就沒有這種困擾,為啥?因為它小啊,小巧玲瓏,嬌小可人,小的有味道,5毛錢壹個,沒有花裏胡哨的冰碴子,沒有裏三層外三層的亂搭色,就是簡簡單單的壹小塊純色長方形雪糕,原味,可可味,香芋味……多種味道供妳選擇。第壹次吃小奶糕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妳不能讓我吃,我就吃啊,無耐買的人太多,又便宜,最主要周圍人吃的又酣暢淋漓,光看不吃實在難受,於是我沒忍住就買了壹根,現在看來,幸虧沒忍住啊!小奶糕之後,再無冰淇淋。
友情提示:喜歡咬著吃冰淇淋的就別買了,怕妳吃兩口發現冰欺淩沒了之後以為自己嘴大,從此傷心流淚到天明。
地址:鐘樓旁邊,靠近車站牌的壹個小窗口。
六、東門外時辰包子
關於時辰包子,有這樣壹首打油詩:“白面細皮僧帽裝,油滲包皮呈金黃。香飄招徠行人步,油而不膩味道長。”美味與否,於詩中可見壹斑。喜歡的那家店面就在東門外車站牌旁邊,起個大早去東大街逛街的時候總會路過那家包子鋪,長長的隊伍高高的籠屜,渺渺的霧氣香香的記憶,其實,去東大街逛街,真的不需要在這裏下車的,但是,我好像總是在這裏下車,冥冥中就覺得,這包子和我有緣分,它必須得見到我,它今天不見我,就不開心,就沒有辦法照顧別人的胃口。我如此善解人意的姑娘,怎好意思拂了包子的好意,只好下車掏錢買之。
友情提示:“茄子!”“啥?”“茄子包子最好吃!”——這是小影說的。
地址:東門外東南城角車站牌旁邊
七、紅星軟香酥
紅星軟香酥,顧名思義,又紅又專,又軟又香又酥!也是西安的壹個老品牌,從外表上看跟老婆餅差不多,但表皮要比老婆餅厚實許多,口味也豐富不少,綠豆酥,白雲酥,黑土酥.....哦不對,走錯片場了沒有黑土酥不好意思,總之我的意思就是口味很多。表皮雖厚,但吃起來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堅強,不用太大力道就可以咬的透,穿過表皮,裏面軟軟蠕蠕的甜餡兒可能會肆無忌憚的粘在妳的小白牙上,不過不要緊,喝壹口牛奶順壹下,人家就乖乖進到胃裏去了。我從小不愛吃月餅,自從和紅星軟香酥相遇之後,基本上就是拿它當作月餅和早飯來吃的。
友情提示:甜品吃多了,會長胖的。
地址:商店裏
八、冰峰
話說現在冰峰的包裝都已經這麽高大上了麽?我的記憶還殘留在小玻璃瓶加吸管階段呢!作為西安飲料屆的元老,冰峰在老城人民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雖然看起來和芬達之流沒差,但喝起來就是不壹樣。實際上,在西安吃飯的人,很少有喝冰峰之外的飲料的,作為百搭小天後,吃面時有她,吃肉時有她,吃包子時還有她,就跟大桶水壹樣,人家是有自己專門供應點的,而且,在這個城市裏,到處都有。看壹樣事物是否融入某個城市,只要看城市裏的人是否習以為常就好,冰峰說起來,可是西安人的自豪與驕傲呢。其實網上也可以買的到,但我總覺得,出了長安城,就不是那個味兒了,只有當我配著古城墻,聽著老秦腔,用著大盆碗,拿著玻璃瓶,吸著小細管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冰峰獨特的魅力。
友情提示:其實果啤和酸梅湯也不錯,壹般聚會的時候,男生喝酒,我們美少女就喝果啤,基本沒有度數,酸酸甜甜就是我。至於酸梅湯,建寧公主是怎麽說的來著?
