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蘇東坡和王潤之,王弗的歷史

蘇東坡和王潤之,王弗的歷史

蘇東坡和王弗的:

青神中巖寺陡峭的巖壁下,有壹池清水,澄澈見底。壹天,寺院的住持來到貢生王方的書院,請他給水池取個高雅的名字。王方自從出錢修起這座書院開館教書以來,正想找個機會考考學生的才氣,於是他就讓每個學生都為這個水池取個名,寫在紙上交上來。

壹個個學生提起筆,很快就寫好交了上去。只有蘇東坡遲遲沒有動筆。他獨自在池邊久久徘徊,突然雙手擊掌,喟然嘆息:“可惜可惜,如此清澈的泉水,卻見不到壹條遊魚!”誰知這輕輕壹拍,水池石縫間竟然有魚聞聲遊出,搖頭擺尾,穿梭戲水。

蘇東坡心中壹動,便提筆寫了三個字交了上去。王方將紙條壹壹拆開,只見上面都是些什麽“觀魚池”、“看魚池”、“釣魚池”之類俗不可耐的名字。他正要打開最後壹張紙條時,恰巧女兒王弗派丫鬟送來壹張紙條。於是他將兩張紙條壹齊打開。

出乎意料的是,蘇東坡和王弗竟不約而同地給這個水池取了壹個十分高雅而令人叫絕的名字“喚魚池”。住持和尚為水池征得這壹美名後,想將“喚魚池”三個大字鐫刻於池邊巖壁上,又來請王方動筆。王方仍如法炮制,叫學生每人寫壹張交上來,再邀青神的名士前來品評。

到了那壹天,天氣晴朗,中巖寺的水池邊,掛出幾十幅書法,寫的全是“喚魚池”三個字。行草隸篆,各顯神通,令人眼花繚亂。壹會兒,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看熱鬧的百姓人山人海。王方的女兒王弗,帶著丫鬟也來了。

壹群人左挑右選,反復品評,壹致認為蘇東坡寫的“喚魚池”三字最有神韻。兩次評選都是蘇東坡奪魁,王方想,女兒和東坡的命名,不期而合,莫非天配良緣。於是就將蘇東坡招為女婿,郎才女貌終成壹對恩愛夫妻。那年王弗十六歲,蘇東坡十八歲。

蘇東坡二十九歲那年,他的愛妻王弗拋下年幼的兒子蘇邁,在河南開封早逝了。第二年,蘇東坡親自把她的靈柩送回故鄉安葬。王弗聰明賢惠,又有見識,結婚十壹年來,夫妻感情十分深厚。青年喪妻的蘇東坡十分悲痛,郁郁寡歡。

十年之後,蘇東坡在山東諸城任知州時,還填過壹首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這首詞表達了他對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哀婉動人,聞者無不淚下。

蘇東坡和王潤之:

王弗在27歲就先蘇軾而去了,蘇軾悲痛萬分,連續3年都沒有再寫過詩詞。後來長輩的安排下,蘇軾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作為繼室,而王潤之呢雖然不像王弗那樣聰慧謙謹,但也是很柔順賢惠的壹個人,對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親生的壹樣。

王潤之是陪伴蘇軾最長的人,他們壹起生活了25年,壹起經歷了各種磨難,可以說王潤之重新給了蘇軾家庭的溫暖。

擴展資料:

蘇軾這壹生命途多舛,文學上的成就雖高,但官場上卻幾經被貶,還壹次比壹次被貶的遠,晚年更是被貶到了儋州(今海南儋州),仕途不順也就算了,他的三位愛人也都紅顏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單從這壹句就足以看出蘇軾心中對亡妻的想念之情。

如果說“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寫給王弗的悼亡詞,“惟有同穴”(死後葬於同穴)是蘇軾許給王潤之的承諾,那麽“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就是蘇軾給予王朝雲的贊美。

王朝雲是蘇軾於杭州買回來的藝伎,當時她才12歲,作為藝伎的她雖小卻也懂不少琴棋書畫,很受蘇軾喜愛,18歲時就被蘇軾納為侍妾了。若說王潤之讓蘇軾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那麽王朝雲便給了蘇軾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蘇軾和王朝雲遊西湖寫的。

但非常不幸的是,這三人都先蘇軾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蘇軾有多悲傷,不僅被貶,還連累了自己心愛的人同自己壹起受苦而害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