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的小吃種類繁多,如新港鄉的生炒鴨肉羹、碗粿;東石港、布袋鎮的海鮮;阿裏山的竹筒飯和野菜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另外,香酥松脆的方塊酥、用鮮美火雞肉制作而成的噴水雞肉飯也都是嘉義不容錯過的美食。
阿裏山的竹筒飯
遍地竹林的阿裏山區,“竹筒飯”是其特色小吃,尤其在當地鄒族人當中非常普及。傳統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內裝生糯米,再以高麗菜或山酥塞住竹筒口後碳烤,不用過多久就能聞到弄弄的竹香。待烤熟後剝開竹筒,長條的白飯外圍裹著壹層透明的竹膜,桂竹的清香混合著飯香撲鼻而來。如果配上阿裏山特產哇沙米加醬油的蘸醬,便成了風味十足的鄒族美食。
噴水雞肉飯
嘉義是雞肉飯的故鄉,其中又以圓環邊“噴水雞肉飯”名氣最響亮,公明路“劉裏長雞肉飯”也是超人氣名店。雞油、特制醬汁、雞肉絲、油蔥搭配白米飯的在地好滋味,別處沒得比。雞肉飯在嘉義的發展已經超過壹甲子,最早是以土雞雞胸肉撕成條狀或切片,配合油蔥、雞油、醬油擺放在白飯上。由於雞油、油蔥激發出迷人香氣,與米飯極搭,口感廣受好評,雞肉飯逐漸成為嘉義的代表性美食,並慢慢發揚至全臺各地。
不過現今的嘉義雞肉飯,多改以體型較大的火雞肉為主,肉較多、也較軟Q,人氣名店壹天得使用2、30只火雞才夠。雞肉飯要好吃,火雞肉最難處理,雞只洗凈之後,必須先煮熟,火侯拿捏與時間掌控都是關鍵,煮過頭肉質過老,幹澀不好吃。業者表示,好吃的火雞肉必須飽滿多汁、有香氣,雞肉絕不能煮到全熟,需經“泡熟”過程,才能呈現軟嫩口感。 其次是醬汁與油蔥。醬汁各家作法不同,***通特色是入味、不能死鹹,還須有漂亮的琥珀色澤,油蔥則有畫龍點睛之妙,少了油蔥這壹味,雞肉飯在臺灣遍地開花,即使在臺北、高雄,也常見到賣雞肉飯的餐飲店,但招牌上壹定要寫著“XX嘉義雞肉飯”,少了嘉義名號加持,就不算正宗雞肉飯。
方塊酥
方塊酥為嘉義地區特產之壹,為壹種糕餅類的點心,原來的方塊酥很大塊,比手掌還要大。
嘉義地區歷史較久、較有名氣的“老楊”、“ 雪花”、“ 恩典”三家方塊酥店。其中“恩典方塊酥”為老牌元祖,以中國古老之獨家配方、豐富的原料精心制作,壹層又壹層慢火烘焙出又香又酥的中國式酥餅。最受歡迎的是老楊方塊酥。
方塊酥的制作改良自河北翻毛月餅及燒餅的做法,並改圓為方,制作材料主要有面粉、植物油等,口味有鹹有甜,***十幾種口味,並可素食:有高纖、香蔥、杏仁、蔬菜、雞蛋、杏仁果、抹茶、黑糖高鈣、起士、咖哩、茶梅等,並保留了傳統方塊酥層層酥脆的獨特美好口感,和創新的設計的包裝,材料及制作品質均非常實在。因此深受歡迎,暢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