地址:無處不在
九、阿福冒菜
阿福冒菜,就是多的冒尖的菜,似乎煮熟了的各式樣菜在爭先恐後的說:吃我呀吃我呀快來吃我呀!所以吃冒菜是個挺熱鬧的事兒,吃阿福冒菜就更熱鬧,因為“辣”,即使是他們家的“微辣”對我來說,也是壹個挑戰,看著簡簡單單的菜,怎麽到湯鍋裏焯壹會兒就這麽好吃呢?我認為還是那湯鍋奧秘太深,沒有秘方,偷師不易啊!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有壹次媽媽來看我,我忍不住想要把心愛的冒菜推薦給她,但是大意了,沒去阿福,而是街邊逛街的時候隨便挑了壹家,沒有店面沒有臺座,就是路邊支個小板凳就開竈了,挑好了菜,老板輕車熟路的把它們扔到罩子裏架在湯鍋上,咕嘟咕嘟,壹會兒就好,我吃的劈裏啪啦開心的要命,我媽卻食不知味淚眼婆娑,我壹看,哎呀,怎麽哭啦?媽媽傷心的說:妳在西安就吃這個呀!心疼死我了——所以要帶長輩吃的話還是去個正經店面吧!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了路邊攤。
友情提示:其實有點像麻辣燙,阿福的店面都是細長細長的,吃起來很熱,介意的話就別去了。
地址:理工大對面
十、鏡糕
其實鏡糕不是這麽寫的,它的“jing”就跟“biangbiang面”的“biang”壹樣,將被列為我永遠不會寫的漢字之壹,但這有什麽要緊呢?對於非典型性吃貨來說,好吃,就夠了。鏡糕的出場比較特別,她的座駕是壹口黑色的大鍋,賣她的小販通常不會吆喝,只是靜靜的待在路邊,但妳若見壹商販騎著三輪車馱著壹口大鍋,鍋上還蓋了個棉被,多半就是她了。於是妳走過去說壹聲:老板我要塊鏡糕!只見他壹邊熟練的應答著“好嘞!”壹邊徒地掀開棉被,霧氣蒸騰,壹大鍋完整的鏡糕就出現在妳眼前,紅到發紫的棗泥和紅豆下,軟綿綿的糯米懶洋洋的熱熱鬧鬧的擠在壹起,老板壹個大勺鏟起壹塊裝到白色塑料飯盒裏,從此米棗交融,勝過萬千美味。此外甚為便宜,壹塊錢壹盒,物美價廉。
友情提示:回民街的鏡糕和我說的是不太壹樣的,他們賣的是小小的白白的略帶點硬度的糕點,甜的那麽生硬,且站臺過久,毫無熱鬧之氣,私以為口感上差了那麽壹點。
地址:遊走攤販
另外,好吃的還有學校民族食堂的大盤雞拌面、旁邊孟村的老碗魚、老校區的綠夢蛋糕店、胡同裏的柿餅大核桃狗頭棗和馬路對面小資味道十足的雕刻時光咖啡館,是他們,陪伴了我最曼妙的少女時光。
當然,現在再稱自己為少女,顯然有些自欺欺人,作為尚處於傻三年階段的新晉辣媽,雖然腦中還保留著逛吃時味蕾的滿足與甜蜜的回憶,但許多吃貨細節其實已經不記得了,於是寫之前我問阿陸:學校旁邊那個蛋糕店叫什麽來著?那家冒菜叫什麽來著?
阿陸壹壹耐心作答,同時友好提示:啊,妳要寫吃的啊,那真應該回去看看,許多店面都不在了。
是啊,畢業離開西安已經這麽多年,那些坐遊6去大雁塔的日子,坐521去小寨的日子,坐45路去鐘樓的日子,坐25路去火車站的日子,坐48路去老校區的日子,出門右拐孟村壹條街的日子,都不在了。
最美不是泡饃鮮,是與妳們壹起吃泡饃的那些年。
以下附贈好友卷卷美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