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借著張家四個姐妹的生活軌跡給人們展現了中國清朝末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生活畫卷,時間跨度長達100年之久。10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壹粟,可它對壹個人,壹個社會來說可以說可以說是太漫長了。壹個人如果他可以活100年,那麽他將經歷怎樣的變化,他的容顏,他的心態,他的身邊的人、物、事將經歷怎樣的變化。看完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和張充和四姐妹的故事是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地波濤洶湧的變革中開始的。她們姐妹四人的曾祖父曾在清政府抗擊太平天國運動中立下功勞,因此,他從此官運亨通,財源廣進,在安徽地區是個數壹數二的大戶人家。四姐妹從小到大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至於後來個個不僅知書達理,而且通曉中國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成為中國昆曲藝術的傳乘者都是因為她們的曾祖父年輕時為國、為家積攢的富庶產業。張家四姐妹的父親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並非父親親生,而是由他父親壹系的兄長過繼來的。四姐妹的父親沒有她們曾祖父那麽赫赫有名,他的壹生既沒從戎,也不做官,更不過問家裏的生意,他就是個中國古代非常典型的知識分子,是個有著古代傳統道德思想,近代先進文化理念,有理想有追求,但又沒有實際作為的人物。他的壹生最值得談論的恐怕就是生養和教育了張家四個姐妹(當然還有其他六個兄弟)。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壹輩子。”這句誇贊的話,說的就是民國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個女兒。
本書中的主人公雖然都出生在20世紀初,但他們所生活的背景卻是中國最動蕩或最悲慘的19世紀末。她們自己沒有選擇出生的機會,對四姐妹而言,從父親身上得到的自由和愛獲益終生。這種自由和愛的氛圍讓四姐妹積極的,活躍的,毫無束縛的發展。比起同齡的或同情況的孩子們,她們無疑是幸運的。