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必吃的十種美食是:伏面、伏羊、鴨肉、童子雞、姜、蓮子湯、仙草、米糟、荔枝、菠蘿。
1、伏面
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伏日吃面,這壹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在北方,大暑到了吃面去,大暑、二伏宜吃面,面條的吃法也多,拌面、炸醬面、打鹵面、涼面等。
2、伏羊
民間歷來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吃“伏羊”屬於“三伏補”的壹種。在我國的魯西北、江蘇徐州、上海等地都有伏天吃羊肉的習慣。在山東,不少地區有大暑當日“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如棗莊市。
3、鴨肉
俗話說“大暑老鴨勝補藥”,因為鴨子屬於水禽,是涼性的食材,在熱天裏多吃它比較好。
4、童子雞
“入暑三伏,壹伏壹對童子雞。”湘中、湘北素有壹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杭州有“頭伏火腿二伏雞”;江蘇揚州有“入暑三伏,壹伏壹對童子雞”等。
5、姜
很多地區都有著“大暑吃姜”的習俗。臺州椒江人有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調蛋,用姜汁、雞蛋和紅糖壹同調勻,裝小碗進大鍋幹燒,燒出的蛋品甜中帶辣,還能再加核桃粒、桂圓、紅棗等配料。
6、蓮子湯
蓮子被稱為“水中靈芝”,大暑當天必喝壹碗蓮子湯,是從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習俗。大暑前後采收的稱為伏蓮,也稱夏蓮,這個時候的蓮子顆粒飽滿、肉厚質佳,新鮮蓮子只有每年的7~8月份才有,等到天冷就只能吃到晾曬後的蓮子了。
7、仙草
民諺有雲: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的時候有吃仙草的習俗。燒仙草,又稱涼粉、草粿、青草糊、仙人板等,主要原料是仙草,又叫仙人草、涼粉草,形狀略似薄荷。大暑節氣來臨,溫州人有吃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後即可食之。
8、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作“過大暑”。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壹塊塊,加些紅糖煮食。
9、荔枝
莆田人“過大暑”家家都吃荔枝,過門拜訪親友,荔枝也被作為消暑佳品。將鮮荔枝浸於冷水中,涼卻後食用,不失為壹件美事。
10、菠蘿
正所謂“小暑吃芒果,大暑吃菠蘿”,很多地方其實都有大暑吃菠蘿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