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巧巧並不否認自己開這家店有著獨特的人脈優勢,卻也很清楚這並非內功。提升客人的飲食體驗,打造“巧巧姐”的高端火鍋品牌,唯有這樣才能做得長久。
高端餐飲和火鍋間如何發生化學反應?金巧巧是東北人,而對火鍋的喜愛,卻壹點兒不亞於成都人,在自己開火鍋店之前,她壹周至少要吃兩次火鍋。
做餐廳的人對食物有強烈興趣,就像畫家對色彩,作曲家對旋律,是最基礎的要求。但除去喜愛的因素,她也從經營的角度看到,火鍋更容易做到標準化管理,且並不完全依賴大廚,可控性比別的餐飲類型要強。
如果說選擇火鍋店作為進軍餐飲業的入口顯示出金巧巧現實的壹面,在高端餐飲氣數不足的大環境下,選擇定價頗高的海鮮火鍋,則讓外界感到她有些特立獨行。
巧巧姐養生火鍋店低調地在去年12月試營業,此時已經距離2012年12月中央要求厲行勤儉節約,而出臺的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發布近三年時間。
公費宴請被扼制,高端餐飲的寒潮隨之來襲,許多高端餐飲品牌只能放低姿態,開始進軍大眾化餐飲市場:俏江南推出團購但依然發展不利;小南國推出“南小館”,打出副牌擠身購物中心;大董推出的快餐品牌“大董鴨”也於去年10月正式營業。
在高檔餐飲被看衰的背景下,金巧巧卻選擇了開這樣壹家澳門豆撈風格的高檔火鍋店,她認為,總有那麽壹批食客對價格並不敏感,手機裏不會安裝團購APP,但對美食和養生有著比其他人更高的要求。
滿足這些人的挑剔依然是壹門大生意,高端餐飲背後體現的生活方式依然有人心生向往,並有很大想象空間。金巧巧考慮到離自己最近的第壹批有足夠消費實力的客人——身邊明星好友們,壹開始就瞄準高端餐飲。
高端餐飲意味著小眾,而火鍋卻是中國傳統的大眾美食,四川重慶的麻辣火鍋、北京的銅鍋羊肉火鍋、臺灣的小火鍋,每個品類都有深厚的親民色彩,並非高大上的料理,並不適合做高級餐廳。
但源自潮汕地區的海鮮火鍋,以海鮮原有的味道給湯底提鮮,不添加復雜的調味料,符合養生理念,也是當地平價的飲食方式。而從海產品豐富的沿海逐漸傳到內陸地區,海鮮本身價格變得昂貴,加上各種手打丸、滑等吃法上的精進,海鮮火鍋逐漸把火鍋的身價擡高,突破人均百元的消費門檻,甚至躋身於五星級酒店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