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剛才的吃飯,母親如果能用好話和壹些甜頭把飯哄進我肚子裏,也不是壞事。但是,有的時候,我確實不想吃了,好言相勸走不通。人常說:敬酒不吃吃罰酒!母親就有壹番道理,讓我乖乖地吃完。因為那時候我老是剩點飯跟兒和雞蛋大小的饃頭兒,如果不吃完,就浪費掉了,我甚至在母親沒註意的情況下,偷偷地把饃頭扔進柴垛裏,或者是把剩飯倒進積攢農家肥的糞坑裏。我是70後,如果妳也生活在70年代,妳就會深切體會到溫飽的重要。那時候,我們豫東農村農民雖然說不至於挨餓受凍,但也是尚在溫飽線上掙紮,壹年到頭,只有過春節才能吃到純小麥面饃,其余的都是玉米面和紅芋面!我還記得,我曾經吃過用榆樹葉做的饃呢!物質生活艱難,家庭主婦對糧食都是精打細算。更不舍得讓我們這些沒作過難的小孩兒給浪費掉了!為了防備我偷偷地扔掉壹點剩飯剩饃,母親常愛給點甜頭,如果還制不住我,母親就給我講聽起來嚇人的諺語:“剩饃頭兒,變小猴兒;剩飯跟兒,變驢駒兒!”也許現在的妳,對可愛的小毛驢和活蹦亂跳的小猴子 充滿期待,覺得超好玩。那是因為,妳和我,不是生活在同壹個時代。我記憶裏的驢,都是拉磨、犁地幹活!尤其是拉磨的驢,頭上帶著遮擋眼睛兩邊的“驢礙眼”,這樣它們就不會感覺到在轉圈,還天真地以為在走直線呢!石磨外面壹圈的地面上,被周而復始不停轉圈的驢踩出了壹圈深坑。壹旦有所懈怠,主人的皮鞭就會落到身上,打得毛驢淒慘悲鳴。驢累得渾身淌水,最後主人也只給幾把麥稭充饑,我壹看見就害怕,誰想變成挨打受氣的毛驢呢。還有那個小猴子,七十年代,農村也沒有電,有時候看場電影,都跑好幾裏路到鄰村去!更不用說有電視了,文化生活極度貧乏。有時候,等個壹年半載,村裏來了個玩猴的,那都是全村出動,甚至鄰村的都會跑過來看熱鬧。為了博得大家的喝彩,玩猴的人老是讓猴子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如果做不成,就揚起皮鞭狠狠地抽打猴子,可憐的小猴子被打得呲牙咧嘴、上竄下跳,嘴裏不時發出淒厲的尖叫。看著都讓人心寒啊!讓我變成小猴和毛驢去挨打?這是我萬萬不敢想象的!怎麽辦?咱不變成它們不就行了嗎?所以,我被母親的話嚇唬住以後,再也不敢剩饃飯了。即如現在,每每等到吃飯結束,飯桌上剩點饃頭飯跟兒,我都不舍得讓我妻子倒掉!自己松松腰帶,盡量吃完它!當然,現在的我,是不會再相信會變成毛驢和猴子去挨皮鞭了,其實,最根本的,不舍得浪費糧食才是真的!有時候我都開玩笑地給妻子說:“我這減肥也減不掉,壹是妳做得飯菜太好吃了,二是咱家裏的剩菜剩飯硬是把我追肥了”!妻子嗔怪說著我:“妳咋不說妳孬吃?”親愛的老婆大人,別說我孬吃,好不好?咱現在的生活也算得上安穩富足,我難道真象作家莫言說的那樣,對吃有種天生的饑餓感!我覺得也不盡然,可能還是有種恐懼癥在心裏面,“唉!妳沒經過58年挨餓!我不是窮怕了嗎?”我總是自我解嘲!在我們老家,58年那就是生活最艱難的代名詞,聽老輩人講,當時餓死好多人呢!其實我是70後,那時候的生活,雖然說沒有餓死人的事情了,但是“好面饃”隨便吃也是壹種奢望!而我不敢剩饃頭和飯跟兒,這都是母親說要變小驢駒和小猴的“謊言”,給嚇出來的習慣!
