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地道的北方人,至今尚不能習慣沒有面食的飲食。來珠海3年之久了,也壹直在尋找地道好吃的面食館。如今總算是有所發現,至少在我想吃面的時候知道哪好吃。
雖說中國有南北方之分,有吃面吃米之分,但這只是家常主食的區別,並不影響米面在全國的飲食喜好。記得壹個美食家說過這麽壹句話:看壹個廚師怎麽樣,要吃他炒的土豆絲;體驗壹個地方的美食味道,要嘗嘗本地的面食。盡管很多地方不以面食為主,但有各自特色的吃法,這個方法與本地的口味、風俗習慣、飲食文化是有很大關聯性。
特意翻看了董克平老師的《口頭饞》,想看看美食家對吃面的詳解。每個地區不同的面食都有它的歷史淵源。但延續至今,仍然保留的面食特色吃法:北京炸醬面、上海陽春面、武漢熱幹面、成都擔擔面、山西刀削面、陜西油潑扯面、蘭州牛肉拉面、新疆拉條子。珠海也有很多吃面的地方,也有很多種面食,來這兒3年之久,如果妳要問我在珠海去哪兒吃面,我會力薦以下3家,尚不全面,我將繼續探索。
提起珠海面食,既具有本地特色又贊口不絕的就是七叔公竹升面了。
珠海已經開了4家:最早的壹家灣仔沙店,後來新增的華發商都店、吉蓮市場店和荔枝灣店,具體的地址和電話我就不寫了,百度下都有,不用預約。不是不火爆,而是屬於快餐,換桌率很高,飯點可能要等壹會才有地方坐。
這便是七叔公的菜單了,因為他家面湯的湯料熬制很足,所以對於點餐選擇來說,不用擔心是不是招牌,味道都很正。價格很親民,倘若妳就去吃碗招牌竹升面,6塊錢搞定。
這裏我想要特別推薦的是鮮蝦肉雲吞面和白灼生菜
鮮蝦肉雲吞面:
我自己常吃的,因為他家的竹升面和鮮蝦肉雲吞都很太棒,所以我就直接點雲吞面。
首先我想普及下竹升面,竹升面是廣東省的傳統面食,是用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所以本來名字應該是竹竿面,廣東人嫌棄“竿”字不吉利,所以改叫“竹升面”。看過《舌尖上中國》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這種面。這種用竹竿壓制出來的面,韌性很足,脆爽彈牙,每壹口吃起來都有壹股淡淡的鮮香味,這是因為竹升面和面用的是鴨蛋而不是雞蛋。根據用舌尖上中國的考究,竹升面的湯頭是用豬骨、大地魚和蝦子熬制3以上。所以第壹次去吃竹升面的人,都會忍不住先喝壹口湯,因為聞起來就鮮味兒十足。
白灼生菜:
壹般每碗面裏會配幾片生菜葉,但每每去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要另外點壹份白灼生菜。這是目前我吃過珠海最好吃的白灼生菜了。
這家的生菜之所以好吃有兩個原因:第壹,生菜本身選取的是比較嫩葉的部分,這樣的生菜本身口感就脆甜,鮮蔬味兒濃。第二,調拌生菜的蠔油汁兒感覺像另外加了什麽海鮮汁兒壹樣的東西,鮮香而不膩。
之前本來想推薦壹家叫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面,但後來這家關門不見了,也不知道搬去哪裏了。而今竟然又發現壹家比這家牛肉面還好吃、地道的牛肉面館,就是蘭小花牛肉面了。
地址:吉大吉蓮市場附近,四中對面
蘭小花給人的第壹印象是:幹凈、文藝、清新。壹進店門,就有撲面而來的面館的香味,瞬間食欲大增。
蘭小花的菜品不多,但因為他家的底湯和辣椒用得好,所以按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點味道都不會太差的。
我點了招牌牛大碗、壹個鹵蛋和壹碟土豆絲。牛大碗其實就是本土地道的牛肉面的叫法,像是牛肉面的昵稱。招牌牛大碗的牛肉是標配的牛肉片,基礎款是牛肉塊兒。鹵蛋和涼拌土豆絲就沒有他的牛肉面那麽驚艷了,就不推薦了。
聽說判斷壹碗牛肉拉面是否正宗,單從色相上看,是壹清二白三紅四綠:清湯、白嫩蘿蔔、紅油辣椒和翠綠的香菜蒜苗。
面來了,壹份牛大碗的分量也很足,牛肉片也多,所以直到吃到最後還能有又翻出了壹片牛肉的驚喜。我先喝了口湯,很清鮮,骨湯味濃但面湯很清。所以盡管我這碗面沒吃完,但湯卻喝光了。我坐在廚房對面的桌子,廚房是玻璃開放式的,所以看到拉面師傅將壹整塊面不停地重復拉展、折疊、扯拽,而面團就像他手指的壹部分壹樣,任由他指揮,直到面團被拉扯成細面都未有壹絲斷裂。忍不住趕緊嘗了下拉面,很精到、有嚼勁,但面質不會彈牙,這與竹升面有很大不同。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這碗面的白和綠。這家的蘿蔔,我吃第壹口的時候真的有被驚艷到,所以忍不住拍了張照片留念。這蘿蔔煮熟的程度剛剛好,所以蘿蔔本身吸汁兒的量和口感都是極好的。蘿蔔入口很綿但不會即化,恰到好處地融合的湯汁兒,加之蘿蔔本身的清新香味,大寫的贊!
