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走向的華鑰路、東西走向的塔蘭路和科拉比路交織在壹起,形成了普吉島所謂的“唐人街”。走進“唐人街”,只見壹排排拱形建築並排矗立。雖然沒有曼谷“唐人街”的繁華景象,但也有密集的商店和房屋,這使它更加整潔和平靜。
Colabi路上有壹個小庭院,是壹座古色古香、新裝修的石頭建築。這就是有著70多年歷史的“普吉泰華園”。原來,這是島上中文學校的所在地;如今,中文學校已經搬走,安靜的小院、安靜的小樓成為見證島上華人社會發展變遷的永久古跡。
在科拉比路、塔蘭路和華鑰路隨處可見聯友印刷局、隆盛、鼎光堂、元春堂和合隆發餐館等各種商店的中文招牌,這是“唐人街”的最佳標誌。道路兩側,兩三層建築的臨街裝飾處處顯示著中國人生活的印記。
“和隆發餐廳”是街上壹家裝飾古典、美麗典雅的餐廳。遠遠的,我看到了招牌。當我走近時,我看到中門旁邊的墻上有壹個用中文寫的扁平額頭,木門和窗戶上也有“龍符”、“法蓉”、“松茂”、“百越”、“藍燕”和“竹美人”等中文字樣。壹進門,狹長的大廳裏,壹桌壹椅壹櫃壹件工藝品都裝飾得很有主人的品味。當妳看到這些時,不要認為妳來錯了地方。過了前廳,後院就是餐廳。
在和龍發餐廳的大廳裏,有壹幅幅鑲在相框裏的老照片,它們是普吉“唐人街”繁榮的見證。與過去和現在相比,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海灘沿線新商業街區的興起,普吉島的“唐人街”已經發生了變化,正在走下坡路。
然而,這座記錄了華人移居普吉島謀生和創業歷史的古老街區,壹直受到當地政府的良好保護。路邊年代久遠、風格獨特的建築被當地政府列入保護名單;釘在墻上的標誌清楚地說明了該建築的歷史和特點。
“過去,這裏是中國商業區,非常熱鬧。”說起唐人街的衰落,身為福建閩侯第二代華人的金霖難免有點傷感。他出生在普吉島,曾在唐人街的壹家公司工作。看著街邊的太華學校搬走,看著街邊的街坊搬走,他感嘆時間的變遷。或許是對“唐人街”逝去歲月的懷念。61歲時,他仍然經常回到街上的海南會館閱讀中文報紙並與熟人聊天。
當我遇見林先生時,我在他讀報的海南會堂。海南會館緊挨著和龍發餐廳,也是聖娘廟所在地。經過重建和擴建,聖娘廟雕梁畫棟,匾額和香火眾多。“智慧和美德與天相配”和“凱澤劉暢”等匾額被標記為“光緒年間”,講述了寺廟和海南人移居普吉島的悠久歷史。
福建會館也位於海南會館附近。報道稱,早在19世紀,盛產錫礦的普吉島因錫礦開采而得到開發,對勞動力的需求急劇增加,許多中國勞工來到這裏從事采礦。如今,在普吉島生活著大量華裔,占島上居民的壹半以上,其中大部分來自福建和海南,並保留了濃厚的中國南方習俗。據傳說,從福建傳入的九皇寨節已成為島上的重要節日,風靡泰國各地。
交通:位於曼谷市中心西南部,向西步行可達廣場。最近的地鐵站是火車站。
網友推薦:這裏的燕窩和魚翅很便宜。選擇幾個大品牌。壹碗100泰銖的燕窩還不錯。如果是滿的,魚翅200泰銖起,400泰銖應該不錯。
周邊景點:王家田廣場、大皇宮、臥佛寺、金佛寺國家博物館、王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