我大學畢業上班不久,就開始經營八方香油,然後結婚生子,現在孩子都初中畢業了。年過四十不惑的我,盡管早已在市裏站穩腳跟,戶口、身份證都是梁園區白雲辦事處的。但是我還是認為虞城芒種橋才是我的家,那裏有我這個“城裏人”的爹娘!二十多年的城市生活熏陶,也沒有改變我的身份認同。我從來沒有在市裏過過壹個春節,都是除夕回去,在老家幫父母貼貼春聯、帶兒子去祖墳上添墳燒紙、大年初壹,幫父母點燃新年的鞭炮、讓壹雙兒女給父母磕頭拜年(這樣他們就能收到爺爺奶媽特意準備好的紅包)、陪父母吃頓過年的水餃、帶孩子去全村長輩人家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還有就是,每年的第壹天,我都要讓孩子們,在堂屋後墻跟兒上貼身而立,我給他們用筆畫道杠,丈量壹下,在壹年時間裏,他們長高多少。這個習慣是女兒三歲時候開始的,當時兒子還沒出生,等有了兒子後,我們也讓他加入到畫杠的隊伍中!看著兩排寬窄不壹的橫杠,仿佛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時間累積、更能感觸到時光的厚重、歲月的瘋狂。村裏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來了,壹年難得見上壹面,如果再能碰到兒時的玩伴,談談當年的壹些“惡作劇”,豈不快哉?我覺這才有個年味啊!父親去世就要三周年了,這三年我回家看望母親的次數,愈發的勤了。從沒超過壹二十天,而且都要在家裏住壹晚,陪母親拉些陳芝麻爛谷子的往事,再聽聽母親講全村、及周圍莊上的“半月談”!有時候,某件事,都成了母親每次夜談的固定題材,我也樂此不疲地認真學習聽講。因為我知道,年近八十歲的老母,平時很少有虔誠的聽眾,能靜下心來聽她講故事的,也許她壓根兒,就不記得已經講過n遍了!家裏的村民們都誇我孝順,對母親言聽計。其實,我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妳們不知道,我這也是被母親的“謊言”嚇唬成的,我不敢有所懈怠啊!
我小的時候,母親總給我灌輸壹些,天地之間有神靈的概念,那時候老是覺得世上,有種無窮無盡的神奇力量,在治理這個 社會 秩序。就象現在我們常說的“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如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壹樣,天地神君,不可逾越!當然這都有母親講的事例來佐證,比如:孝敬父母及長輩親人,會感動上蒼,自會有神靈相助的!我記得母親講過:古時候,壹個人,侍奉患病的父母,盡心盡責。壹年冬天,其母病重,想吃活鯉魚。十冬臘月,無處可買。他就跑到封凍的河面上,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去暖化冰冷的河面。不久,冰突然間自動融化,跳出兩條活鯉魚,母親吃後,病體自然康復;還有壹個人,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咐用鮮竹筍做湯,才能治愈。也是嚴冬,根本沒有鮮竹筍,無助的他,難過地獨自壹人跑到竹林裏,手握竹子嚎啕大哭,突然間,聽到地裂之聲,從地下快速長出幾根鮮竹筍。此人取回家做成筍湯,其母病情果然好轉;還有個人,家庭貧困潦倒,其父病重,需要動物肝臟做藥引子。因無錢購買,就自己用刀剖腹,割取自己的肝臟壹塊,來治愈老父親的病。最神奇的是,他的肝臟還能自動再生,傷口自然愈合。還有河南墜子《郭舉埋兒》裏,郭舉夫妻二人為了養活老母親,減少家中吃飯的人口,就私下商量,要把兒子郭晨活埋了,他們的善舉感動神靈。