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裏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壹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壹體的綜合藝術.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飛天4000余身, 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 是壹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二十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 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註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佛經故事畫,是以佛經中各種故事完成的連環畫;經變畫,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大型經變,綜合表現壹部經的整體內容,宣揚想象中的極樂世界;佛教史跡畫,表現佛教在印度、中亞、中國的傳說故事和歷史人物相結合的題材;供養人畫像,即開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這是壹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個時代的壁畫中,有反映當時的壹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衣冠服飾制度、古代建築造型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的畫面,也記錄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實,為研究4世紀到14世紀的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莫高窟的壁畫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盛唐時期的壁畫水平最高.供參觀的洞窟較有影響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西方學者將敦煌壁畫稱作是“墻壁上的圖書館”.
莫高窟的開鑿始於公元366年.據記載,壹位德行高超的和尚樂囫柱杖西遊至此,見千佛閃耀,心有所悟,於是,鑿下第壹個石窟.從十六國到元朝,石窟的開鑿壹直沿續了十個朝代,1500年,至今,樂樽的那個石窟早已無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經過風沙侵蝕仍保存著十個朝代的750多個洞窟,窟內壁畫四萬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構建築五座.此外,還有藏經洞發現的四、五萬件手寫本文獻及各種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絹畫、版畫、刺繡和大量書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藝術作品壹件件陣列起來,便是壹座超過二十五公裏長的世界大畫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盤事跡的造像.因為莫高窟的巖質疏松,無法進行雕刻,工匠們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來,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為珍貴難得.
另外還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階層的各種社會活動,如帝王出行、農耕漁獵、冶鐵釀酒、婚喪嫁娶、商旅往來、使者交會、彈琴奏樂、歌舞百戲……世間萬象,林林總總.
莫高窟作為藝術的寶庫,不同時代的藝術風尚在這裏匯集成斑斕景觀.敦煌唐代藝術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最璨爛的時代,外來的藝術與中國的民族藝術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藝術空前豐富多彩.那雄偉渾厚高達十幾米的巨大佛像;靈巧精致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薩;場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經變;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的單幅人物畫無都使人印象深刻.
在敦煌壁畫中所描繪的當時的壹些社會生活場景,反映了我國古代狩獵、耕作、紡織、交通、作戰以及音樂舞蹈等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面的內容.壁畫中各類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歷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飾資料.壁畫中所繪的大量的亭臺、樓閣、寺塔、宮殿、城池、橋梁和現存的五座唐宋木結構檐,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形象圖樣和寶貴資料.我國的雕塑和繪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美術史上記載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多已失傳,敦煌藝術的大量壁畫和彩塑為研究我國美術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它與埃及金字塔,希臘雅典神廟,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吳哥窟等世界藝術寶庫被稱為世界公認的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