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重慶火鍋和四川火鍋,哪個才是麻辣火鍋的代表風味?

重慶火鍋和四川火鍋,哪個才是麻辣火鍋的代表風味?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其中烹飪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著名文學家夏丏尊先生曾經在《談吃》壹文中說,中國人是世界上善於吃的民族,而且還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壹口火鍋,就煮出了幾千年的歷史,從商周時期的天子王公道現在的平民老百姓,火鍋竟然幾乎貫穿了我們的文明史。中國的火鍋主要分南北兩派,南派以麻辣出名。今天我們壹起來看看,中國的麻辣火鍋到底起源於哪裏?麻辣火鍋又是怎麽影響川渝地區的文化呢?

壹、麻辣火鍋的歷史溯源

在我國的烹飪史上,火鍋是壹種傳統飲食方式,並不是從現代才開始產生的。在原始時期,人類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隨著火的發現與使用,人類逐漸從生食變為熟食,也逐漸掌握了各種炊具的使用方法。

1銅竈(揚州博物館)2銅竈(山西東太堡西漢墓出土)3龍首竈(廣西合浦出土)4獸首竈(山西朔縣出土)真正意義上的烹飪是在“鼎”出現後才開始的。鼎是竈和鍋的結合,是我國古代最早烹制菜的器具。鼎廣泛使用的時期也就是烹熟的時期。商周時期鼎已廣泛使用。到了漢、三國時期,由於“五熟釜”等器具的出現,火鍋開始成熟。

(1.東勝補洞溝 2.湘鄉紅侖上3.襄樊鄭家山4.漢陽陵5.鹿泉高莊6.廣州南越王墓7.鳳翔八旗電8.漢杜陵)

朱偉在《考吃》中考證,火鍋從東漢時已有雛形,最晚也起源於南北朝時期。自居易的名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據說就是為火鍋所寫。火鍋熱氣騰騰、煙霧氤氳,熱氣騰騰、煙霧氤氳。

1陶釜(四川滎經高山廟西漢墓)2鐵釜(重慶江北區四馬溪遺址)3銅釜(四川滎經高山廟漢墓)

到唐、宋時期,由於經濟發展、人類飲食活動增加,烹飪也隨之有了快步發展,“火鍋”也得到了豐富和改良。

真正有記載的是宋代火鍋。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目前文字記載的最早火鍋,是公認的涮兔肉。即“撥霞供”。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淳佑年間(1241—1252年)。福建泉州人林洪撰寫的《山家清供》壹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遊武夷六曲,訪至止師,遇雪天,得壹兔,無庖人可制。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壹杯後,各分壹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林洪照做,將熱湯中的肉片反復撥動,而肉片色澤宛如雲霞,便將此佳肴取名為“撥霞供”,並作詩雲:“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

明清時期火鍋開始盛行,相關的文獻記載也增多。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

“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壹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壹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

當時除民間食用火鍋外,從規模、設備、場面來看,以清皇室的宮廷火鍋為最氣派。清帝王的冬季食單上有:野味火鍋、羊肉火鍋、生肉火鍋、菊花火鍋等。鍋具形式已有雙環方形火鍋、蛋丸魚圓火鍋、分隔圓形火等。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1550個!

從袁枚這壹番記載可以看出,清朝時期火鍋已經十分流行了。人們不僅掌握了多種物性不壹的食材,在同壹鍋中沸煮的烹飪方式,還能通過火候、配料將火鍋做得千變萬化、豐富多彩。

二、麻辣火鍋是起源於重慶嗎?

據說麻辣火鍋起源於長江、嘉陵江上的船工纖夫的餐飲方式。這些船夫以木船為家,壹口鐵鍋、幾副碗筷就是全部炊具,因此烹煮食物流行“連鍋鬧”,就是把各種吃的壹鍋煮,然後壹家人圍在壹起吃食物。這實際上是古代鼎烹而食的餐飲方式的繼續和簡化。

四川作家李頡人在《風土什誌》壹書中寫道,麻辣火鍋發源於重慶。他寫道:

“吃水牛毛肚的火鍋,則發源於重慶對岸的江北。最初壹般挑擔子零賣販子將水牛內臟買得,洗凈煮壹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壹具,爐上置分格的大洋鐵盆壹只,盆內翻煎倒滾著壹種又辣又麻又鹹的鹵汁。於是河邊、橋頭的壹般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壹格,且燙且吃,吃若幹塊,算若幹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壹家小飯店將它高尚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是將分格失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幹凈而適合人的口味。”

三、麻辣火鍋起源於四川嗎?

有學者認為麻辣火鍋起源於四川,尤其是四川瀘州地區的小米灘火鍋較為集中。據說以前長江邊上的船工跑船的時候,常常露宿於小米灘,在停船的間隙生火做飯,為了驅寒除濕,他們做飯時會在菜中加入各種花椒、辣椒,所使用的炊具只有壹口瓦罐,罐裏面盛滿了湯,壹頓爛煮之後,滋味美不可言。這食欲便沿襲下來,傳至重慶紮根,並漸豐富,成為川渝地區特有的美食。

但是,筆者不認同麻辣火鍋起源於瀘州的說法。因為四川瀘州地區並不是鹽產地,肉制品難以在潮濕悶熱的地方得到良好的保存,因此沒有能夠產生毛肚火鍋等飲食的條件。

四川的自貢地區,自古以來富含鹽井,早在東漢章帝時期就開鑿出了第壹口鹽井——福義鹽井。清朝太平軍肆虐時,淮河壹帶所產的鹽不能運到湘鄂,因此清廷提出了“川鹽濟楚”的方案,其中自貢所產的鹽就是壹大重要的來源。

四、總結

筆者認為,作為有著“千年鹽都”之美稱的自貢,因為其所擁有的豐富的鹽資源,導致該地鹽工在飲食方式上,需要食用大量的肉類補充消耗的體力,久而久之以涮煮方式為代表的麻辣火鍋被創造出來了。此後,隨著巴蜀交通的發展,流通於川江之上的船工將麻辣火鍋這壹飲食,流傳到瀘州、重慶等地,從此麻辣火鍋名揚天下,成為深受中國人喜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