玉皇大帝決定幫助他們,就在他們在挖坑的時候,讓他們挖出來好多金銀珠寶。這樣他們全家,就不用再為吃飯保命發愁了。後來他兒子好好讀書,最後又考中狀元。還有好多事例,用現在的唯物主義眼光看,可能妳會笑話我的母親,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那時的我,對這些孝順父母的英雄好漢卻是肅然起敬、頂禮膜拜的!真覺得他們的孝心能感天動地,讓天上的神仙顯靈了!這些人真的需要我們萬民敬仰的。那時候,就把他們當成偶像或者是榜樣來膜拜了!如果我也學他們遵守孝道、多做好事,我相信,所有自己做的好事,都會被老天爺給記在功勞薄上,日後,上天也定能眷顧與我。
當然,“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壹到,自然會報!”母親也有鮮活的例子:“小麻嘎,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扔到高山上,烙油餅,蘸黑糖,媳婦媳婦妳先嘗!”這樣的不孝之人也有。聽說他的兒子,把他用來裝母親的筐子,從山上找回來,當他問有何作用時,兒子回答:“等妳們老了,我也用這個筐子把妳們扔到山上去!”迫於兒子的壓力,此人極不情願的,把受到驚嚇的老娘接進家!但是生活上,還是只保證不餓死就行。有壹次,他早早地跑到集市上買了個燒雞,偷偷溜進家。趕緊送到媳婦屋裏,讓媳婦和兒子吃,兒子說給奶奶送點都不同意。這時間,天突然間下起了瓢潑大雨,壹聲炸雷,嚇得媳婦手壹哆嗦,整個燒雞掉進還沒有掂出去的尿盆裏。不能吃咋辦?送給老太婆去吧!兒子不同意,此人撈出來,用紙包著去了母親的屋裏,可憐的老母親看到燒雞淚流滿面,以為兒子、兒媳變好了呢!拿著燒雞呼喚孫子快來吃。可是老母親壹聞,有股怪味,問起原因,此人支支吾吾,說是另外壹種風味!老母親不再多疑,撕壹塊就填嘴裏。這時,孫子跑過來,剛要制止,被此人拽著耳朵推出屋外,孫子大喊不能吃,此人急忙去攆兒子,突然間,天上又壹個炸雷,當場把這個不孝的混蛋劈死了。但小孫子卻安然無事,孫子急忙跑進奶奶屋裏,制止了奶奶再吃燒雞,並說明原因。老母親對天長嘯:“天作作雨,人作作死啊!”大家看,這就是作惡之人的可悲下場!也是我們說的:遭天打五雷劈!尤其是這個故事,聽得我汗毛倒豎、膽戰心驚,讓我深信:每個不義之人都會遭到上蒼報應!即如現在,每每在大雨滂沱之時,當天上有炸雷響起,我就在想:“我這周圍的人,是不是有人做壞事,被龍抓走了?”總覺得天上的神明是最公正的,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事瞞人瞞不住天嗎?我們老家豫東農村,總愛唱戲,有出戲叫《羅成算卦》,母親把神靈顯靈,說得那簡直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了:武藝高強、年輕氣盛的羅成,閻王爺手裏的生死薄上本來該活到73歲,但因為偷偷地做了五件傷天害理的事,每件事上都被折去陽壽整十年,比如賈家樓36弟兄來結拜,都發毒誓喝血酒,羅成卻偷偷地不喝完,他就留著日後反悔的詭計;與秦瓊是姑表弟,二人後花園互相傳授武藝,秦瓊把全部都教完,羅成卻偷偷留下幾招不教,他就是防著秦瓊武藝超過自己了;二十三歲以前,連續娶了五房妻子,每個妻子都是真心實意對他好,他卻背地裏壹個壹個害死完,人家女子也是父母生來父母養,壹個不留為哪般?還有偷偷用回馬槍,挑死結拜弟兄單雄信的獨生子,把人家單家的後門關(讓人家絕後,這在當時,那是令人發指的);最出格的竟然是在唐王收他時,讓唐王口咬嚼環身披馬鞍,當牛馬壹樣奉迎自己,並親手扶著唐王走了八步(在封建 社會 ,唐王是真龍天子,這是大不敬,弄不好,要誅殺九族)這真是做事欺人又欺天!上天的神靈看到羅成實在心毒意狠,毫不留情地折掉他五十年的陽壽。