不知道他家的香菜和蒜苗是不是本地采購的,因為香菜和蒜苗的菜味很正。尤其絕妙的吃法是:在喝每口湯的時候,連帶舀起些許香菜和蒜苗,由於蒜苗和香菜的提味,更顯湯汁的鮮美。
最後壹定要說的就是辣椒,辣椒,辣椒!這個真的很重要,辣椒在北方面食中,絕對有升華的力量。蘭小花還特意做了壹個壹碗面的旅程,讀起來還蠻有意思的。我特意看了辣椒部分的介紹,果然,說是空運的甘谷辣椒制成的辣椒油。甘谷辣椒非常有名,素有“辣椒之鄉”的美名,這兒盛產的辣椒色澤紅亮、肉厚油多,辣味濃郁鮮香。所以吃了他家的面,嘗了他家的辣椒,我就壹定要來吃他家的涼皮,就是辣椒的原因,這種辣椒潑出來的涼皮壹定還不錯的。
在海灣花園住了那麽久,居然發現距離自己這麽近竟然就有壹家非常好吃的面館!就在度假村內,很早便知道這家飯店,但被它的名字騙了,還以為是吃海鮮粵菜的地方,就無視了。
地址:珠海度假村內(星光會議中心旁)
暫時推薦菜品:biangbiang面、涼皮、搟面皮(因為我尚沒吃個遍兒,所以先推薦這些)
壹進飯店就看到李師傅的照片和介紹擺在正門口
李師傅做面30多年,人稱“西北面王”,地道陜西人,精通各種不同面食的制作手法。聽說不少市政領導吃過他做的面,並且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還聽說珠海好多人開著豪車不遠千裏地來就為吃他做的壹碗面。
我慕名而來,特意來品嘗了biangbiang面,吃罷,我只想說:這家面我要再吃100次!
壹碗biangbiang面25元,三根面,管飽。服務員把面端來的時候,整個面的香氣就迎面撲來,顏色和香味都很誘人。biangbiang面的做法使得它的面和配料的分層很清晰,壹般biangbiang面是把面煮好後,加煮豆芽和青菜,撈出後在碗裏加入臊子、辣椒粉、蔥花、小蒜粒兒,最後將油燒熱後微涼潑在辣椒面上,搞定。
做法不難,但biangbiang面對面質的拿捏、火候的掌握以及食材本身是要求非常。李師傅做的這碗biangbiang面確實驚艷!面質勁道、有嚼勁,若非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拿捏手法是很難做出這樣的品質。聽說這碗面的配料是他用十幾種調味品精心調制的,所以在均勻攪拌後,每壹口biangbiang面入口都很享受,任由不燥的辣椒、熱鍋的油香、鹹香適中的調味、勁道的面條在口中交融,簡直享受。
除了名聲聒噪的biangbiang面,讓我另外非常開心的壹件事就是:我終於在珠海找到了好吃的涼皮!我點了壹份涼皮和壹份岐山搟面皮,味道都很陜西。涼皮很軟,很滑,軟硬適中,面筋非常有嚼勁,酸味、鹹味和辣味都恰到好處。而岐山搟面皮就不同了,面皮偏硬、彈牙,很爽口。兩份配料和味道是壹樣的,只是看個人偏好的面皮的軟硬與口感。在外地能吃到如此地道的涼皮,我已很滿足了。
也有不少人推薦珠海漁家的臊子面、刀削面和油餅等面食。只是我還沒有來得及全部品嘗。不過這家餐廳我是認定了,力薦!所以我打算在多去幾次之後專門寫壹篇珠海漁家的面食,以表喜愛之情。
珠海吃面的地方很多,但能吃到好吃的面食的地方確實有限,作為壹個對面有特殊感情的我會繼續我的尋面之旅。
---------------------------- ? 華麗麗的分割線 ? -----------------------------
妳的喜歡和打賞將是我繼續美食之旅的動力,期待在大千世界中通過美食和文字與妳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