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三穗縣屬於貴州哪個市

三穗縣屬於貴州哪個市

三穗縣位於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北部,國土總面積1035平方公裏,全縣轄7鎮2鄉2街道,159個行政村(90個中心村),7個居民社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22.8萬人,苗、侗等14個世居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7%,耕地面積27.3萬畝,森林覆蓋率63.8%,城鎮化率48.62%。

人文歷史悠久厚重。自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設置邛水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秋收豐稔,壹禾三穗”而得名。三穗縣是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之父”、貴州省唯壹的***和國開國上將楊至成將軍的故鄉。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三穗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竹編文化藝術之鄉”,1972年瓦寨鬥笠曾作為國禮贈送給訪華美國總統尼克松;是中國四大地方名鴨之壹“三穗鴨”的澤源地,有600年養殖歷史,享有“麻鴨之鄉”和“鬥笠之鄉”美譽。

生態環境秀美宜居。三穗縣屬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9℃,全年無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三穗縣山清水秀、天藍氣爽,森林覆蓋率達63.51%,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7.85%,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交通區位優勢突出。自古就有“黔東要塞”和“千裏苗疆門戶”之稱,是由湘入黔的重要通道,是貴州“東進戰略”的橋頭堡。縣境內滬昆高速、三黎高速、三施高速、G320國道、S310省道縱橫全境,交匯縣城。滬昆高鐵過境設站,可直達上海、杭州、長沙等10多個壹線城市,能快捷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經濟圈。

民族風情多彩濃郁。三穗縣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族傳統節日眾多,有古樸濃郁的苗族“二月二”禳橋節、良上“六月六”、巴冶“土王戊”,有異彩紛呈的侗族“吃夜筵”、北侗文化節、款文化節等。有聞名遐邇的瓦寨竹編、八弓鐵鍋、山妹子金秋梨、良上綠色優質大米等名優特產。還有獨具風味的三穗鴨、灰堿粑、苕(米)粉等特色美食。

旅遊景觀美不勝收。三穗縣自然風光旖旎俊秀,有界牌的千奇溶洞、萬畝竹海,木良的十裏長灘、萬頃碧波;民族風景古色古香,有“中國苗族第壹村”千戶苗寨寨頭村、五百年佛教聖地永靈山、侗文化朝覲聖地聖德山;農耕田園風光宜然自得,有國家3A級旅遊景區——頗洞生態農業旅遊扶貧示範園;“紅色之旅”莊嚴神聖,有楊至成將軍故居和紀念館、良上紅軍亭等。

開發潛力厚積薄發。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20余種,其中,釩礦已探明礦石儲量3500萬噸,遠景儲量將超過1億噸,錳礦探明儲量220萬噸,重晶石探明儲量3000萬噸。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3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具備投資開發腹地條件和產業承接基礎。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三穗縣深入推進“工業強縣、城鎮帶縣、商貿活縣”主戰略,致力打造“黔東中心城市核心區”,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

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42016萬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5.9%。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16128萬元,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139072萬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286816萬元,增長4.4%。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中,第壹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1.4%、25.7%、52.9%。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427元,增長6.4%。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壹民生工程,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力開展“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3+1”問題大篩查、“七查”等攻堅行動,全面補齊短板弱項,建立完善防貧監測預警機制,在全州率先推行“防貧保”,築牢返貧致貧“防火墻”,高質量打好收官戰,脫貧質量成色持續提升,產業和就業扶貧得到鞏固,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脫貧保障更加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斷深化,全年無返貧和新增致貧情況發生,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大普查,現行標準下全縣6.2萬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