五十年的生命被不經宣判就剝奪了,這就是作惡多端被上天懲罰的最好闡釋,即如當下現實,我們看到欺壓良善的蠻橫無理之人,都會私下裏說“到不了好死!”其實,這也是我們相信“惡有惡報”的美麗註腳!也許是我們樸素的勞苦大眾面對強暴,而個人無力改變殘酷現實時,就發自內心地盼望上天,能給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壹個公道。亦或者是當初的當政者對我們老百姓的壹種愚化教育,讓人學好向善,不存斜念歹心。當然,這已不是兒時的我所能領悟通的,我所在意的,是我們天地神君壹定能剛正不阿、忠奸分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無論母親的“謊言”有沒有科學成分在裏面,時值幼年的我,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從小,我就象尊奉“三綱五常”老實巴交的農民壹樣,感到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天授神權,不可逾越。母親說的事例,讓我堅信神靈在天,自有壹把無形無影的標尺在丈量著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也許我就是那個“愚民”,壹直堅守著忠君思想!用 歷史 觀點看,可能有點小農意識。即如現在的我,四十多歲的人了,也始終不渝地信奉天上那個虛無縹緲的神靈(盡管我也不四處燒香拜佛!)。大夥兒也許都知道,如今的我,經營的八方香油已經二十多年了,也算是咱商丘特產中壹個響當當的品牌。可能在妳的意識裏就存有:無奸不商、親爹也吃不到純香油這樣的觀念,我也不否認,我們這個行業裏的同仁,有的真是妳所形容的對象。他們通過摻假使壞、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用進口轉基因芝麻)等手段賺取不義之財!但是我卻堅守著我的道德底線,不摻假、不做假。不是我與金錢財富有仇,不愛錢財,自命清高,而是我心裏住著神靈,有桿秤裝在心頭。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賺到的每壹分錢,都經得起上天的考驗!時值今日,我的生意日漸紅火,眾多顧客對我滿口稱贊,這種身心愉悅的成就感,我覺得勝過賺取大筆不義金錢。現在的我,雖沒豪車名宅,大富大貴。但兒女雙全,生意穩定,生活安穩富足,我覺得這就是天上的神靈在賜福於我!親愛的朋友,難道妳不認為:有時候幸福並不是非得有大筆的財富,而是體現在妳自己的感悟上?
兒子聽我講母親的“謊言”對我的嚇唬,睜大雙眼,滿臉的敬佩之情。母親對自己的“謊言”,能培養出如此守規蹈矩的兒子,也是滿臉的驕傲。我也慶幸自己在母親的教導下,能有俯仰無愧於天地般的豪氣,去面對顧客。說到無形無影的蒼天神靈,在指導著我的言行,突然間腦海裏浮現出倉央嘉措的壹句話:“蓋上的黑色小印,它不會傾訴衷腸,就把知恥守信的印章,鐫刻在妳我胸膛!”這個雪域高原最大的王又是最美的情郎,幾百年前就讓他的臣民去知恥守信,也許他堅信西藏的佛祖保佑著他的國度,人民才能都安居樂業!時值今日,凡塵中的我,不也是在堅守信念,做著讓自己心安的事情嗎?
蘇南人過年有壹道酒糟扣肉。我父親每年都要做幾碗,給我們子女壹家壹碗。肉肥多瘦少,切成寬壹厘米薄片,厚膘加上瘦肉有10厘米以上高度。皮朝上,排列整齊在壹個稍大點的碗裏,上面鋪上酒糟,放好醬料,然後每天要在蒸蘢上蒸,直到酥爛。壹碗端上來,夾壹塊放嘴裏,酒糟和肉香味壹起,肥而不膩。就是平時不喜歡吃肉的,也能吃上兩塊。現在父親年歲大了,做不動了。他會化錢買上壹碗,但我們總覺得吃不出父親親手做的那個味了!
