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說宋朝人的高貴只有羊肉配的上?

為什麽說宋朝人的高貴只有羊肉配的上?

四時有變,十月天寒,若是能來壹碗熱氣騰騰的羊湯,定是極好的。《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

外面寒風凜冽,架起壹只銅鍋,將這“肉凈燕支透”的羊肉置於翻滾的沸水清湯之中,三五知己圍坐,邊涮邊飲,歡言暢敘,好不快哉。

提到羊,總是繞不開壹個吃字。從古人造字之中便可窺出,羊大為美”“羊言為善”“羊魚為鮮”“羊食為養”,全是與吃有關。

而宋代甚至把羊肉視為高貴的食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無不把吃羊肉當作壹件美事,而豬肉則淪為了只有窮人才吃的賤食。

古人不喜歡豬肉的原因還在於豬是雜食性動物,《禮記·少儀》中記載:“君子不食混腴”,說的就是君子不食用豬狗的腸子下水等內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些自視甚高的文人自是萬萬不會吃豬肉的。

要說羊肉開始被宋朝上流社會狂熱追捧,還得從壹道旋鲊(zha)這道菜說起。

開寶末年,吳越王錢俶來宋訪問,為了表達友好,當時的宋太祖趙匡胤決定請他吃壹種食物——旋鲊(zha)。簡單來說,這種食物的做法是,把羊肉煮熟後做成肉醬,然後直接配著其他東西壹起吃。

唐 周昉《蠻夷職貢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沒想到宋太祖自此壹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吃羊肉,而且只準禦膳房用羊肉作為肉食,甚至把使用羊肉上升到祖宗家法的高度。

《資治通鑒長編》記載:“飲食不貴異品,禦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上行下效,自此整個宋代都以羊肉為尊。

據史料記載,為供應皇宮,東京城每年要從陜西等地運來數萬只羊。宋仁宗時,皇室中食用量達到最高額,竟日宰羊280只,壹年即10萬余只,食用量之大是驚人的。

宋太祖,看這臉上的嘟嘟肉,羊肉沒少吃

不光皇室,民間以羊為原料的菜肴不勝枚舉,北宋京城中專賣羊肉的“肥羊酒店”就有好幾家。

羊肉小吃更是花樣繁多,有鼎煮羊、旋煎羊、燒羊肉、乳炊羊、羊四軟、酒蒸羊、繡吹羊、五味杏酪羊、細抹羊生膾、鱉蒸羊……至於頭蹄下水類,則有羊頭元魚、批切羊頭、細點羊頭、羊腳子、羊蹄筍、糟羊蹄、羊雜、三色肚絲羹、羊血灌肺、軟羊腰子。此外還有以羊肉為餡子的羊脂韮餅、羊肉饅頭……單看食單,已讓人眼花繚亂、饞涎欲滴!

清平樂劇照

不過凡事也都有個例外,在羊肉盛行的年代,著名詩人加美食家蘇軾成為為豬肉正名的第壹人,壹道東坡肉,壹篇《豬肉頌》使得豬肉開始在民間風靡。

不過蘇軾私底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羊肉控,在開封府當官的那十年,蘇軾光吃羊肉就吃到了吐,但因為被貶到黃州後,生活貧困,無奈選擇廉價的豬肉烹飪。

蘇東坡畫像 圖片來自網絡

宋代羊肉到底有多貴呢?當時蘇州吳中地區壹小吏詩曰:“平江九百壹只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蝦供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根據宋史職官誌,壹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1文銅錢約等於0.3元人民幣,九百文壹斤羊肉,相當於270塊壹斤,這也太黑了!

所以在宋代,吃羊肉就相當於是富貴的代名詞,是達官貴族的標配,現在雖然羊肉也不便宜,但是起碼想吃也是吃的上的,這麽壹想,生活在現代還是挺美好的,不說了,今晚就去吃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