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廈門就會去鼓浪嶼,而鼓浪嶼餡餅就必須得買:
餡餅在廈門是壹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料精工細,系選用優質面粉、豬油、上等綠豆制成。制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制時,註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黃勝記肉松肉幹:黃勝記”系廈門最具知名度之中華老字號,至今已有166年的歷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黃金香”創始人黃知江,從祖籍漳州許縣東山出發,提著竹籃,內裝自家創制的肉松肉幹,乘坐鬥篷小船,來到漳州龍海石碼鎮沿途叫賣,聞說廈門港口繁榮,即轉船到廈門進行試探性售賣。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壹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壹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2、閩南這邊很喜歡喝茶,屬鐵觀音茶為最有名氣:
柴燒鐵觀音:是采用傳統的柴燒技藝,即以紅磚起竈、鐵鼎炒制、木柴為燃料而制成,采用的原料是安溪茶山上的茶青。相較於普通鐵觀音,柴燒鐵觀音的口感更醇厚、自然,而且還帶有淡淡的木柴香,且觀音韻十足。但由於是純手工制作,生產起來頗耗費人力物力,加之現在鐵觀音生產基本全面機械化,這種古法炒制的柴燒鐵觀音越來越少,當然也更顯得彌足珍貴。
3、來廈門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小吃店,或是街邊小吃:
花生酥:花生酥是廈門著名的中式糕點,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放入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鹹光餅等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土筍凍:土筍是壹種長在海邊沙子裏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壹根壹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裏逮出,先放養壹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壹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壹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壹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壹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壹流。
炒面線:炒面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鉆研創新的廈門風味佳肴,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裏過氽壹下去鹹方可。其風味獨特,味道鮮美,是廈門壹道獨特的美食。
燒肉粽:廈門的燒肉粽在港臺及東南亞壹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制法五關:第壹關是選料要精,第二關是精工細作,第三關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是配好蘸料,第五關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
4、廈門有壹樣工藝品很特色,我覺得可以買回去做紀念:
珠繡:廈門珠繡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繡包等壹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采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清新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