我的母親是1942年生人,師範畢業後,做了壹名老師。母親不僅特別有文化,而且心靈手巧。只要是她見過的菜,通過觀察,她就知道這道菜如何去做。
壹次母親在城裏參加完婚宴,吃到了“酥白肉”,回來後就開始琢磨怎麽制作。在那年春節,母親終於制作成功了。
從此,“酥白肉”也成了母親的拿手菜。
在70年代,能吃到肉基本上都得是在過年前後。家裏條件都不好,大人孩子都盼著過年呢。在我們小時候,母親每年都會千辛萬苦的養頭豬,到了年底就開始殺豬了。
母親會把豬的肥肉用來煉油吃。但是每次都會給我們留出來壹小塊做“酥白肉”。
母親制作“酥白肉”特別有講究。
母親將肥膘肉洗凈,切成手指粗細的短條狀。 用適量白水、土豆澱粉調成糊。接著在鍋裏倒入油,燒至六成熱時轉中火,將切好的肥膘肉,壹條條粘糊放入鍋中,炸至飄起,撈出,復炸二遍。然後熬糖汁,熬成之後,將炸好的肉塊倒入鍋中,關火,翻動炒鍋,用手勺攪動肉塊,以使糖汁在肉塊上,裹粘均勻,裝盤即好。 吃的時候,端上壹碗涼水,蘸著水吃,不粘牙。
在那個年代,會做壹道菜的人極少,能吃到這道菜的人簡直太幸福了。我們兄弟姐妹在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就會讓母親給我們做壹盤吃。
因為母親有做菜的手藝,十裏八村的婚宴都會請母親去做宴席。母親都會亮出這道“酥白肉”的絕活,人們都稱母親是“張大廚”。她走到哪裏,都十分受人尊敬。母親做宴席回來,也會偶爾會偷偷地利用職務之便,包壹包“酥白肉”給我們解饞。我們的童年裏,因為有了“酥白肉”的味道,變得格外值得回憶。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我們長大以後,不會在懇求母親制作“酥白肉”吃,所以母親制作“酥白肉”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後來她把做“酥白肉”的手藝改成做“鍋包肉”了。
於是“鍋包肉”便成了我們家餐桌上春節的壹道主菜。如今母親去世七年了,我們再也吃不到“酥白肉”了。“鍋包肉”雖然飯店裏能夠吃到,但那不是母親的味道。
過年了,好想好想母親啊!
我父母的拿手菜是汆肉丸子、涼拌藕、菠菜疙瘩湯。
小時候總是盼望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
每年過年,有三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父親的拿手菜汆肉丸子、涼拌藕和母親的菠菜疙瘩湯。
記得有壹年我們那裏大旱,莊稼幾乎沒有收成,吃飯都成問題。眼看到年根了,我家過年的東西還啥都沒買,父親總是壹人躲在門口抽煙,壹根接著壹根的抽……我也不敢吭聲,也不敢問。
大年二十九晚上,我多年不回家的四叔從新疆回來了,他扛了壹袋子東西,其中裏面就有壹大塊肉!看到那塊肉,我心裏激動半天,這個年有肉吃了!四叔還給我們帶了壹些幹菜,曬幹的菠菜、蘿蔔幹、幹豆角,還有兩根新鮮的藕!瞬間感覺家裏壹下子富有了,有好多菜可以吃嘍!最關鍵的是四叔還給我買了新衣服!那壹晚我失眠了,太興奮了!
有了食材,在父親和母親的手下都變成了 美食 ,父親做的汆肉丸子、涼拌藕,母親做的菠菜疙瘩湯,那個年是我最難忘的壹個年,而且那個年感覺是父親和母親做的最好吃的壹年,回味無窮!
至今,每年過年,父母的拿手菜我都要擺上餐桌,是壹種紀念,也是壹種回味!是兒時的味道!今生難忘!
