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清新的樹葉蛋糕
不要被那些有四川特色的手工藝品難倒。先去好吃街才是正道。葉餅、蒸餅、雞蛋餅、龍手、肥腸粉、擔擔面、三炮、棒棒雞、1號蒸餃、張飛牛肉、軍墩鍋盔、甜水面、三合壹糊、油茶、冷卷、豆腐腦、蕎面、糖油水果等。光看小吃的名字就知道就算是大胃王也不是壹天就能吃完的,更何況。趁著吃零食的間隙去逛街吃零食是最合理的。好吃街的街名充滿了川味,美食的四川版就是好吃嘴。在四川話中,“好吃”這個詞不僅壹點也沒有貶義,反而是對自己的褒獎。
商店前總有人在賣樹葉和花,穿著藍白相間的花外套的姑娘們在忙碌著。除了葉,這家店還有蛋烘糕、蒸糕、涼糕等小吃。葉兒巴是四川城鄉的壹種風味小吃,因為它經常用香蕉葉、玉米葉或粽子葉包起來蒸。這種保留了古代自然風格的包裝,既賦予了零食植物葉子的清香,又符合當下的環保潮流。蒸熟的葉子舒舒服服地躺在綠葉上,自然染上淡淡的黃綠色,就像壹個由綠玉雕琢而成的橢圓形球體,清新美麗,讓人無法抗拒。葉餅的外皮是米和糯米做的,類似餃子皮的做法。但是米飯的比例比湯圓高,所以吃起來不那麽黏,有壹定的韌性。包裏有兩種餡料:甜的和鹹的。甜味主要是玫瑰、棗泥、豆沙、桂花、白糖。鹹味是宜賓特產的芽菜炒肉末,給人壹種鹹鮮的感覺。很容易辨別葉子是鹹的還是甜的:那些有鮮紅色小點的是甜的,那些有鮮綠色的是鹹的。沒有明文規定,是慣例。
成都的饕餮雞
姬伯的版權原本屬於樂山,在成都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在成都方言中,陶制的盆、盆、碗統稱為“碗”。“叫花雞”聽起來像是陶罐裏的雞,但經過多年的演變,壹碗中的食材早已超出了單只雞的範疇。另外,形式上也像串香。除了不同部位的雞片,竹簽上的串也可以是蓮藕、土豆、海帶、冬瓜等蔬菜。但是叫花雞的做法和串香是不壹樣的。叫花雞是冷鍋,需要先煮熟再放入碗中調味。碗內盛有拌有藤椒油、炒芝麻、胡椒面、香料、雞湯等調料。妳可以把它帶走。
關於叫花雞的風味,壹個重要的秘方是使用了調料藤椒油。藤椒幾乎是為了烹飪叫花雞而生的。用藤椒油配制的混合物,略帶黃綠色,麻而不膩,清香撲鼻。隨著奇怪的香味,有壹種清新的山野的感覺。藤椒的鮮辣味附著在雞肉上散發出來,正好給味蕾壹個溫和的刺激。它和普通的辣椒不壹樣,濃烈而簡單,讓人嘴巴發麻。“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於椒,藤椒可當之。
奇特飲品夏梁
在美味街走來走去,渴了就看到壹種奇怪的飲料。我壹開始以為是泡沫茶之類的東西。我問酒保知道是冷蝦。當然,小蝦形狀的白色不是我們平時吃的河蝦、草蝦、刀額新對蝦。它是由大米制成的,因此得名,因為它的外觀有點像蝦,它的意思是“涼爽的夏天”。蝦涼的做法並不復雜。將大米磨成漿後,倒入漏勺中。漏勺過後,米漿落入沸水中,形成蝦狀的米漿球,兩頭尖,中間圓。煮熟後放入清水中冷卻,滑潤糯爽軟甜。
街上有很多好吃的食客,有中外人士,有男女老少,也有穿袈裟的小和尚。人們都在吃得熱火朝天。不急的話,找個地方坐下來,在店前的桌椅邊慢慢吃。如果是在生意好的店門口,經常會有負責占座和點餐的人。來來往往的食客中,不乏左右手捧著壹堆食物,忙著左右開弓的人。
成都人的舒適體現在美食和竹椅上。在街道的拐角處,壹棵樹蔭下,支起幾把竹椅,這就是壹個茶館。可以泡壹杯蓋茶,擺壹個龍門陣。如果妳想去壹家老成都風格的茶館,人民公園的何銘茶館是壹個明智的選擇。從公園正門進去,不遠處左轉,看到壹個茶壺形狀的洗手處,就到了何銘茶館。遠遠地,我看到壹把把竹椅圍在竹林掩映的木桌旁。當我走近時,我聽到竹椅吱吱作響,聲音嗡嗡作響,瓜殼搖搖欲墜。是為了“三閑”:喝酒、聊天、吃飯。蓋碗茶裏的茶大多是便宜的花茶。成都人有壹種“花茶情結”。茉莉花茶,培養了幾代成都人的味覺和嗅覺。成都重新安排開門七件事的順序,仿佛沒有這碗茶,成都就癱瘓了。妳在這裏喝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曬曬太陽,和茶友擺個姿勢,請人捏捏胳膊腿,舒舒服服地掏掏耳朵,或者打打麻將。不知不覺,時間就像水壹樣慢慢流過。成都,壹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火爆的“三炮”