媽媽在世時,做得壹手好菜,鄰裏稱贊有加。其中叫梅菜扣肉的使我十分喜愛。選豬肉厚薄均勻的五花肉,去凈毛雜質後放鍋水煮四十分鐘,用筷子插皮判斷是否熟透撈鍋外,切成方塊約三寸左右,然後放入甜米酒內浸泡待用,熱鍋放入適量食油,油熱到八十度放入五花肉炸至色金黃撈出涼透,把涼透炸好的五花肉切片均勻,裝碗底放入梅幹菜適量,切好的肉片碼放整齊,澆上白酒,鹽,醬油味精後,起大火放入蒸壹小時即好。吃飯時光聞壹聞都香氣撲鼻,食欲大開。如今,我得母親真傳,逢年過節非做壹碗不可,不過時常想念親愛的媽媽。
媽媽已去逝多年,她年節或來客人了溜肉段,蘇白肉,蘇黃菜,拌涼菜等等,做蘇餅等等。媽媽的故事數不清,說壹件吧,壹次在我家的縷子裏挑雞蛋,凡是有白花的留下其它裝在盆裏,記著大半盆端著送去了鄰居家,說是她家雞過來下的蛋。說我家全是蘆花雞,下的蛋也有白花,我家沒別的應該都是鄰居家的。鄰居很是感動,後來送過來壹大麻袋土糧,(她家糧庫的)說雞也讓我媽餵了,自己不管了。
如果要說起媽媽的拿手菜,在我的記憶當中,媽媽做了幾十年的菜,我也吃了幾十年,從口味上來說,我已經習慣了媽媽做菜的風格和味道。我覺得只要是媽媽做的,每壹道菜都是拿手的。記得小時候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媽媽總能想盡辦法,把最普通的菜換著花樣做成我們最愛吃的,使我們在那個年代依然能吃到各種的美味,在我的記憶中,在那個時候我所吃到的每壹種食物都是 美食 ,直到現在,很多的口味都只能留在記憶中了,偶爾拿出來回味壹下。那個時候媽媽腌制的各種鹹菜、鹵的鹹菜、做的面醬、豆豉,依然讓我回味、留戀。還記得有壹道菜是媽媽用白薯葉子做的蒸糕,直到現在回味起來依然感覺口水在流。今天我要介紹的媽媽的這道拿手菜,就是燉魚。並不是媽媽做的有什麽新特奇,而是媽媽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最喜歡最愛吃的東西,所以我每次回家媽媽都要親自做來吃。有時候時間久了,媽媽會打電話給我,有時間回家吃吧,我給妳燉魚。逢年過節,媽媽總是親自燉魚,即使現在年紀大了,這道菜也必須自己動手,從不用別人幫忙,因為媽媽知道,孩子最喜歡吃媽媽燉的魚。記得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有壹次上學放假回家,媽媽燉了壹條魚,我們壹家五口人圍在壹起吃飯,我是想讓父母多吃些魚肉,我就說我愛吃魚頭。爸爸媽媽聽我說愛吃魚頭,都伸出筷子把魚頭往我這邊夾。當時弟弟還問我,哥,妳是不是傻?我說媽媽燉的魚,魚頭最好吃。就這樣,爸爸媽媽記住了我最愛吃魚頭,每次我回家燉魚,爸爸媽媽總是勸我先吃魚頭,有時候媽媽燉了魚,會把魚頭留著,給我打電話告訴我為我留了魚頭。就這樣過了二十幾年,直到現在,爸爸媽媽已經老了,而他們依然記得我最愛吃魚頭,而我依然告訴媽媽,我最愛吃媽媽做的魚頭。每次吃魚,都會想起媽媽做的這道菜,心裏都會有壹股暖流。我覺得天下的媽媽都壹樣,只要是孩子說喜歡的,媽媽都會盡量滿足,而且樂此不疲。我現在在外邊吃魚從不吃魚頭,但是回到家裏,我依然告訴媽媽我最愛吃魚頭,媽媽依然會把魚頭留給我。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朋友們,妳最喜歡父母的哪道菜呢?
我們家就是明明經濟不錯,吃的卻還不如大食堂
父親過去每逢過年,都要做壹種壇子菜,這種菜基本失傳了,已經很多年沒聽說過。我沒做主要太麻煩。這個菜是個涼菜,但工程巨大,過去有做壇菜的燒壇,但現在用高鍋。選用的菜很多樣,豬蹄、豬肘、豬尾巴、豬頭肉、牛舌、牛肚、牛肋、胖頭魚、鯉魚、魷魚、鰻幹、花菇、紅磨、春筍、蘿蔔、白菜、栗子、大棗、整雞。還有什麽肉、菜、魚都可加。所有的東西全部切塊。按壹層菜、壹層肉、壹層魚擺放,最低壹層擺蘿蔔,壹直碼到鍋口。加蔥、姜、蒜,花椒、大料、金鉤海米、幹的小海鮮,肉湯;最重要的壹點,壹切色素高調料都不用,中火,煮4—6小時,煮時要把油撇出。煮好後,連鍋端下,不動放在陰涼處,放置壹夜,菜成凍狀,壹層層取食,大約能吃壹周。色澤白潤、晶瑩可愛,味道別致,特別好吃,極似水晶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