如果評選好吃街所有小吃的最佳聽覺效果獎,那壹定是“三炮”。“開火”的家夥並不是什麽高科技,而是壹塊木板,上面有12塊銅板成對疊放,分成兩排,木板後面放著壹個裝滿黃豆的大簸箕。只見酒保從鐵鍋裏掏出三個糍粑球,壹揮手,糍粑球如離弦之箭,從棋盤上彈開,砰的壹聲落在簸箕裏。就在圍觀群眾驚魂未定的時候,隨著兩聲“槍響”,兩組巴贊飛進了黃豆裏。由於巴贊球撞擊在木板上,兩塊或兩塊疊放的銅板相互碰撞,發出聲音效果,這就是三炮小吃名稱的由來。三塊巴贊餅裹上炸好的黃豆後,澆上紅糖汁,撒上熟芝麻,做成好吃、甜、軟、熱的三個“殼”。用時髦的話來說,這種表演只是作秀。但是,只是玩玩小把戲或者噱頭,有時候真的可以增加壹些附加值。
毛子腸粉的名字看起來有點古怪,同壹家店的招牌上也標註著腸粉是小吃。有什麽區別?好奇忍不住要了壹碗嘗嘗。原來痂是小腸,肥腸是大腸,粉是紅薯面。腸脂粉分為紅味和白味兩大類。紅味是川菜中常見的紅油,白味不辣。錦裏的毛子腸粉味道壹般。不是我對大腸小腸之類的東西有偏見,而是我後來在成都周邊壹個古鎮的小店吃的毛血旺裏的香腸,忍不住用我現在學的四川話說“好輕松好舒服”,同桌的四川人也是壹個聲音。
成都標誌性美食火鍋
其實錦裏小吃有很多優點,品種豐富,外觀相對衛生,很多小吃都可以練。但由於其顧客以遊客為主,就像任何以遊客為導向的美食街壹樣,難免存在壹些弊端:價格太貴,很多小吃味道平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是,如果妳有更多的時間,妳可以去那些主要做本地生意,不壹定很顯眼的小攤和小店。
川湘在成都小吃圈舉足輕重,涵蓋了成都最具代表性的“麻辣”。再往遠壹點說,串香展現的是成都人悠閑和諧的生活態度。
串香的制作過程並不復雜。首先妳得熬壹大鍋類似火鍋底料的麻辣湯。在湯裏,有各種辛辣的調料,如姜、蒜、芥末、丁香等。此外還有四川三交的——花椒、胡椒和辣椒。所以辣到不燥不滯,有層次感,有韻味。這是味覺的總動員。然後準備N多根壹尺左右長的竹簽,把薯片、蓮藕片、大木耳、海帶、菜花、生菜、冬瓜、魔芋、菠菜等蔬菜,以及雞胗、肉片、毛肚、香腸、魷魚等肉片放在竹簽上,就可以開始創業了。
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由攤主做好分給食客,或者坐在旁邊的小矮凳上,或者直接站在這個大火鍋旁邊,就可以吃了。喜歡吃辣的可以蘸辣椒面吃。
旁邊的食客多是附近的居民。有的媽媽帶著兒子壹起來,有的女朋友壹起來,有的自己壹個人辛苦吃飯。不壹會兒,他們面前都擺了壹堆空竹簽,結賬都是數竹簽完成的。
看似不起眼的串香,卻點綴著成都人壹年四季飲食生活中每壹個平凡的日子。最近很多食品都在漲價,有人在網上發帖感嘆成都的串串從壹毛漲到了壹毛二。妳可能會想,不就是兩毛錢嗎?還是奇怪現在連單價都有“分”了!如果妳知道成都人經常吃這道菜幾百塊,也許妳能稍微理解壹下發帖人的心情:漲了20%!
旅行提示:
華興街煎蛋面
地址:成都市李攀華興正街6-8號
地址:成都市華興正街62-63號
推薦:鍋盔、燉菜等。
田豫
地址:成都市華興正街90號
推薦:烹飪
曹家巷名庭酒店
地址:成都市金牛區曹家巷菜市場內
推薦:紅燒豆腐、蔥爆腰花。
錢海罐罐串串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年豐巷
電話:(028)84476429
推薦:波波雞
張涼粉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東城根南街9號洞子口
推薦:果凍、甜水等。
譚笑豆花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西街86號附13
何銘茶館
地址:成都市少城路12號人民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